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討射頻消融治療大肝癌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臨床診斷為大肝癌的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采取手術切除法治療大肝癌,觀察組采取射頻消融的方法治療大肝癌,手術結束后,隨訪1至3年,分析并統(tǒng)計患者的生存情況及術后生存率。結果: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的腹腔出血例數(shù)、感染情況、發(fā)熱情況以及疼痛例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其癌細胞術后生存率,觀察組中,肝癌直徑大于20厘米的患者在術后1年的生存率為22.1%,到了第3年其生存率為0 .0%,肝癌直徑超過20厘米的對照組中,在術后1年,術后生存率28.4%,第3年為9.4%。結論:采用射頻消融的方法治療大肝癌,在一定程度上安全系數(shù)高,風險小,創(chuàng)傷小,具有一定醫(yī)學應用價值。
【關鍵詞】射頻消融;大肝癌;手術切除法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184-02
大肝癌是指單個直徑超過五厘米并呈膨脹性生長且有包膜或者假包膜形成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其與小肝癌有著同樣的腫瘤生物學特性[1]。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F(xiàn)階段,為保證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率,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肝癌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肝癌部位具有突發(fā)性及多變性,其數(shù)量、大小等容易變化,因此近幾年,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方法逐漸得到普及[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并探討射頻消融對治療大肝癌的療效,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臨床診斷為大肝癌的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大肝癌,結果表明,射頻消融治療大肝癌在一定程度上比手術切除治療方法具有優(yōu)勢。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臨床診斷為大肝癌的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肝臟穿刺或術后病理診斷為干細胞肝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中,最大年齡為50歲,最小年齡為30歲,平均年齡為(37±1.2)歲,病灶最大徑為26厘米,最小徑為10厘米,平均直徑為(21±2.3)厘米,觀察組中,最大年齡為51歲,最小年齡為29歲,平均年齡為(35±2.3)歲,病灶最大徑為25厘米,最小徑為9厘米,平均直徑為(20±1.3)厘米。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診斷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性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切除法,觀察組患者采用射頻消融法治療大肝癌。
對照組:使用適量的麻醉劑使患者進入全身麻醉狀態(tài),常規(guī)開腹,采用選擇性半肝血流將其阻斷,執(zhí)行規(guī)則性或不規(guī)則性的肝切除手術,切緣均達到無癌殘留,術后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并科學使用抗生素,進行護肝等對癥治療。觀察組:采用美國射頻儀1500型號,采用局麻,在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進行射頻消融治療,皮下注射利多卡因以及肌肉注射鹽酸哌替啶和鹽酸異丙嗪,手術治療后每2至3個月應注意增強CT復查及超聲造影,了解其肝內外的復發(fā)情況,若發(fā)現(xiàn)殘余病灶立即補充以達到完全消融[3]。
兩組患者均經1至3年跟隨追訪。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治療后,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統(tǒng)計,其評判內容包括,是否疼痛,是否出現(xiàn)發(fā)熱,腹腔是否出血,是否感染等。(2)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其進行跟隨隨訪,比較其術后生存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的分析及統(tǒng)計采用SPSS11.0軟件計算,P<0.05為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1)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其中對照組患者經手術切除后,發(fā)熱現(xiàn)象發(fā)生率達到了100%,經對癥處理后于5至7天后恢復,觀察組患者經射頻消融治療后,發(fā)熱率為71%;對照組經治療后腹腔出血為4例,觀察組為1例;觀察組經射頻消融后無感染現(xiàn)象,對照組感染例數(shù)為46例,其中肺部感染為34例,切口感染為12例;對照組患者中切除手術后疼痛為50例,疼痛率為100%,81%的患者需要經對癥處理將疼痛緩解,觀察組患者經射頻消融治療后疼痛為29例,其中均無需經對癥處理緩解疼痛。
(2)對兩組患者術后進行跟隨追訪1至3年,統(tǒng)計分析其術后生存率。詳情見表1。
3 討論
射頻消融治療是指通過穿刺血管,將電極導管送入心臟腔內的指定部位,尋找心臟的異常傳導路徑或者異位起搏點的位置,經精細標測后放電消融,其能夠自動調節(jié)射頻消融的輸出功率,使腫瘤周圍組織產生大范圍的凝固性壞死,從而殺死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可以恢復。射頻消融術發(fā)展歷史悠久,在技術領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與成熟,具有較好的療效,特別適用于人體器官良性、惡性實體腫瘤,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肝癌、乳腺癌以及肺癌等的治療,另外對于手術不能切除的晚期腫瘤、原發(fā)性腫瘤、轉移性腫瘤等均具有顯著療效,且費用低,痛苦少,恢復較快速,術后觀察1至4天后方可出院。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射頻消融治療的觀察組在感染情況、發(fā)熱情況、腹腔出血以及疼痛情況等術后檢測內容上均好于對照組,且適合用于反復治療,提高患者對腫瘤的免疫力,患者在射頻手術后并發(fā)癥極少、恢復快速,風險小。對兩組患者進行追訪后的數(shù)據分析得出,第1年觀射頻消融的觀察組腫瘤直徑大于20厘米的患者其術后生存率為2 2.1%,第2年為11.0%,第3年為0.0%:手術切除的對照組腫瘤直徑大于20厘米的患者第1年其術后生存率為28.4%,第2年和第3年的術后生存率分別為17.3%和9.4%;手術切除治療的對照組患者中腫瘤直徑小于10厘米的患者第1年其術后生存率為87.1%,第2年和第3年的術后生存率分別為76.8%和62.3%,射頻消融的對照組腫瘤直徑小于10厘米的患者第1年其術后生存率為90.0%,第2年和第3年分別為81.7%和62.5%。由此可見,射頻消融治療小于10厘米的肝癌患者,其生存率略高于手術切除組,采用手術切除的治療方法在治療超過10厘米的大肝癌上其生存率高于采用射頻消融的觀察組,而在超過20厘米的大肝癌的治療上,兩種治療方法均無顯著療效。目前來說,采用射頻消融的方法對大肝癌進行治療,安全系數(shù)高、對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少,具有一定醫(yī)學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建釗,劉江偉,孫倩等.射頻消融與手術切除治療肝癌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2,33(13):1991-1993.
[2] 丁強,殷世武,項廷淼等.多極射頻消融治療肝癌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及防治[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4):343-345.
[3] 宋來成,張連業(yè),苗秀英等.健脾化痰法聯(lián)合肝動脈導管化療栓塞序貫射頻消融治療大肝癌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6):24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