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以前說的文盲是目不識丁的人,現在的文盲是什么呢?是沒有學習能力的人!這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擁有良好學習思維的重要性。
關鍵詞:智力;概念;操作;興趣
怎樣在提升學生思維中發(fā)展學生的智慧,開發(fā)智力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去做呢?因為他要考慮的不僅是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現階段的心理智力發(fā)展特點。要經過多方的實踐,一步步總結和改進,并且結合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親身實踐,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在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呢?我的教學體會是:
一、理解概念,打好思維基礎
《中國大百科全書》指出:“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和具體的知識,使概念的形成過程以事實、實物和形象為基礎。剛步入小學的學生都會數數字,但是在他們腦子里面是沒什么概念的,就是念順口溜。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先得讓孩子對數字概念理解了。概念是客觀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建立概念要通過人腦的思維。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感知能力,通過實物,把抽象的事物呈現到他們的眼前,進而引導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內涵,進一步促進思維發(fā)展。比如在課上教孩子10以內的數字概念時,可以借用孩子們的鉛筆、小刀等東西來進行演示,問他們5個小刀是多少,8個鉛筆又是多少呢?或者自己隨機擺出一些來讓學生一塊數數是多少。先數清了,然后再問他們4個鉛筆多呢還是6個鉛筆多。兩者兩組分別擺出來,讓學生在視覺上就能分辨出來,形成一種意識概念。往往親身實踐得出來的理論都會印象深刻。
二、在幾何知識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的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有機結合起來
幾何知識教學是通過大量的感知活動來掌握圖形的特征以推導幾何公式的。因此,要教會學生操作,在幾何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操作在學生認知能力上的積極作用,教師課堂教學把握好這個點,引導學生手、腦和口結合起來發(fā)展思維能力,利用思維操作帶動手,然后通過嘴進行表達、陳述。以形促思、以思導形,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能力,做到三者相互結合、協作。發(fā)散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究、總結、發(fā)現,找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因素,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帶動全身思維器官積極參與進來,進行相互探討、探索,大膽質疑,自己尋求辦法解決,從而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在不斷的親身實踐以及思索中,實現知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步發(fā)展,形成思維網絡。
三、教會學生逆向思維,強化思維過程
在教學中當學生對數學的概念、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的認知過程形成后,建議教師采用逆向推理的方法,進行逆向思維訓練。進一步強化在認知上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我們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入手,一步步慢慢加深難度,比如( )是3/5的1/2。剛一開始學生思維一下亂了,轉不過彎來,等我再問他們3/5的1/2是( )時,他們很容易就答出來了。然后我再問一次上一個問題,他們就恍然大悟,知道了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然后再慢慢地將題目加難,多轉幾個彎,讓學生利用逆向思維找到簡便的解題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自主的求知心理驅動下,發(fā)散思維,提升獲取知識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陳耀奎.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1980(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