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之風在我國的不斷盛行,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成為廣大教師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以小學數學為例,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一番探討。
關鍵詞:高效課堂;主體地位;教學情境
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和體會,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兩點簡單的闡述。
一、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往往是把教師當作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地參與教學的過程,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使得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低下,同時,也把學生變?yōu)橹粫W習的機器,所以,要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新定位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清醒地認識到教師不再只是課本的忠實執(zhí)行者,而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與引導者,讓老師以平等的姿態(tài)融入學生中,如此,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四邊形”這一章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在介紹了圖形的面積求法之后,我對同學們說,你們看看自己的課桌,是不是都差不多大小啊,現在你們要用尺子量出所需要的數據,并按照所講的方法算出自己課桌的面積,看看誰的最大,當學生被分配了任務之后,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會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活動。這樣,通過開展不同的課堂活動,我將課堂的學習權利歸還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贊可夫曾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的確,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問,必須要對其感興趣,才會有繼續(xù)學習的動機與欲望。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5章的“時,分,秒”時,上課開始,我拿著一只鐘表問學生們,你們知道這三只長短不同的針,有什么區(qū)別嗎,他們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通過設置問題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又對他們說,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運動員賽跑,時間最短的才是冠軍,考試的時候都會有時間的限制,到了規(guī)定時間一定要交卷,等等,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我們的生活與時間息息相關。這樣,我就將本節(jié)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了,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引起了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足夠的重視,從而使他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當中。
以上即為我兩點簡單的陳述和說明,在此將其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良好效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