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分析急性心肌梗塞臨床的治療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心肌梗塞病患30例做尿激酶溶栓的臨床效果為研究對象。結果:96例病患中有22例溶栓達到標準效果,其成功率為73.33%,同時發(fā)現在梗塞發(fā)生后的6h內通過靜脈給藥溶栓的效果要高于6-12h的時間內效果,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對于急性的心肌梗塞治療采用尿激酶溶栓效果顯著,同時并發(fā)癥少,可以用于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尿激酶
【中圖分類號】R-1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67-01
我國的冠心病患者眾多,發(fā)病率逐年攀升,由于各地醫(yī)療水平發(fā)展不平衡,因此大量的冠心病患者并不能在發(fā)病起的24h內得到專業(yè)的冠狀動脈的介入治療,這樣直接影響病患的存活率。而采用靜脈給藥的溶栓方式比介入治療相比更為便捷,有效的達到降低患者死亡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心肌梗塞病患30例做尿激酶溶栓的臨床效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在36-81歲。所有病患的臨床癥狀復核疾病診斷標準,其表現為:(1)胸部持續(xù)疼痛在半小時以上,在硝酸甘油服用后也不能得到緩解癥狀的功效;(2)心電圖特異性發(fā)生變化;(3)心肌酶升高。以心肌梗塞類別分,下壁心梗為11例,前壁心梗為12例,前壁廣泛性心梗為7例。所有的病患都被確診為早期的急性心梗案例,同時沒有靜脈溶栓給藥的相關禁忌。
1.2 方法:
30例病患入院后均經過專業(yè)的檢查,其中包括心肌酶、APTT、凝血及凝血酶時間。在溶栓給藥前進行阿司匹林和波立維的口服用藥,其中波立維藥物持續(xù)使用一年,溶栓藥物為150萬U的尿激酶配合100ml溶度為5%GS,在30min內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然后聯(lián)合APTT的結果進行肝素給藥。肝素給藥方式為采用低分子肝素,每12h靜脈注射一次,持續(xù)進行一周。在靜脈溶栓的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病患胸部疼痛的程度、心律和血壓的各項變化,同時心電監(jiān)測要及時且精準,同時對于心電圖情況進行定時記錄,而后觀察整個治療過程的變化情況。對于心肌酶、凝血酶時間等也需要定時測量與記錄,關注病患是否有不良反應出現。
1.3 療效評估標準:
(1)在靜脈溶栓給藥后,病患在2h內得到了胸痛的改善和消除,同時由再灌注的心律失常;(2)從心電圖上可以觀察到原抬高的系統(tǒng)測試段在50%以上,時長在2h以內;(3)血清肌酸激酶的峰值在16h以下。如果上述3條中可以滿足就代表成功再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式:
將收集數據通過SPSS17.0的統(tǒng)計學軟件來整理分析,組間的比較運用卡方來檢驗,當Plt;0.05時代表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表1和表2可以知道治療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例病患達到了73.33%的溶栓成功率,共22例,其中19例為發(fā)病6h內得到效果顯現,其成功率高達89.47%,比6-12h內溶栓成功率的45.45%比例高出近40%,兩個時段溶栓成功率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從此結果中可以了解到,發(fā)病后6h小時內溶栓治療成功率要高于6-12h內的成功率,其中不良反應中未死亡在均通過及時給藥在短時間內得到了不良反應的緩解和消除。具體情況如表所示。
3 討論
在急性心梗病患治療時,需要迅速的達到溶通阻塞的血管,恢復心肌受損和左室的功能,這樣才可以有效地調整病患生命體征和預后效果【1】。對于急性心梗病患的治療中,要關注溶栓治療再灌注及其時間。在臨床急性心梗病患部分治療中,靜脈溶栓可以達到與皮內冠動脈成形術一致的良好效果。但是對于年齡大的老年病患并且合并由心源性休克者的急性心梗者,采用皮內冠動脈介入術的療效要比靜脈溶栓方式更好【2】。據數據調查發(fā)現,早期的急性心梗病患如果采用靜脈溶栓給藥方式治療可以有效的調整心肌缺血,降低心梗所引發(fā)的并發(fā)癥問題,提升病患的生命質量與存活率【3】。并且靜脈溶栓非常適用于醫(yī)療水平和環(huán)節(jié)較普通的醫(yī)院中,治療更為方便,技術水平要求低。但是對于大齡病患,也有人認為不適宜采用靜脈溶栓方式,但是通過長期的臨床驗證發(fā)現,老年病患也是可以采用靜脈溶栓來達到效果的。
靜脈溶栓可以讓急性心梗病患達到調節(jié)管動脈血流、縮小心梗范圍,防止心肌缺血出現過剩而導致對病患生命質量的影響。尿激酶可以讓纖維酶轉變?yōu)槔w溶酶,讓纖維蛋白得到有效的降解,從而達到溶栓的目的,臨床上的治療效果較好,并且使用者眾多。相比于鏈激酶的效果,尿激酶在與纖溶酶的聯(lián)合作用溶解血栓的效果更為強烈,效果更佳,同時治療所出現的 副作用也更少。在尿激酶進行溶解血栓的過程中,凝血與纖溶的是同步進行的,其中血小板對于凝血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該方式溶栓治療前要服用阿司匹林。
在本組研究中,30例病患達到了73.33%的溶栓成功率,共22例,其中19例為發(fā)病6h內得到效果顯現,其成功率高達89.47%,比6-12h內溶栓成功率的45.45%比例高出近40%,兩個時段溶栓成功率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從此結果中可以了解到,發(fā)病后6h小時內溶栓治療成功率要高于6-12h內的成功率,其中不良反應中未死亡在均通過及時給藥在短時間內得到了不良反應的緩解和消除。因此急性心梗病患發(fā)病后要及時進行溶栓治療,這樣可以提升病患治療成功率,并且保證更少范圍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等,達到更高的患者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運用尿激酶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顯著特點,適用于大多數醫(yī)院現實情況,特別是對于沒有管動脈介入治療能力的基層醫(yī)療機構而言,這種方式更加的實用。因此,該方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艷華,趙施竹.大腦中動脈阻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的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20):2275-2277.
[2] 李勝申.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2例報告[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8):360.
[3] 韓清益,曹雪玲.急性心肌梗塞復蘇后溶栓及中西醫(yī)治療12例[J].光明中醫(yī),2012(11)2283-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