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探討攝影的功用特征,來分析攝影的特性和對社會的影響。攝影的功用特征可分為:紀實性、商業(yè)性和藝術性。攝影的紀實性能記錄社會現狀和保存歷史價值,具有歷史見證者的作用;攝影的商業(yè)性跟經濟緊密相連,通過宣傳商品形象,提升品牌價值;攝影的藝術性作為每個攝影師追求的最終目標,通過反映生活和自然景象,體現出攝影師的精神追求與藝術追求。
【關鍵詞】攝影功用;紀實性;商業(yè)性;藝術性
攝影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從發(fā)明到現在有170多年了,在這170多年的歷史中,攝影已從最初的簡單人像和風景記錄,發(fā)展到滲透于各個領域。攝影在社會文化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同時攝影的功用特征也得到了認可。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攝影的紀實性
攝影自誕生之日起便具有紀實性的特點,其工作方式就是利用影像記錄,真實地還原再現事物。紀實性攝影是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于生活,真實、如實地反映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因此,紀實性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是社會的見證者。歷史上的紀實攝影家,都是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為了推動社會的進步與改革,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前往最危險的地方進行拍攝報道,揭露社會現實。美國攝影家路易斯·維克斯·海因,他是最先用攝影的方式促進社會改革的人之一。對于海因而言,攝影既是用作研究社會的手段,也是推動社會改革的工具。在工業(yè)革命發(fā)展時期,面對資本家大量雇傭童工的社會現象,他利用一切可以達到拍攝現場的方法,拍攝到了美國大量的男女童工受到迫害,參與超強度工作的社會紀實照片。這些照片引起了普通老百姓和美國政府的廣泛關注,令很多當代美國人震撼、哭泣,更直接促成了美國以至世界各國廢除童工。我國最著名的“希望工程”,就是在攝影家解海龍拍攝的《我要上學》系列照片的推動下,促進了這項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他用照片改變了貧困地區(qū)上不起學的孩子的命運。因此,攝影的紀實性對記錄社會狀態(tài)和保存歷史價值,具有獨一無二的見證者的作用。攝影的紀實性,除了它獨特性,還有一個最核心的特征就是真實性,真實性是紀實性攝影的靈魂,離開了真實性,攝影作品就缺少客觀性,會導致觀眾信任度的降低。
二、攝影的商業(yè)性
攝影的商業(yè)性是攝影的一個重要特征,它使得攝影跟社會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攝影的商業(yè)性貫穿于攝影的所有門類,凡是有利益交易的形式,就存在商業(yè)性,但其主要作用是體現在商業(yè)攝影中。從商業(yè)領域來看,攝影是一種最重要的廣告?zhèn)鞑バ麄魇侄魏兔浇椤I虡I(yè)攝影主要是以各種上市商品為拍攝對象,利用攝影的表現手法,反映出商品的形狀、結構、色彩和用途等特點,從而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打造商家自身的商業(yè)價值形象。攝影的商業(yè)性不僅體現在照片本身的商業(yè)價值上,還包括照片所呈現出的內容和要表達的含義。商業(yè)攝影的功能十分明確,一是為了展示宣傳商品形象,促進消費;二是為了突出企業(yè)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商業(yè)攝影的最大特點是屬于服務性質,再好的作品也要得到客戶的認可才能產生商業(yè)價值。而在這里面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為客戶著想,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商業(yè)攝影所涉及的門類非常廣泛,常見的有建筑攝影、產品攝影、婚紗攝影、首飾攝影、美食攝影、淘寶攝影、家具攝影等,每種形式的拍攝方式都不太相同,側重點都不一樣。比如建筑攝影中,建筑攝影是以建筑為拍攝對象,應用攝影語言來表現建筑物本身。建筑攝影的拍攝范圍很廣,可以是室外或者室內、建筑的整體或者局部、一整個城市或者獨棟建筑。一般常見的有:反映大場景的鳥瞰全景圖、建筑群體、標志性建筑、特色建筑、歷史保護文物建筑、室內場景等。攝影的商業(yè)性,以其直觀性、裝飾性和時效性等優(yōu)勢,強化用戶視覺體驗效果,同時也強調真實性。其廣泛應用于商業(yè)領域,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三、攝影的藝術性
