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安全護理在全麻產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產科收治的59例全麻剖宮產產婦在復蘇室內開展安全護理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59例全麻剖宮產產婦在復蘇室內(PACU)開展安全護理管理后,均順利度過麻醉恢復期,平安返回病房,均未發(fā)生并發(fā)癥。結論:在全麻產科術后護理中應用安全護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麻醉恢復期并發(fā)癥,對提高產科質量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安全護理;全麻;產科;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16-03
近年來,產科剖宮產率逐年遞增,部分椎管內麻醉禁忌者行全麻鎮(zhèn)痛也逐年增多,而全麻產科孕產婦在清醒前,因麻醉藥物仍在體內殘留一段期間,不能馬上消除,常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再加上分娩疼痛、各種管道的刺激,常出現意識模糊、躁動、誤吸、氣道梗阻等安全隱患,由此可見,對全麻產科術后加強安全護理尤為重要[1]。本文將對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產科收治的59例全麻剖宮產產婦在復蘇室內(PACU)開展安全護理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宗旨為最大限度保障產科麻醉恢復期的安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PACU室59例產婦,均為全身麻醉下行剖宮產手術,年齡21~45歲,平均(32.4±2.3)歲;體重70~90Kg,平均(82.5±10.3)kg;妊娠36~42周,平均(40.5±1.3)周;初產婦8例,經產婦51例;早產35周者2例,足月產者57例;單胎3例,多胎56例;ASA分級Ⅰ~Ⅲ級,術后神志基本清醒,自主呼吸較通暢,吸氧狀態(tài)下氧飽和度≥92%,且循環(huán)較穩(wěn)定。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合并瘢痕子宮8例,膽汁淤積終合征9例,子癇前期1例,前置胎盤2例。排除有心臟疾患、神經精神疾患及全麻禁忌者。
1.2方法:
所有產婦在PACU室內均開展安全護理管理,具有操作如下:
1.2.1循環(huán)系統(tǒng)護理:
由于剖宮產分娩術中失血量較大,常造成孕產婦血容量不足,且在殘余麻藥作用下,常引起低血壓,為此術后因密切監(jiān)護血壓情況,并觀察有無煩躁不安、面色及口唇蒼白、大汗淋漓等癥,并積極預防休克發(fā)生,可遵醫(yī)囑及時補充血容量,必要時給予血管活性藥;術后切口疼痛刺激、低氧躁動等因素均可引起血壓升高,為此需著重監(jiān)護妊高征產婦的血壓情況,警惕子癇發(fā)生;監(jiān)測產婦血氧飽和度,預防呼吸抑制,對SpO2<95%者需輔助呼吸支持;每間隔0.5h監(jiān)測尿量及顏色有無異常改變,若尿量少可能尿道管梗阻或脫出,若有嚴重血尿則警惕術中對泌尿系統(tǒng)造成損傷;密切心電監(jiān)護,預防因疼痛、躁動、低血容量、低氧血癥等因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2]。
1.2.2窒息或誤吸預防護理:
孕產婦在全麻恢復期時,因咽喉部保護性反射受抑制,吞咽反射微弱,頜關節(jié)肌肉較松弛,易引起舌后墜,并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常引起窒息或誤吸。為此需保持產婦平臥位,且頭部保持偏向一側,墊高一側肩胸,雙下肢墊一軟枕,以預防舌后墜引起窒息,同時也有利于排除嘔吐物,防止堵塞呼吸道。在給予呼吸機氧氣支持的同時,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及血氧飽和度,若血氧飽和度降低,需警惕呼吸道可能被分泌物堵塞,應給予及時處理,同時準備好吸引器、口咽通氣道、氣管導管等搶救用物[3]。
1.2.3寒戰(zhàn)護理:
麻醉恢復期間寒戰(zhàn)可加重機體缺氧,使CO2在體內潴留,導致低氧血癥、酸中毒,并可增加心臟負荷[4]。引起寒戰(zhàn)的原因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術中麻醉可抑制體溫調節(jié)中樞,使體溫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影響,且麻醉后可引起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流量增快,同時術中補充大量液體,進而會加速體溫消散,低體溫可誘發(fā)寒戰(zhàn);(2)剖宮產術中體腔開放,且胎兒、胎盤、羊水排出及術中失血,均可引起體溫熱量流失;(3)術后疼痛刺激,使精神過度緊張,亦會引起寒戰(zhàn)[5]。為此,在寒戰(zhàn)預防護理中,需保持復蘇室溫度在24℃~26℃,濕度50%~60%,并加強相關保溫措施,如減少身體暴露面積,給予毛毯、熱水袋、電熱毯等以減少熱量丟失,并密切觀察患者末梢循環(huán)情況,觀察指(趾)端顏色變化,若產婦仍有寒戰(zhàn),需根據病情遵醫(yī)囑給予曲馬多靜脈推注,且靜脈補液前需預先加熱,避免冷液體加重寒戰(zhàn)病情[6]。另外,對蘇醒產婦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消除緊張、焦慮或興奮情緒,以加強抑制寒戰(zhàn)效果。
