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分析120例對頸椎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從而探討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勁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間收治的12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60例為實驗組,剩余60例為對照組,實驗組中藥穴位注射的方法向頸夾脊穴或者椎旁阿是穴中注射維生素B12、當歸注射液進行治療。對照組則使用針刺推拿的方法進行治療,不進行藥物的注射,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并發(fā)癥情況。結果:使用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勁椎病的患者中,治愈42例,有效1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8.3%%,對照組中治愈27例,有效16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70%。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使用中藥穴位注射治療頸椎病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使用針刺推拿的方法。
【關鍵詞】注射治療;穴位;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451-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伏案工作人員的日益增多,導致頸椎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jīng)根綜合征、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由于椎間盤的退行性病理改變而引起的疾患,主要是由于就坐等原因致使頸椎長期處于勞損狀態(tài),或頸椎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從而導致神經(jīng)根和頸椎脊髓,或者椎動脈受到壓迫,從而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頸椎間盤退變和一些其他繼發(fā)性的病理改變,如椎節(jié)松動失穩(wěn);椎間盤髓核突出或者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常分為肢體麻木型,頭痛頭暈型,頸肩疼痛型等對人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威脅。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在對頸椎病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本文就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間收治的120名患者進行治療,現(xiàn)將臨床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間收治的12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60例為實驗組,剩余60例為對照組,實驗組中男性占29人,占,女性占31人,年齡最小23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為42.1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5年以上;肢體麻木型20例,頭痛頭暈型8例,頸肩痛型26例。對照組中男性占32人,占,女性占28人,年齡最小21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為41.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年以上;肢體麻木型17例,頭痛頭暈型8例,頸肩痛型26例。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經(jīng)V2和t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gt; 0.05 ),具有可比性。
1.2判定方法:
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根據(jù)第4版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外科學》頸椎病部分及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進行診斷,并對兩組患者是否治愈,是否有效,總有效率做出調查統(tǒng)計
1.3方法:
實驗組:取患者雙側頸椎夾脊穴C4、C5、C6(棘突下旁開1寸)或椎旁阿是穴,常規(guī)消毒,用牙科5號針頭向患者穴位內注射藥物,每穴注藥1~1.5 mL,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7天。
對照組:采用用滾法、拿法、揉法、點按法、抹法于頸部、肩背部及上肢的傳統(tǒng)針灸推拿的方法進行對癥治療,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
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更具數(shù)據(jù)反映的情況理性評估。plt;0.05為差異即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結果顯示,使用中藥穴位治療的實驗組在治愈患者的人數(shù),有效患者的人數(shù),總有效率等方面均優(yōu)于僅使用針刺推拿進行治療的對照組,由此可得出結論,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勁椎病在臨床中的療效更佳。
4 討論
頸椎病在中醫(yī)中屬于痹癥的范疇,主要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復感風寒濕邪,或因外傷導致氣血不和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頸椎間盤本身的退變和因為其退變引發(fā)的一些列病理變化,主要病理變化有椎節(jié)的失穩(wěn)、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的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jīng)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jīng)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因此,頸椎病的治療關鍵則在于祛風散寒,調和氣血,疏經(jīng)通絡,活血化瘀。而在臨床上治療頸椎病,往往采用牽引,推拿等療法,這些療法不僅費時,還可能出現(xiàn)副作用,而手術則由于風險較大,不易被人們所接收。因此,筆者通過對120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體會到,在治療頸椎病中,使用中藥穴位注射治療的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使用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可以使患者的費用降低,大大減少了患者的負擔。②注射維生素B12、當歸注射液具有營養(yǎng)神經(jīng)、補氣養(yǎng)血、活血祛風散寒的作用,中藥穴位注射時取頸夾脊穴注射,使藥物直達病所,發(fā)揮了藥物和腧穴的雙重作用,能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得藥物更加容易吸收。③穴位注射還不會限制患者的身體活動,并且由于藥物留在穴位內,使得頸椎局部組織發(fā)揮出比針灸推拿更強和更持久的療效,且對患者而言更加的便利,更易于患者所接受。④穴位注射還能夠有效緩解頸部肌肉的緊張狀態(tài),幫助恢復生理曲度,從而使得扭曲得以恢復,改善了椎基底動脈的供血。
綜上所述,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具有療效確切,操作簡單,節(jié)省時間,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經(jīng)濟,易讓人接受等多方面的優(yōu)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臨床療法,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歐家寅.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頸椎病60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 2008, 5(24): 41-42.
[2] 王洪宇,張?zhí)品?穴位注射夾脊穴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 2008, 3(27): 24-25.
[3] 景蓉,劉運磊.穴位注射治療頸椎病62例[J].河南中醫(yī), 2009,1(29): 86-87.
[4] 高和平.穴位注射治療頸椎病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08, 5(6): 82-83.
[5] 樂薇,吳緒平,張紅星.針刺頂項三穴及穴位注射頸夾脊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J].中國康復, 2008, 3(23):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