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華森關懷理論對護生的進行臨床帶教,闡述如何在臨床帶教中融入人性化關懷,使帶教老師對病人以外的護生進行人性化關懷,從而幫助護生盡快適應從理論學習走向臨床實踐的轉(zhuǎn)換,使護生能在實習中體會人文關懷的魅力。
【關鍵詞】華森關懷理論 實習護生 臨床帶教 護理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386-02
隨著社會文明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護理模式的轉(zhuǎn)變,人們已逐漸意識到關懷護理的重要性。因此,積極開展\"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關懷護理,既是人性的呼喚,也是護理專業(yè)準確定位進而把握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具體體現(xiàn)。臨床護理帶教是護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護理帶教中如何對護生進行人性化關懷,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人性化關懷的真正魅力,在將來的工作中尊重每一位服務對象、善待每一位生命,這已成為現(xiàn)代護理帶教中普遍關注的問題。
華森認為[1],關懷是一種道德法則,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人際關系的體驗。人際關懷是在特定的時間、場合與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精神體驗,這種體驗使關懷的雙方都能進入彼此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使關懷者與被關懷者都能從人格上得到升華,并以特有的方式表達出來。護理關懷是一種道德法則及義務,以保護和捍衛(wèi)服務對象的人格及尊嚴。
華森關懷理論提出之后,對臨床護理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臺灣、香港等地區(qū)廣泛應用該理論,并在護理本科學生中開設照護課程,在臨床護理中應用此理論,使護理專業(yè)學生和臨床護理人員都可能成為照護自己和別人的專家[2]。
2 華森關懷理論在護生實習帶教中的應用
(一)人性-利他主義價值體系的形成: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尊重護生,了解護生對環(huán)境和工作的陌生感,引導護生熟悉環(huán)境和掌握工作方法。聆聽護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感受、想法和建議,讓護生感覺自己被了解,護生反過來也會尊重和體會我們的用心良苦。對護生實行第一天、助理護士、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階段的導航,每階段進行階段小結(jié)。導航內(nèi)容包括實習規(guī)章制度、病區(qū)環(huán)境介紹、高危藥物管理、搶救用物管理,護理缺陷分析,護生理論和操作考核,每階段的實習要求和達標內(nèi)容,醫(yī)護分組管理、常見病的護理常規(guī)、基礎和專科護理操作示范、護理記錄書寫要求、護理臨床路徑和健康教育資料介紹等。
(二)激發(fā)信念與希望:幫助護生經(jīng)過自己的勞動或努力,解決病人的問題,得到病人的肯定,讓護生體會到自我價值實現(xiàn),激發(fā)護生參加護理工作的熱情和愿望,增強其專業(yè)信念。其次,我曾組織護生查閱資料進行角色扮演、問卷調(diào)查、以問題為主導的護理小課和護理查房,護生得到各帶教老師的好評,這些做法都會成為護生繼續(xù)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操作水平和更好的為病人服務的動力。
(三)培養(yǎng)對自己及對他人的敏感性:當護生遇到困難或情緒低落時,應表達我們的同感心,簡單來說即是感同身受,不只是對護生遇到的困擾有一定的認識,而且能站在護生的角度體會到她的感受,慢慢引導護生對事物有新的認識。
(四)幫助與信任關系的建立:要認識到護生在實習中希望自己能勝任工作,得到帶教老師的認可、尊重和高度評價,以此獲得自信。同時,要尊重、理解、信任護生,讓護生參與具有一定難度的護理實踐,因人而異分配每名護生工作,讓每名護生擔負起與其性格、能力相適應的責任,提高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同時護生也相信老師會幫助自己完成相關的操作。
(五)情感的表達:鼓勵護生多與患者溝通,多參與疾病的護理,讓護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引導護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另外護長或總帶教讓護生對帶教老師進行點評,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從而我們進一步了解護生的想法和帶教老師的水平。
(六)運用科學的方法決策:當護生在臨床實踐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我們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尋找循證的依據(jù),去指導護理實踐和進行護理評價。
(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學習:護生之間應懂得分享學習心得,老師與護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因為護生在學校里學習的也有新理論或新的護理方法,也有新的信息管理知識,通過與護生的交談,老師也可更新自己的知識。
(八)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為護生提供良好的臨床實習環(huán)境,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流程,可實施的實習計劃,按照實習計劃定期進行操作示范和教學小課,病區(qū)建立整潔和實用的教學資料柜,根據(jù)病區(qū)的??谱o理特點,對護生進行階段導航,詳細的教學記錄手冊和帶教指引,還有很重要的是護生的職業(yè)安全教育,避免護生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發(fā)現(xiàn)護生存在職業(yè)風險操作時及時糾正,提高護生的職業(yè)安全意識。
(九)幫助滿足需求:華森使用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是由低級的生理需求開始逐級發(fā)展到高級的社會性需求。低級需求直接關系到個體的生存,在高級需求得到滿足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求。在同一時期個體可能同時存在幾種需求,但其中有一種占支配地位。根據(jù)護生每階段的反饋,帶教老師在帶教的過程中,按照每個護生的反饋的信息進行個性化的帶教,滿足護生不同階段的需求。我們科讓每期的護生以自愿原則參與基礎護理和護理個案評比,鼓勵她們的工作積極性,護生在管床能力、護理個案撰寫、授課能力等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十)承認存在主義和現(xiàn)象學力量的存在:在帶教過程中,我們應了解護生的宗教或文化背景,尊重護生的宗教信仰等。
3 小結(jié)
綜上所述,在實習護生的臨床帶教管理中,正確應用華森關懷理論有助于護生的人格發(fā)展。帶教老師掌握護生的存在的問題、需求及滿足的程度進行人性化的指導,同時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發(fā)揮其自身潛力,提高實習質(zhì)量,讓實習護生順利、圓滿地完成實習任務,走向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李小妹主編,護理學導論[M],2006,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王慶華,林振濤,等.人性照護理論在校園護理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和思考.解放軍護理雜志[J],2008,,25(9A):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