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高通量血液透析與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患者的臨床效果,為后期治療尋求新的依據。方法 "將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腎衰竭性尿毒癥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給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研究組給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后的病情改善。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PCR、Kt/V、TACurea、β2MG、Scr、ALB、Sf比較上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臟衰竭尿毒癥效果顯著,能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中、大分子毒物,又不會對患者的蛋白質水平造成影響,具有較高的臨床借鑒價值。
【關鍵詞】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慢性腎衰竭尿毒癥;透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166-02
近年來,臨床醫(yī)學不斷挑戰(zhàn)新的突破,人們對臨床透析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腎臟衰竭患者終末期的有效替代治療方式是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有統(tǒng)計顯示全球有超過80%的終末期患者都采用血液透析方式維持生命[1]。臨床中血液凈化技術的應用顯著延長了尿毒癥患者的存活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我院為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患者尋求最佳治療方式,對50例患者分別進行了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濾過,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腎衰竭性尿毒癥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8.3±5.9)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1.2)年。研究組男14例,女性11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48.1±6.3)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1.4)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研究均告知患者及家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控血壓、降血脂、促紅細胞等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德國費森尤斯F6型透析器,容量控制透析機為Fresenius 4008S血透機,使用標準的碳酸氫鹽進行透析,血流量控制在24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同時給予普通肝素抗凝,有出血傾向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抗凝治療,透析4h/次,2次/周。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德國費森尤斯F60型高通量透析器進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 4h/次,2次/周,透析中的各指標控制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透析后的蛋白分解率(PCR),尿素清除指數(Kt/V),平均時間尿素氮濃度(TACurea)等透析指標[2],以判定患者透析的徹底性。復查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鐵蛋白(Sf)等指標。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尿素透析指標比較,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透析前后β2MG與Scr變化比較,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透析前后ALB與Sf變化比較,詳見表3.
3結論
尿毒癥屬于臨床中一組癥狀綜合征,當慢性腎衰進展至終末期,患者幾乎喪失全部腎臟功能,同時導致一系列機體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尿毒癥形成。目前臨床治療尿毒癥的主要方式就是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濾過是行之有效的一種血液凈化治療方式,其作用與腎臟功能相似,可有效替代尿毒癥患者的損壞腎臟進行工作,清除患者體內潴留毒素,降低毒素對身體各系統(tǒng)、組織及器官造成的損傷,特別是骨骼、血液、心臟受到的不可逆性損傷[3] 。血液透析濾過可以維持心血管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有利于透血期間血壓的控制。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在人工合成膜透析器之后快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透析方式,是通過容量控制透析機采用高通量血液濾過器對血液進行透析的技術。合成膜濾過器具有更高的通透性和溶質擴散性能,可將更多大分子溶質由血液轉移到透析液中。由于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滲透大、中分子物質的性能,所以高通量透析具有更強的清除中分子物質的能力。通過對患者透析結束后的β2MG測定即可判斷透析過程中是否有效的清除了體內的中分子物質,徐斌、張文、龔德華等[4]研究顯示,在維持性透析的尿毒癥患者中,其體內的β2MG水平為正常人的40倍。本次研究中可見,患者經過高通量血液透析后,β2MG明顯降低,且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徐斌、張文、龔德華等的研究結果一致。透析前兩組患者的Scr無顯著差異,而透析結束后,研究組患者Scr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維持患者的殘余腎功能。有學者認為常規(guī)血液透析濾過時,每次透析丟失氨基酸6-9g[5],擔心高通量透析會導致機體氨基酸缺失。本組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在透析結束后ALB、Sf相比透析前有所提升,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高通量透析不會導致患者血清中蛋白質的水平降低,同時可在飲食中補充氨基酸。
綜上所述,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臟衰竭尿毒癥效果顯著,能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中、大分子毒物,又不會對患者的蛋白質水平造成影響,具有較高的臨床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涂曉文,劉曉莉,許倬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甲狀旁腺激素和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26(4):275-276.
[2]鄭玉英,于春蘭.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中的綜合評價[J].醫(yī)藥前沿,2011,01(24):347-347.
[3]沈敏玨,嵇紅芳.高通量血液透析對血液透析患者瘙癢療效的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7):627-628.
[4]徐斌,張文,龔德華等.國產高通量透析器在血液透析治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估[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2,21(6):524-529.
[5]沈東波,張杰,周雪珍等.不同透析模式對內皮素及內源性洋地黃樣物質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1,1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