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什么是“創(chuàng)新”,敘述其概念和衡量指標;將其與教學相結合,先從理論上闡述如何“創(chuàng)新”,再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舉例說明其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并探討如何更好地體現(xiàn)和應用它,以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學;應用;認識
“創(chuàng)新”即是主體通過對觀察系統(tǒng)進行變異思考和實踐,從而達到使其進步、發(fā)展、高效等預期目的的社會活動。詳細來講,即是以現(xiàn)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guī)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huán)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判斷創(chuàng)新成果的三性標準,即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在我看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應當與“創(chuàng)新”為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墨守常規(guī),應與時俱進。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用具等多方面力求創(chuàng)新,以使人才的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首先,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這是指要以新穎獨創(chuàng)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guī)甚至反常規(guī)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1]。在教學中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思維得到創(chuàng)新?第一,要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汲取與教學相關的最新的知識。可以通過閱讀雜志、書刊、報紙,瀏覽相關網(wǎng)頁,參加網(wǎng)絡培訓或進行校外進修等方式實現(xiàn)。第二,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事間應經常進行討論學習,互相找出優(yōu)缺點,并定期探討如何揚長避短,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第三,要與學生打成一片,讓他們的青春活力感染教師的思維,為其注入鮮活的動力。教學過程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單項活動,而是互聽互學的雙向活動。年輕的學生群體往往富有活躍的思維,如何讓教師也尋回年輕時的激情,并有效利用于教學中,這就要多與學生交流,成為他們的朋友。不只是在課堂上進行教育,還要在各方面予以關懷,只有融入他們的生活中,才有利于使自己的思維恢復青春的活力。第五,要豐富自己的閱歷??梢酝ㄟ^廣泛結交各界朋友,閱讀各種圖書和媒體資料,多參加集體活動,或者進行適當?shù)膽敉饴糜我蚤_拓視野,活躍思維,力求創(chuàng)新。單一的課堂教學,往往會限制教師的思維,形成公式化的教學理念,并且容易讓老師產生厭煩情緒,使其對工作失去激情。怎樣才能把教學當做事業(yè)和愛好,而不是單純用于養(yǎng)活自己的手段,這就要讓自身活躍起來。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一方面能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能為枯燥的生活增加趣味,并有利于帶動教學。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應當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會實施多元化教學方法。第一,在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多提一些新穎的、多面的問題,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討論,啟發(fā)他們自主思考;并可適當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與他們的思維融合,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獲得知識。第二,注重因人施教,體現(xiàn)個性化教育。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汲取方法和程度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視同仁,只用一種教學方法,應經常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第三,要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他們能邊學邊用,并經常進行交流討論,分析知識在應用過程中體現(xiàn)的利與弊,定期進行總結,以取長補短,找出現(xiàn)有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和弊端,這樣才有利于促進教學方法的更新。第四,廣泛利用教學道具和多媒體設施,使教學方法多元化,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各種電子產品應運而生,應適當結合教學情況,有效利用這些新的技術與產品,讓知識的獲取緊跟科技的發(fā)展,實現(xiàn)高科技的教學。尤其是在課余時間,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互動平臺等電子渠道向學生傳播知識,既能增強互動,及時聽取學生的反饋信息,又能通過交流加深與學生的感情,以利于其主動去求知。
以上是我對于如何在教學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理論認識,接下來我將結合工作實際淺談“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我是一名教“人體解剖學”的老師。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有機體,尤其是神經系統(tǒng),目前還在研究中。如何通過我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并對其感興趣,這將是我教學要達到的目標。而要實現(xiàn)它,就離不開“創(chuàng)新”。單純用課本的講授,已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因為人體是立體的,而書本上的彩圖印得再好看,也只是二維平面的,給學生講得再詳細,有些結構他們也很難想象。因此,我必須學會改進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去創(chuàng)新。教學道具的引進,對課本講授來說就是一次“創(chuàng)新”。通過讓學生觀察和觸摸各種人體標本和模型,能讓他們更直觀地理解人體結構,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道具大多是死物,無法進行動態(tài)觀察。因此,利用動物和尸體的實體解剖來學習,對使用道具來說又是一次“創(chuàng)新”,但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許多學生怕面對小白鼠、兔子等實驗動物,更別說人的尸體,大多都是望而卻步。尤其是對于我所教授的這些非專門從醫(yī)的學生而言,接觸的醫(yī)學知識本來就比較少,要想讓他們自主地去動手學習,就要進一步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位醫(yī)學教授,在講課時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現(xiàn)場的人體彩繪,來向同學們講解解剖學知識。模特身上鮮艷的肌肉繪圖非常逼真,我到現(xiàn)在都印象深刻。我想對于上這堂課的學生而言,那將是充滿好奇、興趣濃厚且印象深刻的一次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就是一次“創(chuàng)新”。以此為啟示,我也要讓自己今后的教學活躍起來??梢試L試去舉辦一場趣味知識活動,或者也可以利用彩繪的方法,讓同學們發(fā)揮各自的繪畫特長,將人體的結構用各色的彩筆描繪出來??傊粩嗟嘏θで蟆皠?chuàng)新”,以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公式化轉向多元化。
小結:新陳代謝是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是生命體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的過程,如果新陳代謝停止了,生命也就結束了。教學也是一樣,只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其活力,否則就會使其成為一潭死水。作為一名教師,我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經常進行互動,采取各種方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并將這種活力帶入到生活中。努力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多豐富自己的閱歷,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以利于掌握多元化教學方法。在生活中,努力去尋求自我更新,并力求在教學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姚本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