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客觀事物,結合課外閱讀以及生活經(jīng)驗,教給學生各種識字方法,快樂識字。力求識用結合,逐漸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關鍵詞:識字教學;巧用聯(lián)系;快樂識字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很抽象。字詞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環(huán)節(jié)。低年級的識字量大,一篇課文要求認寫的字多達二十個左右,學生學了容易忘,若是把學生當作識字容器,一味進行“灌輸”,學生對識字便失去了興趣。如何在擴大識字量的同時又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呢?這就要求我們低年級老師能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采用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手段,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識字,把識字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痹诮虒W時,我們可以巧用“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生動活潑地識字。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聯(lián)系已有知識,快速識字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欲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眲側雽W的兒童并不是一張白紙,就識字而言,他們認得或者接觸過一些漢字,對漢字有自己的感受和感知的方法。當學生的已有知識與新信息發(fā)生相互作用時,便能產生理解。低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找朋友”等常用的識字方法,這是學生識字的“認知模塊”,是獨立、自主識字的寶貴學習資源。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先讓學生讀準字音,口頭組詞后(解決了生字的音與義),再讓學習小組成員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說出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往往一個字就有多種識記方法,比如《柳樹醒了》一課,認識“雷”字時,讓學生說說怎么記住這個生字時,有的根據(jù)“田”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有的用“換一換”的方法記,把“雪”字的橫山換成“田”字;有的根據(jù)生字的特點,編了個字謎來認記:雨點兒落在田里。學生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能靈活運用已經(jīng)認識的熟字和掌握的識字方法識記新字。
再比如教《識字3》一課的生字,我讓學生進行了歸類突破,有雨字頭的是“霧、霜、霞”;有蟲字旁的是“蝶、蜂”;有木字旁的是“李”和“楊”。接著問學生:“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關?”待學生回答后再讓他們想一想:以前學過的哪些字也是帶木字旁的?學生便能講出“校、機、桃、柳、枝”等字來,把新知識與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生不僅既快又牢地識字,而且使新信息納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和加強已有的思維方式方法,使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聯(lián)系客觀事物,形象識字
漢字往往是世上萬物的符號性表達。識字教學時,若能把字形和相關事物形象聯(lián)系起來,就可以加深印象,豐富表象,促進記憶和理解。教師要盡可能地采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幻燈、錄音、動作、表情或語言描繪等手段,讓學生去觀察、去比較、去做實驗,去親身實踐,從而引導他們進行嚴密的分析與思考,真正認識漢字的音形義。
《夏夜多美》一課有個“哭”字,我引導學生從字形聯(lián)想到一個人在哭鼻子,上面兩個口像兩只眼睛,那一點像掉下的眼淚,“大”字像張臉,這樣一講,增強了記憶的形象性,比純粹往兒童頭腦里注入單個的、無聯(lián)系的“哭”字,效果要好得多。古詩《所見》一文中有個“閉”字,上課時,我讓學生結合身體器官用“閉口”“閉眼”“關閉”等來體悟“閉”的意思。再如學習“休”字,出示圖畫,借助圖畫進行形象記憶,一個人累了坐在樹下休息,孩子們從漢字的音、形、義上牢固的掌握了漢字“休”。同樣的方法出示:一只羊拴在木樁上的圖畫,很快就讓孩子們記住了“樣”字。如此形象識字既了解了漢字的造字方法,又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漢字的興趣。在學習“閃”字時,配有閃閃的星星圖片,使字詞與意思之間架起了認識的橋梁,從而易于理解字詞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識字效率。
這樣把字詞和具體事物聯(lián)系起來,使抽象的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的東西,讓學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參與到獲取知識的實踐中去,從而使具體的事物形象成為學生識記字形結構和理解字義的感性支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就會長久。
三、聯(lián)系課外閱讀,拓展識字
在教學中,各種各樣的故事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小學生是最愛聽故事、講故事的,課堂上要盡量給他們提供機會暢所欲言。例如教學“弓”字時,有個學生說到聽過“杯弓蛇影”的故事,我就讓他把這個故事說給同學聽,學生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聽得津津有味,“弓”字也不知不覺讓學生牢記在心中。再如學“挑”字時,學生除了根據(jù)“桃”字,用“換一換”的方法記外,有一位學生還講到了《孔融讓梨》,里面有個詞“不挑不揀”。我表揚了她能從課外書上認字,并讓她講講故事,學生聽了之后,不但受到了學習謙讓、與人分享和友好相處的教育,而且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加深了對“挑”字的印象。更為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啟示,那就是只要經(jīng)常閱讀課外書,就能識更多的漢字,學更多的語言,實現(xiàn)自主識字與課外閱讀有機整合,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
只有“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將會碩果累累。而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旦激發(fā)起來,其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四、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主動識字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睆V闊的生活都應該是學生識字的課堂。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是引導學生把識字和生活結合起來,處處留意,時時在意,積極主動地識字。而漢字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漢字,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樣才能處處把字識。日積月累,識字的數(shù)量就會與日俱增。例如上街去買東西,一路上店鋪鱗次櫛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店鋪的招牌,商品的名稱,商品的說明書等,認出自己學過的字,加以鞏固,對不認識的字,可以問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親人,也可以記下字形,回家去問家長或老師,也可以請出不會說話的老師——字典來幫忙。又例如認識了同學,記住他的姓名,全班小朋友的名字都記住了,一二百個字也就認識了。如在家看電視時,請學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張嘴讀一讀這些句子,認一認以前見過或學過的字,加深記憶;看到家人看報,也湊一份熱鬧,在一旁讀一讀,朗誦幾篇;過年過節(jié),親人來信了,發(fā)短信了,也去讀一讀,有時也寫一寫信;過年時家家貼的對聯(lián),認一認、抄一抄、記一記……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這就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處處留神,讓識字與生活同步。
我在教學《失物招領》一課時,讓學生說說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請”字時,學生根據(jù)“清、晴、情、睛”等字,用換偏旁的方法記,我繼續(xù)啟發(fā)他們:生活中哪兒見過“請”字?有的說在墻壁上見到“請勿吸煙!”,也有的說在車上見過“請主動買票!”,還有的說在牌子上看見“請勿踐踏草坪!”。這樣,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調動已有積累,既強化了識字效果,又拓寬了識字途徑。
此外,還可以聯(lián)系動作表演進行趣味識字,如“捧、抬、投”等字是表示手的動作,可讓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幫助識記,并引導學生感悟形聲字的規(guī)律。又如“?!弊挚勺寣W生做眨眼睛的動作,體會“?!备劬τ嘘P,所以是“目字旁”,等等。在語文園地里給我們提供了展示和交流識字的舞臺,一個個的“識字擂臺”“識字加油站”不容忽視,應落到實處,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關注生活,走進生活的大課堂。
總之,識字教學善于運用聯(lián)系,能讓識字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能讓識字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養(yǎng)成良好自主識字的習慣。平時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漢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識字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也將充滿趣味和快樂。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