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存活者中大多遺留有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腦梗死患者對腦卒中知識相對缺乏,為了患者患病后能夠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語言等功能,明顯減少復發(fā)率及死亡率,除了用藥物治療外,在護理上要有針對性制定適合腦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有效的進行健康教育,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健康教育;腦梗死;應用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490-01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供應腦部血液的顱內或顱外動脈發(fā)生閉塞引起腦缺血、缺氧所致的腦血管病,是神經系統(tǒng)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致殘率、死亡率高,易復發(fā),是目前人類疾病三大死亡之一[1]。我院對384例腦梗死患者進行認真細致的健康教育,在預防腦梗死復發(fā),恢復患者肢體、語言等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腦梗死病人384例,男239例,女145例,年齡37~94歲,住院期間進行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共隨訪1-2年。
1.2 健康教育措施
采用科室宣傳墻報、板報、專題講座、責任護士與病人面對面交流、發(fā)放健康教育知識處方等方法。出院病人則采用電話回訪、個別上門回訪的方式。
2 結果
384例患者經過認真仔細的健康教育,出院后隨訪1-2年,發(fā)現每個患者能掌握腦卒中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口服避孕藥、抽煙、酗酒等),在飲食及生活不良習慣的克服、隨訪意識、患肢功能及語言功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3.3 健康教育的內容
3.3.1 入院宣教
(1)患者入院時接診護士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向他們介紹醫(yī)院及病房的環(huán)境及各項制度,介紹本科科主任及護士長,經管醫(yī)師及責任護士,要態(tài)度和藹,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消除其不良情緒。(2)入院評估: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對所患疾病的認識程度、心理反應、家庭狀況、飲食及生活習慣,由此做出護理診斷,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
3.3.2 住院指導
3.3.2.1 心理指導
腦梗死患者,因偏癱、失語或其他功能障礙,常使患者產生自卑、消極的心理,責任護士應該主動熱情地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使他能夠正確對待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告訴病人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患肢功能、語言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恢復,有的甚至能恢復所有的功能。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照顧患者,使其感受家庭的溫暖。
3.3.2.2 用藥指導
腦梗死的治療需抗凝、抗聚、擴容、腦保護等,甚至早期需溶栓治療,應觀察并告知患者及家屬有無皮膚及消化道出血傾向。病人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這些慢性病,需長期服藥,護理人員更要耐心給予指導,說明藥物的用法、劑量、服藥時間及注意事項。按醫(yī)囑正確服藥,不能隨意增減。
3.3.2.3 "安全防護指導
有肢體障礙或癲癇發(fā)作的腦梗死患者,需24h有人看護,床欄圍護或局部約束等,防止墜床;若一側肢體肌力在4級左右,患者下床活動時,要有人攙扶或應用防滑拐杖,地板不能濕滑,防止摔倒。病人如廁時,門不能反鎖,以防發(fā)生意外。有肢體感覺障礙的患者,防止燙傷。有留置鼻飼管或導尿管及其他管道的患者,應妥善固定,防管道滑脫。
3.3.2.4 飲食指導
飲食指導是預防治療腦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間,護士應該讓患者認識飲食治療的重要性,盡量做到膳食平衡,囑病人進食低鹽、低脂易消化清淡飲食,不吃肥肉、蛋黃、奶油、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無魚鱗的海產品食物,少吃貝殼類食物,不吃變質及隔夜的飯菜,多飲水,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和粗糧,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物??蛇m當飲用綠茶。切忌煙酒,禁食刺激性強的食物,維持正常的胃腸功能。
3.3.2.5 大、小便指導
急性期訓練病人床上排便,養(yǎng)成定時排大便的習慣。患病期間,由于活動量減少,胃腸道蠕動隨之減少,應指導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無胃腸功能障礙者),順時針按摩腹部,預防便秘,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通便藥,保持大便通暢。有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攝入足夠水分,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妥善固定尿管,按需夾閉、開放尿管,訓練膀胱排尿功能,每日沖洗消毒會陰部兩次,避免尿路感染。
3.3.2.6 臥位指導
疾病早期患者頭部不能太高,頭枕一薄枕為宜,以防腦部缺血缺氧。讓患者保持舒適的臥位,盡量減少患肢受壓,特別是肢體癱瘓的病人,應幫其每2h翻身1次(翻身時應避免拖、拉、拽,應托住癱瘓肢體整個關節(jié),以防關節(jié)發(fā)生脫臼等事故發(fā)生)防止局部長期受壓并保持皮膚的完整。
3.3.2.7 患肢功能鍛煉
生命征穩(wěn)定時,可開始對患肢進行按摩與被動運動等鍛煉,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患肢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攣縮,可采用針灸、理療等方法促進康復。病情允許可下床鍛煉,活動量要循序漸進,避免過度勞累,訓練時由護士或陪人攙扶,避免受傷。
3.3.2.8 語言功能的鍛煉
語言障礙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腦梗死所致語言障礙占存活患者的20%~40%,經過語言康復訓練后恢復語言功能可達50%~60%。護士應多與病人交流,語言訓練及早進行。要耐心地從一個個單字(如a、o、e)重復練習著說,接著從一個輔音和一個元音組合(如ba、po等),再到詞匯,教導病人發(fā)音,有時可借助圖畫來表達意思,逐步訓練,病人的語言功能可望好轉或恢復。
3.3.2.9 "出院指導
在病人出院前1天或當天,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定期復查的方法,囑其按醫(yī)囑服藥,注意血壓、血脂及血糖的監(jiān)測,出院后仍需要堅持功能鍛煉,生活要有規(guī)律,合理安排膳食,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促進疾病康復,預防復發(fā)。并告知患者有腦卒中先兆發(fā)生,應及時就診。
4 "結論
腦梗死患者對腦卒中知識相對缺乏,迫切需要了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及行為干預,幫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系統(tǒng)教育活動[2]。隨訪和復診的結果表明,有效地對腦梗死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可減少腦梗死的復發(fā),恢復語言及患肢功能等,使其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增強保健意識,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
[2]王慶春,張雪霞.健康教育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4):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