1.2.4疼痛護理:
隨著麻醉藥物的麻醉作用逐漸消失,產婦常于全麻蘇醒期內因手術創(chuàng)口和子宮收縮而產生的劇烈疼痛,進而增加產婦痛苦,影響睡眠,并易引起其他生理功能紊亂,增加產后出血的風險,為此護理人員需有效評估孕產婦的疼痛程度,并遵醫(yī)囑合理使用鎮(zhèn)痛藥物,如根據疼痛程度合理調節(jié)鎮(zhèn)痛藥物的劑量和給藥速度,避免鎮(zhèn)痛不全,并在鎮(zhèn)痛給藥期間,密切觀察呼吸節(jié)律和幅度,監(jiān)測SPO2水平,預防引起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7]。
1.2.5惡心嘔吐護理:
惡心嘔吐是全麻產科術后麻醉蘇醒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其誘發(fā)因素較復雜,產前禁食時間較短;妊娠期血漿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升高;欣母沛等藥物不良反應;術中對子宮牽拉引起迷走神經反射;術后宮縮或切口疼痛,致使呼吸急促,引起胃腸道膨脹等因素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8]。為此護理人員需合理使用鎮(zhèn)靜藥和促子宮收縮的藥物,并于術后預防性給予止吐藥,可給予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合用或多拉司瓊、托烷司瓊,以預防或減少術后患者惡心嘔吐的發(fā)生,若已發(fā)生惡心嘔吐現象,需去枕平臥,將頭偏向一側,稍墊高一側肩胸,及時清除口腔內的嘔吐物及分泌物,防止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嘔吐后及時漱口,及時補液防止脫水,并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預防低血壓和低氧血癥[9]。
1.2.6其他安全護理:
(1)手術切口護理。剖宮產孕產婦術后常感覺切口不適,而患者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及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躁動,常抓撓切口部位,造成敷料脫落,易引起切口感染等風險,為此護理人員需妥善約束,在查找躁動原因的同時,檢查切口有無滲血等異常狀況,并及時消毒切口,更換切口敷料。(2)各引流管通暢護理。妥善連接并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各引流管通暢,避免彎折、受壓、脫落,預防孕產婦抓撓各引流管,必要時給予患者約束帶適當約束,同時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色、質,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3)防墜床護理。墜床是PACU室內嚴重事件之一,主要是因躁動引起,為此恰當使用約束工具對降低墜床事件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為此護理人員可常規(guī)使用約束帶約束孕產婦的腕部和膝關節(jié)上方10cm處,并注意約束時間和力度,以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huán)為佳,并加用床檔保護,防止孕產婦PACU室內墜床。
1.2.7產后出血預防及子宮按摩護理:
麻醉后蘇醒期是產后出血的危險時期,為此在PACU室內應嚴密地對產婦宮底情況、子宮軟硬程度、膀胱充盈情況進行觀察,收集測量陰道流血的顏色、形狀及流量,并評估子宮收縮情況,對于子宮收縮強度和體積異常者,需結合陰道出血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預防產后內出血,同時,監(jiān)測尿量變化,若尿量過少,需檢查導尿管是否梗阻或脫出,預防膀胱充盈誘發(fā)產后出血[10]。
重視產后麻醉復蘇期內行宮壁按摩護理對預防產后出血的積極臨床作用。具體操作如下:協(xié)助產婦取截石體位,護理人員一手五指并攏放于腹部,掌面于腹部臍上2~3橫指處,在孕產婦呼氣時,以均勻力道有節(jié)奏地按壓并放松子宮前壁、側壁及底部,另一手于恥骨聯合上緣部按壓下腹部,并將子宮向上推起。按摩護理過程中,應注意按摩力道,以未引發(fā)產婦疼痛為宜,每間隔10min按摩一次,每次按摩1min,每分鐘按摩15~20次,直至送出復蘇室[11]。
1.3送出復蘇室的標準[12]:
(1)孕產婦完全清醒,定向力恢復,并對簡單指令有反應,能完成指鼻實驗等,且有適當的肌張力;(2)血氧飽和度良好,咽喉部保護性反射完全恢復,可自主呼吸,能維持充分的通氣量和氣道通暢,且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恢復正常,無需呼吸機輔助,脫氧狀態(tài)下脈搏血氧飽和度能維持在術前呼吸水平,無急性呼吸道并發(fā)癥;(3)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血容量恢復正常;(4)術后疼痛控制良好,無躁動、惡心、嘔吐等癥狀發(fā)生;(5)產后子宮平滑肌收縮良好,宮底高度及宮體軟硬度恢復正常,宮腔內積血較少;(6)評估Aldrete評分≥9分。
