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導兒科護士解決嬰幼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經驗總結出嬰幼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所具備的條件。
【關鍵詞】頭皮靜脈穿刺;嬰幼兒;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12-02
本人從事兒科護理工作多年,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分析比較穿刺成功的原因,把自己一些(0-2)歲嬰幼兒頭皮靜脈穿刺的經驗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
1 做好患兒家屬的心理護理
兒科素來被稱為“啞科”,因此建立融合的護患關系尤為重要。使靜脈穿刺在相互理解、互相配合、安靜和諧的氛圍下進行。坦然面對患兒家長的挑剔與擔心,調整好心態(tài)、做到冷靜,心理放松。特別提醒患兒家長在穿刺前不要給食物與奶水,避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哭鬧造成嘔吐、嗆咳、甚至窒息。保證穿刺順利進行。
2 用物準備
準備用物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要有疏漏,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失誤。頭皮靜脈一般選用(4?—5?)號輸液器,檢查輸液器是否合格,調節(jié)器是否完好。比較鋒利、完好的剃毛刀,輸液貼、75%酒精、消毒棉簽,固定針頭墊用的干棉簽,長度大約纏繞患兒頭圍一圈的布膠布。
3 保證光線的明亮度
患兒的頭皮血管細小如絲、在穿刺前必須保證適宜的光線。明亮的自然光線是最佳的光線。如遇到陰雨天或者在夜間,可使用100W以上燈置于穿刺者的左前方、并調整到最合適的距離。護士可以清晰地選取所穿刺的靜脈。
4 選取合適的體位
在穿刺時患兒體位不當,含嚴重影響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時既要保證操作者得心應手,又要讓患兒保持舒適體位,頭皮靜脈穿刺時患兒一般要選擇仰臥位或者頭偏側仰臥體位,頭部墊一小枕。穿刺時囑家長兩時夾緊患兒雙臂,雙手限制患兒頭部活動。如果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讓助手來協(xié)助。確保穿刺前能安全的剃掉毛發(fā),順利穿刺。
5 選用恰當的血管進針
頭皮靜脈沒有靜脈瓣,呈網狀分布、順利和逆行進行對靜脈回流沒有影響,可根據穿刺部位,調節(jié)進針方向。作為兒科護士不論患兒的靜脈血管粗細、深淺、有無彈性、是否充盈都應認真的評估?;純旱捏w質胖瘦和疾病的不同,靜脈的粗細,深淺、彈性都各有特點。護士必須仔細觀察,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掌握若不因人而異,失誤必然在所難免[1]。穿刺前應小心謹慎地剃除穿刺血管約3CM范圍內的毛發(fā),便于粘貼膠布和固定針頭。判斷血管是否靜脈還是動脈,主要還是靠觀察血管的顏色和仔細觸摸血管。靜脈血管顏色淺藍觸之有彈性,沒有硬的感覺。動脈血管顏色淺紅,觸之有波動感,感覺血管稍硬。在臨床中我們一般選用粗直易固定前額正中靜脈,也可選擇前額毛細血管,眶上靜脈,顱骨縫間靜脈,耳后靜脈。針對不同血管,筆者在工作中通過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不同的穿刺方法?,F介紹如下:
5.1前額正中靜脈。前額正中的靜脈粗細適當走行比較直,但個體差異大,有的患兒顯而易見。有的患兒則看不清楚,有不清楚可用雙手食指將血管兩側皮膚向中間擠推,能清楚地看見血管的走向。進針以5°-15°角度對準血管走向,由淺入深,進入皮膚后要緩慢進針,邊進針邊觀察回血,有明顯的落空感與順利感,這類血管最好見回血后,再進針少許、注意進針角度,以免刺穿血管。
5.2額前毛細血管,眶上靜脈。額前毛細血管細如發(fā)絲,但彈性較好,皮膚緊繃。如血管看不清楚時,可用酒精棉簽多擦幾遍,刺激血管擴張充盈,進針角度以5°-10°左右為宜,針頭方向與血管平行,持針要穩(wěn)。這類血管管腔細,回血慢的特點、所以進針一定要慢而穩(wěn)。為了便于見回血,可將調節(jié)器置于距離針頭50CM-60CM部位。穿刺見回血后不宜再進針。如未見回血,但有落空感與順利感,可試著回抽與針頭連接處的細管,不要抽過濾器以上的粗管,否則壓力過大而致局部腫脹看不清血管走向,不好繼續(xù)進針。若回抽細管仍不見回血,可輸注少量藥液,如果沒有異常情況,表明穿刺成功[2]。
5.3、顱骨縫間靜脈?;純侯^兩側額縫,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走行,這類血管看似粗大,但比較容易滑動且小兒哭鬧時看得比較清楚,不哭鬧又顯得模糊。進針時一定要繃緊皮膚,以20°—30°角度,對準血管快速刺入皮內后,將針頭向上挑起,平行向前刺入血管。這類血管容易引起液體外滲,所以見回血后稍稍降低角度,進針少許。
6 穿刺后固定
如果穿刺成功后針頭固定不牢或固定手法不穩(wěn)造成鼓針,不僅增加患兒的痛苦,而且消耗了護士的工作時間,因此穿刺后針頭的固定非常關鍵。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針炳于小兒頭皮上,左手拇指墊于接近針炳下方的頭皮針的根部的塑料管下方,防止針頭翹起。輕輕調節(jié)針體與皮膚形成適宜的角度,如果針頭懸空可在針炳下墊一個大小合適的干棉球。右手打開輸液器開關,觀察輸液通暢后粘貼膠布。第一條膠布粘住針梗與針炳,使什體不再晃動,第二條比較寬的帶有消毒棉的膠布粘貼于針眼處。第三條膠布從靠近針炳的頭皮針塑料管下面穿過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頭皮針的細管向上自然彎曲成圈后用第四條膠布固定,再用第五條膠布將細管的末端固定左或右耳的耳廓上。如果小兒因發(fā)熱、哭鬧出汗較多而膠布粘貼不牢固時,可用稍寬而長的布膠布按壓原有膠布纏繞頭圍一圈。不要在沿針眼處纏繞,以免擠壓皮膚造成輸液不暢或者造成鼓針。
7 體會
小兒頭皮血管管徑小,管壁薄,其走行并非都是直行且頭皮靜脈較為表淺,針頭與血管的角度稍大就容易將血管穿破[3]。在穿刺過程中,應選擇最有把握的血管穿刺,盡量做到一次性成功。消毒皮膚最好用75%酒精,既可擴張血管又不著色。護士應主動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指導患兒家屬不要碰針頭固定部位,避免牽拉,以提高家長的看護能力。在靜脈穿刺過程中克服急躁情緒,沉著冷靜,尤其是面對難度較大情況時應更有獲得成功的信心,避免盲目試探心理[4]??傊?,做為一名兒科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溝通能力,并且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 1] 吳興偉 劉田文:小兒靜脈穿刺體會[J]家庭護士.2008,6(9以):2504
[2] 李偉紅 劉 "欣:淺談小兒靜脈穿刺順利成功的體會,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3)114—116
[3] 陳翠華.靜脈穿刺角度的探討[J]醫(yī)學畢業(yè)論文中華護理學雜志.1997.32(6)356
[4] 王光耀 "肖海汀.國內護士的心理素質研究狀況與發(fā)展趨勢[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