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一個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種活動,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某種傾向。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加上生字教學平淡枯燥,而教學要求又很高,如果一味按照生字的常規(guī)教學步奏進行,時間一久,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要使低年級學生學好生字,教師就必須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作為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在生字教學中要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就我本人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小青蛙》一文時,教學生認識“蛙”,我是采用猜謎的方式自然引出生字: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沒有腿,長大沒尾巴。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了生字“蛙”,教師在猜謎的情境中,隨機出示帶有“小青蛙”文字的圖片,教學生認識“蛙”,并學會讀“小青蛙”這個詞。
在猜謎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習生字,學生熱情高漲,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生字。
二、靈活運用多媒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理解事物的能力較差。如果在生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把當時當?shù)責o法看見和看清的事物,或把客觀事物變得更直觀、更生動,能促進學生的感知、理解和運用。
如:在教學生認識了“放”“捉”“笑”等字以后,我運用多媒體一一展現(xiàn)出與生字有關的、生動有趣的畫面。這種猶如動畫片一樣,可以重復某一動作的畫面,學生一看就懂,在理解中還學會了運用。如:多媒體中出現(xiàn)任意一幅圖,學生能準確地給這幅圖用上一個動詞,并且用這個字或詞說一個簡單的句子。
多媒體的運用,能彌補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講解不透所帶來的不足,提高了知識技能的傳授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靈活設計課堂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以及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設計練習要從新的形式、新的題材、新的要求出發(fā),使練習的方式盡量擺脫陳舊、呆板、單調、重復的習慣模式,保持練習題目的新穎、有趣,從而使學生不斷感受新的“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學生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如:在教學生學習了《剪窗花》一文的生字后,為了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我設計了這樣兩個練習:(1)教師出示生字圖片,學生認讀生字。如:教師拿出剪刀的圖片,學生就要讀:jian,剪,剪刀的剪。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要予以表揚,對做得較差的同學要予以鼓勵,并及時糾正他的錯誤。(2)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一個學生拿生字卡片,另一個學生讀生字,并組詞,然后讀文中帶有這個生字的句子。如:窗,窗花,我學奶奶剪窗花。這種練習也可以雙方兩人交換角色進行。
其實,這兩種練習設計的目的是一樣的,但不同的練習形式卻給了學生不同的感受,收到了不同的效果,并且在練習中真正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讓生字的教學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與以往的生字練習相比,更受學生的歡迎。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