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計算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占據了學生整個數學學習階段的大部分。因此,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不得不重視的問題。通過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率,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策略;研究
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雖然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降低了對計算能力的要求,但也無法改變計算教學的重要性,無法改變計算能力對學生進一步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诖耍疚脑诖酸槍πW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達到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與成長。
一、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因素
要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對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才能夠以此為背景制訂更具針對性與可行性的計劃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1.學生思維的限制
從實踐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思維的限制是導致其計算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具體地說,部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思維具有局限性,往往沒有發(fā)現較為簡便的計算方法,導致學生只能一步一步地計算,降低了計算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錯誤出現的紀律。另一方面,學生也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思維定勢,這種負面的思維定勢將會對學生的計算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具體地說,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計算技巧,沒有敏感地發(fā)現簡單的計算方法,導致學生無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效率。例如,在“3×1.99=?”這一道題中,因為學生思維的限制,其沒有掌握相應的計算技巧,也沒有敏感的發(fā)現數字的特殊性,因此學生只能列豎式進行較為復雜的乘法運算。而一旦學生擁有了相應的思維,就可以直接將1.99轉變?yōu)椋?-0.01)通過乘法分配律來降低計算的復雜程度,達到提高計算正確率和效率的目的。
此外,在數學計算中,尤其是四則混合運算題目,學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例如,在“12.2+4.2÷6”這一道題中,由于前面所學的加減混合運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算,這就讓學生產生了思維定勢。在這種思維定勢的干擾之下,學生就很容易忽略除法的優(yōu)先運算原則,或者在得出答案后才反應過來,進而降低了計算的效率。
2.基礎不牢
學生的基礎不牢也是導致其計算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具體地說,計算是一種相對綜合的能力,它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規(guī)則,并擁有一定的口算與心算能力。
但部分學生的基礎并不牢靠,不能熟練地記憶和使用相應的計算法則,也無法通過較為熟練的心算與口算來提高計算效率。
3.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計算器的全面普及,當代學生已經可以熟練地使用計算器或電腦進行精確的計算。因此,大部分學生從主觀上輕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二、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巧
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巧,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和準確率。
具體地說,教師需要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率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降低計算的復雜程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一方面,教師需要在計算練習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使用計算技巧進行計算。這就需要教師在進一步鞏固學生數學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快速把握計算式子的特殊性,并合理利用適當的變形來降低式子的難度。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交流學習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巧。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計算習題,這些計算習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學生通過經過一定的思考并依靠小組的力量進行解答。此時,教師需要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條件進行合理分組。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小組之間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并通過總結確定最終的計算方法,最終進行正確的計算。
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得到了正確答案,但更為關鍵的是,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各抒己見,就能夠開動腦筋,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技巧進行計算?;诖?,小組中的學生就能夠積極吸收其他同學的計算技巧,就能夠借鑒更為高效的計算方法,并將其轉變?yōu)樽约旱哪芰ΓM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
2.更重視學生的基礎
教師要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就不能忽視學生的基礎。換言之,教師不應該單純地將計算當作一個獨立的教學內容,而應該充分認識到計算是一種相對綜合的能力,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并掌握一定的思維和技巧,才能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效率。
因此,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基礎,必須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引導學生會熟練使用基本的運算法則,并能快速精確地進行口算和心算,同時避免出現算理不清、概念不明等錯誤。這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更加重視基礎教學,并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督與管理。
具體地說,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進行抽查,教師可以通過速算的形式檢驗學生是否熟練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并利用系統(tǒng)的練習來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基礎知識。
3.引用生活化情境改變學生的觀念
教師應該逐步轉變學生對計算的認識,讓學生意識到計算能力的重要性與實用性,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情境達到目的。首先,教師可以在計算教學中引用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實例增強學生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情境:“周末某某學生與爸爸去看電影,成人票30元一張,兒童票半價,同時還購買了一些零食共計15元,請幫爸爸計算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錢?”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緊密聯系,甚至可能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因此,這個問題能夠顯示出計算能力的實用性,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計算能力的重要性,改變其對計算能力的輕視心態(tài)。
總的來說,雖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已經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儀器進行精確的計算,但也無法改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就需要眾多教師正確把握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達到提高計算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教師也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交流,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張洪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注:本文系項目編號GZZ13074的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能手工作站課題“小學計算教學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