追求攝影的藝術性是每個攝影師的最終目標。他們將攝影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從傳統(tǒng)影像到數碼技術,不同技術的表現形式傳達藝術家不同的思想與情感。攝影毫無疑問是一門藝術,但每個攝影人不一定都是藝術家。只有一個人的拍攝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讓人產生美感、思考和共鳴,才可以稱之為攝影藝術家。攝影的藝術性,指的是照片中畫面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象,以及它所體現的思想感情。它貫穿于整個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在創(chuàng)作中根據主題的需要,可運用的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如簡潔與繁雜、夸張與含蓄、象征與聯想等形式,來達到攝影藝術家的思想與意境。攝影的藝術性,一直伴隨著攝影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而藝術攝影是在近現代隨著攝影技術的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在作品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和審美感知方式上與架上繪畫比較相似,都是在二維的平面上構成形象,因而都屬于空間藝術或視覺藝術。藝術攝影是攝影的藝術性表達的一個重要載體,藝術攝影創(chuàng)作是以攝影為媒介,攝影師和藝術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手段。以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象為表現對象,通過人的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的藝術實踐。表現的對象雖是客觀的、瞬間的,但卻體現出拍攝者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思想情感。藝術攝影與繪畫相比,在創(chuàng)作方式和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藝術攝影廣義的區(qū)分,可以分為畫意攝影和觀念攝影。畫意攝影主要是表現自己的個性、才華與審美,突破傳統(tǒng)的攝影模式,強調畫面中的形式美,比如影調、線條、畫面構成等美學元素,其畫面的美學意義超過照片的現實意義。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畫面語言及美好的設計內涵一直是人像攝影與風光攝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畫意攝影主要有油畫、中國畫、水彩畫和電腦數碼制作等;風光攝影通過繪畫的感覺來表現畫意效果。觀念攝影,也可以稱為當代攝影。就是把攝影師對當代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認識,借用廣義的影像手法進行視覺表達,試圖通過攝影媒介,展現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話題,引發(fā)更多的、深層次的思考。觀念攝影的核心價值是在于創(chuàng)造出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或是通過對當代社會的反思所呈現出來的影像。它對技巧認識相對而言更為開放,只要能達到預期畫面效果,可以采取不同的技術手段去實現,并不拘泥于攝影技法本身。觀念攝影在乎的是畫面所承載的視覺效果能否實現自己的真實意圖,它對自己所要表達的觀念建立在強烈的視覺語言上。此外,觀念攝影與社會現實形成互動關系更為顯著,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發(fā)展與環(huán)境問題、歷史與記憶的沖突、性與欲望的交融等等各個層面的問題,而觀念攝影作品是承載著藝術家們對這些問題的探索與思考的最終載體。攝影的藝術性,強調獨創(chuàng)性與思想性,真實性在這其中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了,不同的情感表達可以利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達到不同的表現效果。但作為視覺藝術,必須要通過形象、影調、符號、氣氛、色彩等元素的把握,讓觀眾通過視覺傳達與聯想獲得整體感受。
對于攝影,不同的領域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價值。因為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使用價值,最終成就了攝影領域的不同成就和不同的流派。更是賦予了攝影不同的門類,攝影的不同門類,產生了攝影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表現形式成就了攝影的意義,攝影的意義在于你用攝影這種表現形式展現現實世界,展示美的發(fā)現,表達思想情緒,反映藝術追求,體現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①王沖.攝影的特性分析[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8
②袁煥章,王德雨.論攝影語言的紀實性研究[J].現代交際:下半月.2012
③黎大志,呂不.數碼攝影基礎教程[M].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