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采用活動途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參與學習。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要改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發(fā)展,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引進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利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小組合作 探討
一、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英語課堂的必要性
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由于班級人數(shù)多,時間有限,提問面窄,教學任務重,傳統(tǒng)教學無法做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而小組合作學習模擬了小班化上課的形式,學生由原來的聽講者轉變?yōu)閷W習的參與者,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機會發(fā)表個人意見,展現(xiàn)自我,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由原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椤白寣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激情。小組合作學習由于人數(shù)比較少,避免了學生在課堂上當場答錯時的尷尬,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和愉快的學習空間,緩和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在沒有包袱和壓力的環(huán)境下,組員敢問敢說,暢所欲言。他們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上面,而不再是關心自己句子說得正確與否這樣的問題上。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利更多,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他們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參與課堂的熱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務后,他們能夠自發(fā)地積極地去完成。
二、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面對授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臨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這樣的學習場面看起來很熱鬧,但是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并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分組形式,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有利于開展小組間的競賽。一是按座次就近組合。按座次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一般人左右。這種合作小組的形式,無需將學生分出層次、重新調整座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方便。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突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征,任課教師可以在開學初與班主任協(xié)作,依據(jù)學生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以4人為一組來安排學生的座位。這種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分組討論。一般情況下,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活動是隨機、分散的,而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則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學習活動。二是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是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個人興趣自由組合,以一般以4個人左右為宜。以任務為中心的合作小組的學習目標可以由教師指定,也可以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自主設定,允許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在難度上有所差異、在學習時間上也可以有靈活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教材中豐富的題材、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載體,開展任務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教師扮演好學習促進者的角色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F(xiàn)在實施的新課程體系,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方式的變化,促使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角色由原來的傳授者、訓導者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激勵者、合作者和評價者。傳統(tǒng)課堂是學生各個孤立學習,老師進行灌輸式的教學,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毫無興趣學習甚至害怕學習,而老師的一些思想方法也會變得主觀,封閉甚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地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于疲倦狀態(tài)下的頭腦,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識。”因而,在新課程的帶動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促進者,當學生討論的聲音不夠響亮的時候,教師可以觀察小組活動的情況,適時做出分析,促使他們進一步地交流意見。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學習強調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助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學習的評價內容不僅僅包括任務達成情況,更應包括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合作意識等。應采取個體評價和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辦法,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成員的共同發(fā)展。合作學習的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從評價的主體來看,主要有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從評價的方式來看,有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從評價的方法來看,有等級評價、分數(shù)評價、評語評價等,這幾種評價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教師在教學中可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運用。然而,小組合作學習所追求的是在達成整體目標的同時實現(xiàn)個人目標,因此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激發(fā)每個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總之,每位學生對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見,又可以從組員的發(fā)言中獲得其它意見或看法,從而不斷受到啟發(fā),拓展了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