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是一種酒杯,生命便是盛在這酒杯中的酒。這世界上有兩種懂得體會生命的人。
第一種懂得體會生命的人輕輕舉了杯子,在風(fēng)里花里雪里月里,在情人的淺嗔低笑里慢慢地品著杯子里的酒,歲月無情,酒盡了,人便悄悄地隱去。這樣的人有陶潛、小杜、李漁、紀(jì)昀。第二種懂得體會生命的人,抓起杯子一飲而盡,大叫一聲:“好酒。”然后把杯子拋了,發(fā)出響亮的聲音。這樣的人有荊軻、霍去病、海子、三毛。
但是,這世界上更多的是第三種人,平凡的人。他們掙著不多不少的薪水,干著不重不輕的活。辦公室里是俗不可耐的科長以及對之不會產(chǎn)生任何邪念的女同事。下班見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老婆以及晚上睡覺白天還困的兒子。杯子中的酒慢慢地蒸發(fā)掉,想不到喝,也不知道如何喝。酒沒了,杯子也就沒了存在的必要,仿佛油盡了燈也就熄了。
于是不甘心平凡的人開始期待鮮活的生命,渴望稀得的放縱,至少希望在書里讀到另外一種生活,懂得體會生命的人擁有的生活。于是有了武俠小說,有了金大俠與古大俠。
金大俠,一分為二是金庸。合二為一就是“鏞”,查良鏞是他的原名。他同他第一部小說的主角陳家洛一樣出生于浙江海寧的望族。1952年香港有一場著名的拳師比武。《新晚報(bào)》決定同時推出武俠小說連載以滿足“好斗”的讀者,這便有了梁羽生的《龍虎斗京華》。這篇談不上好的東西卻引出了金大俠手癢之作《書劍恩仇錄》。
金大俠的文字不溫不火,溫厚淳樸,平平靜靜講故事。單選一段,你覺不出如何了得,沒太多雕欄玉砌可圈可點(diǎn),但是卻挑不出差錯。讀上一百頁,你便會感覺大氣,便會感覺世界已經(jīng)離你遠(yuǎn)去,便一定要把故事讀完。
古大俠原名熊耀華。在淡江大學(xué)讀書時便手不釋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寫武俠小說賣錢換酒。
古大俠的文字明快爽利,直奪人心:“在精心剪裁的衣著掩飾下,他看起來還是要比他的實(shí)際歲數(shù)年輕得多。還是可以騎快馬、喝烈酒,滿足最難滿足的女人?!痹谶@樣的文字的魔力下,故事不完,你不可能放下它。
金大俠與古大俠的區(qū)別,是大師與才子的區(qū)別。古大俠才氣不輸金大俠但學(xué)識遜之。金大俠有香港大學(xué)和北京大學(xué)的名譽(yù)學(xué)位,有自己創(chuàng)辦的《明報(bào)》,有太平山山頂上的豪宅。
金大俠是第一種懂得體會生命的人,古大俠與金大俠相比,更像個江湖人。有人說他是醉死的,有人說他是大醉后被人用刀砍死的,總之他死在自己描寫得最多的東西上,死得像他筆下的人物。古大俠是第二種懂得體會生命的人。
對于更多的平凡的人來說,現(xiàn)在的問題是古大俠去了,金大俠封筆了,電視節(jié)目實(shí)在無聊的那些長夜該如何度過呢?
(選自《活著活著就老了》萬卷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