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患,長期以來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該癥的治療過程也有不同的方法,本人通過長期的、針對不同類型該癥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放血療法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通過放血療法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有關臨床觀察治療的經(jīng)驗再次加以論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放血療法;脹痛麻木;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95-02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多發(fā)生于青壯年,長期以來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huán)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nèi),導致相鄰脊神經(jīng)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chǎn)生腰部疼痛,一側(cè)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通常以腰4-5、腰5-骶1發(fā)病率最高,約占95%。 一般情況下,彎腰負重時,椎間盤負重可達人體重量的2-3倍;80%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
一、診斷標準
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1)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發(fā)生于青壯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
(4)脊椎側(cè)彎,腰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受限。
(5)下肢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
(6)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cè)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鄰邊緣骨贅增生。CT或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放血療法(刺絡法)
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1];“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2]。放血療法,即《內(nèi)經(jīng)》中的刺絡法,是用“三棱針”根據(jù)不同的病情,刺破人體特定部位的淺表血管,放出適量的血液,通過活血理氣,達到治療的目的。放血療法在疾病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古代醫(yī)家對放血療法非常重視,《素問·血氣形志篇》說:“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盵3]
放血療法治療疾病比較廣泛,筆者在臨床常常用放血療法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這個方法往往也是各種治療方法不顯的前提下用放血療法,常常會有峰回路轉(zhuǎn)的功能和作用。放血療法就是指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祛瘀定痛、行氣活血,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下面筆者就在臨床工作中的體會做以下總結(jié):
1.癥見:腰腿痛劇烈,痛有定處,刺痛,日輕夜重,腰部僵硬,俯仰活動艱難,痛處拒按,下肢脹痛麻木,舌質(zhì)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沉澀或脈弦。
2.治療方法:
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絡,在血絡上點刺,點刺后上罐,多者出血15毫升左右。腰陽關,點刺3-5下,上罐出血約8毫升。
在點刺的過程中,可以少選幾個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療,免得一次上針太多,病人難以承受。
3.放血方法:叢刺同時配合拔罐療法。
4.針具選擇編輯: 三棱針(由不銹鋼制成,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10厘米,針柄直徑2毫米。)
三、功效
1.祛瘀通絡止痛
中醫(y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nèi)有疼痛癥狀的疾病,在其經(jīng)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jīng)脈中的瘀滯的病邪,調(diào)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jīng)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緩解。
2.緩解脹痛麻木作用
氣虛不能帥血達于四末,或者血虛失于濡養(yǎng),則往往出現(xiàn)麻木的癥狀。用毫針點刺患側(cè)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癥,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效果較好。
四、禁忌癥及注意事項
1.患有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2.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3.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4.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5.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chuàng)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6. 一般放血量為4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少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壓迫止血。
五、結(jié)語
本療法根據(jù)經(jīng)絡學說和針刺原理,用針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經(jīng)脈,調(diào)氣理血,促邪外出。放血療法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作用:疏通經(jīng)絡中壅滯之氣血,增加局部之血供而濡養(yǎng)筋脈,筋得血養(yǎng)柔而不拘。刺絡放血療法具有操作簡便,見效快,療效高,安全可靠等特點。近年來通過臨床實踐,其適用范圍不斷擴大,療效也較好。但刺絡放血療法對機體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了,還需在今后的實踐和應用中不斷研究總結(jié)。
最后,筆者還是想有一個建議: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于減少積累傷。所以,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職業(yè)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并使用寬的腰帶。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nèi)在穩(wěn)定性,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后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后方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黃帝內(nèi)經(jīng)》,(唐)王冰 注,中醫(yī)古籍出版社,北京,2003年11月
2《黃帝內(nèi)經(jīng)》,(唐)王冰 注,中醫(yī)古籍出版社,北京,2003年11月
3《素問·血氣形志篇》,(金)劉完素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