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腦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孩子可以足不出戶即可盡知天下事。而且越來越多的家庭走出國門,孩子的視野越來越廣闊、思維越來越活躍,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有主見,不再受老師思維的控制。這就給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上我們不能再沿襲以往的教學模式,必須徹底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搭建敢于思考、樂于發(fā)言、勇于質(zhì)疑的平臺,讓課堂充滿活力,成為創(chuàng)造的樂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一、尊重個性體驗,讓學生敢想
英國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zhàn)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字一樣?!边@說明學習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要想使學生敢想,老師就必須態(tài)度溫和、循循善誘,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情感、眼光去體會作品,尊重學生新鮮的閱讀感受,珍愛學生有個性的理解,不追捧標準答案。
課堂上允許學生七嘴八舌,教師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要過早表態(tài),把評價權交給其他學生,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取舍,從而認識各種見解的價值。另外,如果某個學生在認識上出現(xiàn)了偏差,教師也要耐心引導,不能因為他的回答不著邊際而進行批評、指責。否則,老師無意的一句話,可能就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使他從此不敢想。
二、傳授思考方法,讓學生樂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喜歡思考,除了老師要把課上得生動有趣外,還得讓學生覺得有成就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中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方法。如我在執(zhí)教《窮人》這一課時,引導學生體會漁夫和桑娜的美好品質(zhì),讓學生劃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句子,反復朗讀,仔細體會,從而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
同時教師還要抓住有利時機,向?qū)W生滲透一些寫作技巧。例如,讓學生談談從《窮人》這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寫作方法,這一問題激起了“千層浪”,學生爭先恐后地說了起來。有的說要突出人物特點,就要對這個人物進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有的說還可以描寫當時的環(huán)境,烘托出人物的高大形象……看來,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不僅很快樂,而且還很有成就感,這樣的課堂怎能不令人神往呢?
三、激發(fā)求知欲望,讓學生肯想
古人說得好:“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毙W生的好奇心特別強,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這一天性,鼓勵他們大膽質(zhì)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例如,我在執(zhí)教《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設計了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有的學生提出“不斷擴大”后面為什么要加省略號,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為什么加破折號等,針對這些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其次,我還讓他們搜集有關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資料,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踴躍地發(fā)言。最后,讓學生為環(huán)保寫標語,有個學生寫道:“愛護環(huán)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命?!边€有一個學生寫道:“請愛護我們的家園吧!否則它將是一片荒漠。”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樂此不疲、趣味盎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彼伎际且环菘嗖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搭設梯子,讓學生稍加思考就能找到答案,讓學生從中品嘗到思考果實的甜美,這樣才能點燃他們思考的熱情。同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不能因為趕進度而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獨特的見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經(jīng)受苦的砥礪,它才能孕育和開放。
總之,只要我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敢想、樂想、肯想,學生就會逐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樂于表達出來。在不同見解的交流、碰撞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能像種子那樣萌芽。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