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jié)鼠毒藥中毒導致凝血異常的的臨床特征、治療方法及結(jié)果。對抗凝血治療殺鼠藥中毒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隨機抽取在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殺鼠藥中毒病例38例。采用維生素K1 40~6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滴,每日1次。病重者增加維生素K 用量。觀察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癥狀的變化情況。對于反復發(fā)生凝血功能異常的在好轉(zhuǎn)后改維生素K1 1O~20mg肌注,每日1~2次,治療2~6個月。結(jié)果 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異常,給予維生素K 等治療后38例全部治愈。結(jié)論 抗凝血性殺鼠劑中毒以出血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用維生素K治療是特效解毒藥,但治療效果與患者中毒到就診時間的長短明顯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抗凝血治療;殺鼠藥中毒;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84-01
殺鼠劑是用于控制鼠害的一類農(nóng)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近年來鼠藥市場混亂,鼠藥中毒事故屢有發(fā)生。其臨床表現(xiàn)不一,且癥狀不特異?,F(xiàn)將我院2008年1月一2014年2月因鼠藥中毒所導致凝血異常的3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l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1 研究對象2008年1月一2014年2月我院因殺鼠劑中毒收治住院的患者共38例,年齡為16~ 65歲。其中誤服3例,2例患者有鼠藥接觸史,33例為服毒自殺。
1.1.2 臨床表現(xiàn) 本組患者就診時臨床表現(xiàn)較復雜,部分患者累及多個系統(tǒng)。10例服藥后6小時內(nèi)來院的患者無明顯出血表現(xiàn),僅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乏力等非特異性癥狀。服藥后2~10天就診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鼻腔、牙齦等多部位出血,經(jīng)久不愈。其中皮膚、黏膜、牙齦出血者17例,皮膚黏膜出血伴血尿8例,月經(jīng)量增多2例,1例為無痛性肉眼血尿。出血發(fā)生時間多在服藥或有接觸史后1~3天。
1.2 治療方法 如為當日中毒,給予洗胃、導瀉等治療促進殘余藥物排出。有凝血功能異?;虺鲅憩F(xiàn)者立即給予維生素K1 40~60mg,加入5 %葡萄糖溶液內(nèi)靜滴,每天1次。如病情危重,同時給予輸注維生素C和氫可200~300 mg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并給予氨甲環(huán)酸抗纖溶治療,同時加強對癥、支持和保肝治療[1]。經(jīng)上述治療,多數(shù)患者用藥1~5天后凝血功能明顯得到改善,復查凝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實驗室復查血、尿、便三大常規(guī)、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出凝血時間均恢復到正常范圍[2]。對于服藥后2-10天就診的患者給予維持治療維生素K1 10~20 mg肌注,每日1~2次出院。10例服藥后即到院就診的患者未用藥,告知所有患者出院后1周來院復查凝血時間,堅持復查6個月。
1.3 療效判定 患者入院時查血常規(guī)、尿便常規(guī)、生化、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測定等
相關(guān)檢測。因我院僅能檢測凝血因子活性,故僅能對比PT、APTT治療前后變化判斷療效。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復查凝血功能,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評估療效。
2 結(jié)果
2.1 10例服藥當天就診的患者出院后監(jiān)測凝血時間全部恢復正常,尿及大便隱血陰性。28例患者尿及大便隱血試驗部分陽性。凝血功能在治療3-6月后逐漸恢復,尿及大便隱血試驗亦恢復正常。
2.2 療效評估 10例患者治療5天后停藥,隨訪時監(jiān)測凝血時間,全部正常。治療1月后評估顯效24例患者顯效,好轉(zhuǎn)4例,無效0例,對好轉(zhuǎn)4例繼續(xù)治療3月后評估顯效4例總有效率100% 。復查出凝血功能提示PT、APTT均恢復正常范圍。治療后與治療前對比明顯好轉(zhuǎ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3 復發(fā)情況觀察 隨訪34例未出現(xiàn)病情反復,4例用藥1月后自行停藥,停藥5-7天后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反復,再次使用維生素K1 肌注后出血癥狀好轉(zhuǎn)。隨訪至6月38例全部治愈。
3 討論
殺鼠劑是一種可以殺死嚙類動物,常用于殺滅鼠類藥物的化合物。目前,國內(nèi)外殺鼠藥約有幾十種,但日常使用者不到1O種。大多數(shù)的殺鼠劑對人、動物都有較強的毒性。據(jù)相關(guān)報道,在市場出售的常見殺鼠劑中,敵鼠鈉、毒鼠強為劇毒藥,其無特效解毒劑,因此對人、畜危險性極大,國家明令禁止使用,而推薦使用慢性毒鼠藥[3]。溴敵隆是我國目前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抗凝血類慢性殺鼠藥,主要毒理作用為通過競爭性抑制體內(nèi)維生素K 代謝從而影響凝血酶原及相關(guān)部分凝血因子Ⅱ、Ⅶ 、Ⅸ 、X合成,導致出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同時它的代謝產(chǎn)物還能直接損害毛細血管,導致臨床出血癥狀[4]??鼓詺⑹箢愂笏幹卸竞?,因鼠藥對體內(nèi)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沒有對抗作用,要待相關(guān)凝血因子相對在體內(nèi)耗竭后,才會導致凝血時間延長。所以出血癥狀往往出現(xiàn)于中毒后1~4 周[5]??鼓詺⑹髣┲卸镜闹饕R床表現(xiàn)多為出現(xiàn)全身性出血傾向。目前在臨床上維生素K1為對抗凝血滅鼠藥中毒進行治療的一種特效藥物,具有起效快,療效好的特點,患者的中毒程度不同,其應用維生素K1的劑量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對于鼠藥中毒及時就診的患者給予維生素K1治療的時間更短,使用劑量更小;對于就診時間晚的患者初期使用的劑量較大,使用3-5天后減少劑量,可給予肌注,但使用持續(xù)時間長,常需要1-3月。第二代抗凝血鼠藥的親脂性發(fā)生明顯增加,其代謝時間發(fā)生明顯延長,鼠藥半衰期在l6~69d,所以抗凝血鼠藥在體內(nèi)的藥效時間相對較長,一直到維生素K依賴性因子逐漸恢復到一定濃度后, 抗凝血效果才會得以消失。所以補充維生素K 的治療時間要盡量長一些,若是療程短很容易導致病情發(fā)生反復。因此對于維生素K,要長時間進行應用,一般在1~3個月的時間。本次研究中,給予38例患者抗凝血進行治療,患者全部治愈,無死亡現(xiàn)象,并且沒有一例患者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反應,因此可知,采用抗凝血對殺鼠藥中毒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今后的臨床搶救與治療過程中對其予以應用,提高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黃世華.19例抗凝血滅鼠劑中毒致出血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8,29(1O):1409
[2] 鄧家棟.臨床血液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1:1435—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