2 結果
59例全麻剖宮產產婦在復蘇室內(PACU)開展安全護理管理后,對并發(fā)癥及時發(fā)現并迅速妥善處理,均順利度過麻醉恢復期,平安返回病房。所有孕產婦離開PACU時,均神志清醒,肌力、呼吸較滿意,對刺激有言語和行為作答,咳嗽、吞咽等保護反射恢復,無需吸氧,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在PACU期間無產后出血,宮縮良好。
3 討論
由于受麻醉、剖宮產手術等多種因素影響,產婦的呼吸、循環(huán)功能尚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保護性反射處于微弱期,殘余麻醉藥物明顯地抑制宮縮,因此,麻醉恢復期是全麻產科術后最為危險的時期[13]。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加強麻醉恢復期產婦行安全護理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及順利度過麻醉恢復期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4]。因而,在全麻產科產婦PACU護理中,護理人員不但需熟練掌握護理技能,而且還需掌握麻醉藥理、剖宮產手術、產婦產后生理特征等相關知識,對產婦情況正確評估,并開展預防性、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減少PACU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相對于其他手術麻醉恢復期護理,在積極預防并發(fā)癥基礎上,還需注重加強全麻產科產婦產后出血臨床觀察,并提供子宮按摩護理服務,以此有效促進宮縮,預防產后出血,并嚴格執(zhí)行送出復蘇室的標準,以提高產婦恢復期的安全護理質量[1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59例全麻剖宮產產婦在復蘇室內(PACU)開展安全護理管理后,對并發(fā)癥及時發(fā)現并迅速妥善處理,均順利度過麻醉恢復期,平安返回病房。
綜上所述,在全麻產科術后護理中應用安全護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麻醉恢復期并發(fā)癥,對提高產科質量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天鳳,唐曉鳳,賴慶利,等.全麻術后患者麻醉恢復期并發(fā)癥臨床評估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4):19-20.
[2] 于艷,房特,佟盛艷,等.全麻恢復期患者躁動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3(1):90-91.
[3] 張若冰.老年患者全麻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8(6):210-210,211.
[4] 劉雪維,柏亞玲,孟濤,等.全麻復蘇期患者的護理流程[J].護理學雜志,2011,26(22):35-36.
[5] 肖倫華,張紅姣,朱文倩,等.安全護理在PACU 對全麻術后患者的應用[J].醫(yī)藥前沿,2012,02(11):261-262.
[6] 單巧紅.術后全麻患者恢復室期間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z2):85.
[7] 王必超,付東英,何亮亮,等.人文關懷護理在全麻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7):15-16.
[8] 汪輝德,李竹冰,尤俊謙,等.全麻與腰麻剖宮產術后患者靜脈自控鎮(zhèn)痛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4):142-144.
[9] 朱紅花,唐俊.全麻術用于剖宮產的臨床觀察[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3,19(4):278-280.
[10] 王昭安,王玉玲,李建會,等.全身麻醉在剖宮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5):166-167.
[11] 周潔.產后乳房穴位按摩促進乳汁分泌及減少產后出血量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35-36.
[12] 張志容.持續(xù)子宮按摩預防產后出血400例臨床觀察[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39(16):4294-4295.
[13] 謝燕芬.改革產后會陰擦洗護理模式優(yōu)點的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28):6229-6230.
[14] 李歡,李春娟,羅惠文,等.產科安全護理模式對助產??谱o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0(4):37-38.
[15] 葉紅,嚴燕萍.激勵式護理干預對孕婦分娩情況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4):5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