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法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兒科接診的2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予以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法治療,觀察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22例患者經脫敏注射后,其中有1例患者在注射1h后出現(xiàn)全身蕁麻疹,及時處理后蕁麻疹逐漸消退,并再無并發(fā)癥狀出現(xiàn);另有1例患兒在脫敏2h后,仍存在腹部不適、皮疹、瘙癢癥狀,及時暫停脫敏注射,并再行抗過敏治療,予以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注射,后成功。結論: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法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能獲得很好療效,患者能耐受,可顯著提高患兒存活率。
【關鍵詞】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法;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良反應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asparaginase desensitization in treat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Methods: Selected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3 to Feb 2014, they all received the L-asparaginase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and then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patients. Results: In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sensitization after injection, 1 case of them had generalized urticaria after injection of 1H, and he had no concurrent symptoms and urticaria gradually subsided after timely treatment, another 1 case of patients still had abdominal discomfort, skin rash, itching after injection of 2H. After promptly suspended desensitization injection and then for anti allergy treatment, they succeed to receive L-asparaginase desensitization injection. Conclusion: L-asparaginase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an obtain very good curative effect, patients can be tolerated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hildren significantly.
[keywords] "L-asparaginase desensitizatio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dverse reaction
【中圖分類號】R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1- 0042-02
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能夠有效水解門冬酰胺,使腫瘤細胞由于缺乏門冬酰胺而阻礙其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腫瘤細胞的成長,最終使腫瘤細胞死亡[1]。左旋門冬酰胺酶是臨床上治療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的一線藥物,可有效起到緩解患兒病癥、防復發(fā)的有效作用。但是它主要的副作用就是易于過敏,嚴重的可直接危及到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注射前必須做過敏試驗。本次我院采用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法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表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兒科接診的2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6.2±1.3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2.1±0.8年。
1.2方法
1.2.1 皮試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70例,予以患兒(柔紅霉素+潑尼松+長春新堿+左旋門冬酰胺酶)誘導與強化化療。左旋門冬酰胺酶(日本協(xié)和發(fā)酵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10000KU/瓶。詢問患兒及其家屬是否存在過敏史后,取患兒前臂掌側,予以50U/ml皮試液0.1ml,行皮內注射,注射后分別與30分鐘、60分鐘以及90分鐘時對患者局部以及全身的皮丘反應予以觀察;其中14例患兒在皮試之后的數(shù)秒,就出現(xiàn)了蚯蚓狀蕁麻疹,并呈逐漸擴散的趨勢,同時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瘙癢的癥狀,14例患兒中有3例患兒出現(xiàn)了腹部不適、嘔吐現(xiàn)象,且眼瞼呈水腫狀,判斷其皮試為陽性反應;如若患兒皮試后全身無異常變化,則判定為其陰性;給予皮試陰性患兒左旋門冬酰胺酶,行靜脈滴注,速率30~40滴/min,觀察患兒反應;約30min后,有8例患兒出現(xiàn)眼瞼水腫、胸悶、皮疹的癥狀,血壓正常,判定其為左旋門冬酰胺酶變態(tài)反應,暫停用藥。對此22例患兒行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治療。
1.2.2脫敏治療方法
首先,予以患兒抗過敏治療:地塞米松(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16)5mg,行靜脈注射;異丙嗪(湖北科倫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178)1mg/kg,行肌內注射;葡萄糖酸鈣針劑與腎上腺素稀釋后做備用;將5%葡萄糖500ml慢慢摻入到氫化可的松(西安高科陜西金方藥業(yè)公司,國藥準字H61020667)5mg/kg中,行靜脈滴注,持續(xù)4~6小時;另建立一條靜脈通路,做脫敏注射,注射方法參考鐘婷等[2]脫敏治療:氫化可的松行靜脈滴注半小時后,取左旋門冬酰胺酶最小劑量,從1U開始,溶于5%葡萄糖10ml中,行靜脈滴注,觀察其不良反應,10分鐘后,若無不良反應出現(xiàn),則逐漸加重劑量2U、4U、8U……以此類推,直至累計注射量為當日總使用劑量。
2結果
22例患兒經脫敏注射后,其中有1例患兒在注射1h后出現(xiàn)全身蕁麻疹,及時處理后蕁麻疹逐漸消退,并再無并發(fā)癥狀出現(xiàn);另有1例患兒在脫敏2h后,仍存在腹部不適、皮疹、瘙癢癥狀,及時暫停脫敏注射,并再行抗過敏治療,予以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注射,后成功,如下表1。
3討論
門冬酰胺是細胞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種氨基酸,如若腫瘤細胞中沒有門冬酰胺合成酶予以支持,將無法支撐腫瘤細胞的生長,左旋門冬酰胺酶可有效分解門冬酰胺,起到阻礙腫瘤細胞DNA、RNA與蛋白合成作用,致使腫瘤細胞走向死亡[3]。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作為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一種重要藥物,目前再無其它藥物可以有效替代。L-ASP 是由321 個氨基酸構成的具有4 個亞單位蛋白質,它能將門冬酰胺分解為門冬氨酸。門冬酰胺是白血病(腫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復制所必需的氨基酸,白血?。ㄌ貏e是淋巴性)細胞缺乏門冬酰胺合成酶,只能依賴外源性門冬酰胺才能增殖與生長。用L-ASP 治療后,血中的門冬酰胺迅速被分解,致使白血病細胞缺乏門冬酰胺而發(fā)生DNA、RNA 和蛋白質合成障礙,起到抑制白血病細胞的生長及導致白血病細胞的死亡。而正常細胞含有門冬酰胺合成酶,可自身合成門冬酰胺,故受影響較少。L-ASP 的抗白血病作用與常用抗白血病藥無交叉耐藥現(xiàn)象。白血病細胞對L-ASP 發(fā)生耐藥,可能是白血病細胞內代償性門冬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強引起。但是,左旋門冬酰胺酶極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其反應發(fā)生的特點既強烈又迅速,如若嚴重甚至會危及到患兒的生命健康[4]。
在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下,左旋門冬酰胺酶是不存在的,而作為化療使用的左旋門冬酰胺酶是在細菌中提取出來的,將其輸入到患兒體內,會對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造成一定刺激,因而產生相應的抗體[5]。左旋門冬酰胺酶過敏情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6]:存在過敏史;使用劑量增大;單用左旋門冬酰胺酶(若于長春新堿等合用則過敏率會降低)。
本組選取的22例患兒均是在再次應用左旋門冬酰胺酶之后出現(xiàn)了過敏反應,而且由于該治療方法療程較長,需要反復使用,因此這也是致使患兒出現(xiàn)較大過敏反應的一個重要因素。
選取患兒應用左旋門冬酰胺酶后出現(xiàn)皮試陽性或者蕁麻疹的患兒22例,行脫敏注射之后均獲得很好療效,患者能耐受,可顯著提高患兒存活率。
參考文獻:
[1]劉洪軍,李春,徐友和等.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法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15):1179-1181.
[2]林海梅,羅瑞珍,鐘婷等.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療法致超敏反應的[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05(30):160-161.
[3]趙園園.1例左旋門冬酰胺酶成功脫敏療法[J].醫(yī)學信息,2014,(7):443-443.
[4]王曉桃,唐榮芳,唐愛林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細胞中CCL2mRNA的表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6):1067-1070.
[5]劉霆.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Ph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解讀與思考[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34(11):997-1000.
[6]陸愛東,張樂萍,王彬等.轉運蛋白基因多態(tài)性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13,(8):73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