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術前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為做好患者心理疏導提供依據。方法:通過對105例各類手術病人進行觀察。結果:所有手術患者負性心理存在普遍性。結論:適當的心理護理,實現了對患者的心理調控及心理支持,對手術康復奠定基礎。
【關鍵詞】手術;心理問題;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59-02
近幾年來,隨著搶救護理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手術患者也同樣需要進行心理護理。因為手術患者既要面臨生命的威脅,又要遭受軀體疼痛或傷殘,心理正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此時,如果進行良好心理護理,就會緩和其緊張情緒,有助于轉危為安。否則,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緊張之時,再加上手術時的種種刺激,就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手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手段,能使患者產生一系列心理障礙,而這些心理障礙可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變化從而影響手術效果, 據研究報道,術前焦慮程度對手術效果及預后恢復快慢有很大的影響。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研究證明.病人的這種術前恐懼和焦慮.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如大量失血、愈合慢等,而且這種惡劣的情緒狀態(tài).還易引起并發(fā)癥.因此術前的心理護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科通過對105例手術患者進行觀察,并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取得滿意效果。
1 臨床資料
觀察105例手術患者,男58例,女47例,最大72歲,最小10歲;腰麻71例,連續(xù)硬膜外麻29例,臂從麻醉5例。
2 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2.1緊張和焦慮84例,占80%,緊張和焦慮是患者最初的情緒變化,產生緊張和焦慮的原因有三點:(1)對手術的不了解或期望過高;(2)對手術室特殊環(huán)境的恐懼心理;(3)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不足。而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可使只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脈博加快,機體免疫功能改變從而降低對手術的耐受力。
2.2疼痛73例,占69.5%,特別是年齡較小和女性患者,患者都希望術中多用些麻醉藥,以減輕術中、術后疼痛,消除恐懼心理。
2.3憂郁36例,占34.2%,產生憂郁情緒的原因很多,如當心術后的恢復情況,術后傷口的外觀的影響,以及手術對以后生活的影響。
3 護理措施
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實施的越早越好。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應到病房了解病人基本情況,簡要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麻醉方法、麻醉藥的作用和副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及需要患者的配合。協助病房護士做好病人的術前準備工作。對于情緒過分緊張患者,應建議醫(yī)生給安定等鎮(zhèn)靜劑,對于擔心經濟的患者,應向患者說明:您的擔心我們會認真考慮,術中我們會根據您的經濟狀況保證情況下,控制高費用物品的使用,請您放心。當患者到達手術室后,護士應熱情接待,解答患者的疑問,擔心疼痛者,應告訴患者一般情況下,手術是在充分麻醉、安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感到疼痛應如實反映,麻醉師會根據手術需要輔助用些鎮(zhèn)靜藥,可能您一覺醒來,手術已經結束了。同時,手術過程中,器械操作要輕,盡量不出聲響,與手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手術間內,醫(yī)護人員的言行要嚴謹有禮,術中術后不談與手術無關且引起患者猜忌的話題。術中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反應,做到安慰和細心相結合,尊重、理解、體諒他們,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不要過早暴露患者的陰部、乳房、臀部,尊重其自尊心,減輕羞澀心理。 手術完畢,與麻醉師護送病人安全返回病房,并與病房護士做好詳細的交接工作。
4 結論
隨著社區(qū)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日漸增強,病人看病,住院、手術都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迫切需要解釋指導及安慰,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修養(yǎng),對病人的心理問題逐一認真、正確的解釋指導,從而獲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減輕術前焦慮情緒,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為術后患者康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