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的旅行
有一位美國作家說過:一輩子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次為了奮不顧身的愛情,另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清晰地記得,2012年8月下旬,從原單位辭職的第三天下午,我將全部行當(dāng)往一個4升容量的背包里一塞,就踏上了杭州—昆明的火車,沒有明確的目的地,沒有詳細的攻略,只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一路向西。
接下來半個多月的背包客生涯,成為了我至今最難以忘卻的回憶,而最讓我魂牽夢縈的就是雨崩之旅。
雪山情結(jié)
不知何時自己染上了雪山情結(jié),盡管我還沒有親臨目睹她的姿色,可是那深邃的大山、延綿的雪域、冰封的川澗、呼號的林風(fēng)卻時不時在我腦中浮現(xiàn)。此行其中一個目標(biāo)就是一定要親眼看上雪山一眼,奈何在麗江遠觀玉龍雪山竟看不到一丁點兒雪。失望之余,請教青年旅舍里睡我上鋪的資深背包客蔡哥,得到的答復(fù)是要看雪,就去迪慶州德欽縣飛來寺,看梅里十三峰!
第二天,我就取消了原本前往瀘沽湖的計劃,隨同3位驢友一起向梅里進發(fā)。經(jīng)過六個小時的顛簸旅程,終于到了“離心最近的地方”——香格里拉。還沒來得及欣賞傳說中的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和松贊林寺,次日一早,繼續(xù)一路向西。天氣隨著海拔和地形不斷變化著,時而藍天白云,陽光明媚,時而陰云密布、細雨蒙蒙。過奔子欄鎮(zhèn),沿著大渡河與德榮隔河相望,看金沙江大轉(zhuǎn)彎,雄渾壯麗,過白馬雪山、拉拉卡埡口(海拔4358米),一路盯著西方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的梅里十三峰行進,過德欽縣城,下午終于到達雨崩之旅的起點——飛來寺。
夕照雪山
飛來寺設(shè)有一處觀景平臺,平臺正前方就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德欽縣和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境內(nèi),是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第一高峰,也是藏傳佛教的朝覲圣地,傳說為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qū)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藏語為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另有十二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環(huán)立于其四周,其中神女峰線條優(yōu)美,氣質(zhì)若蘭,傳說是卡瓦格博的妻子。
就在我們下車,登上觀景平臺那一刻,落日的余暉透過云層,映紅了半個天空。眼前的云霧居然神奇地散開了不少,梅里十三峰的最高峰——卡瓦格博,突然露出了真容。夕照下,卡瓦格博那純粹、大氣、神圣的容顏永遠烙在了我心中。
旁邊一位來自四川的大姐為了表達她的震撼,在一分多鐘的時間里,連續(xù)喊了二十多聲“太美了”。周圍單反快門聲此起彼伏,一位攝影愛好者更是控制不住興奮:“我已經(jīng)在飛來寺住了近一個星期,就是等這一刻,我要拍他個100張!”
半個小時之后,卡瓦格博再一次悄悄鉆入了濃密的云霧之中。
美麗的傳說
青年旅舍一個房間,6個床位,除了從麗江一路同行的三個朋友又多了來自臺灣高雄的楊姐,還有剛沿著滇藏線走出西藏的老范。粗略討論完第二天徒步雨崩的計劃,清點完各自裝備,就寢前,大家就各自的旅行見聞聊了起來。其中一位室友就給我們講了一個關(guān)于雨崩村的美麗傳說。
相傳,雨崩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后來,梅里雪山后有一個老人常到瀾滄江邊的西當(dāng)村借糧,西當(dāng)村的人誰也不知道老人從哪來,便有人跟蹤他,可總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后來當(dāng)老人再來借糧時,西當(dāng)村人說:“這次不借給你青稞,也不借麥子,借給你小米?!彼麄冊趲屠先藢⒖诖干霞鐣r,乘機在口袋上扎了一個洞。小米一路流著,村民們緊跟著找到一塊巨石下,小米沒有了。眾人掀開巨石,卻發(fā)現(xiàn)下面有個村子,雨崩這才被外界發(fā)現(xiàn)。雨崩村地理環(huán)境獨特,人煙稀少,自古只有一條人馬驛道通向外界,因此有人說這里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日照金山,心愿未了
看到梅里雪山,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能看到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盛景更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心愿。就是生活在梅里雪山跟前的當(dāng)?shù)厝艘荒暌惨姴坏綆状?。所以,能親眼看到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景象是一種緣分和運氣。
由于氣候原因,梅里雪山常年籠罩在雪幕和云層里。難得一見的“日照金山”景觀往往發(fā)生在晴日的凌晨,太陽光越過阻礙突然照射在雪山頂上,然后逐漸擴大,形成絕美的“日照金山”奇觀,持續(xù)20分鐘左右,最后雪山整體變白,失去金色影像。
聽當(dāng)?shù)匾晃徊刈謇相l(xiāng)說,曾經(jīng)有一位上海的姑娘在梅里雪山住了18天,就是為了能看一眼日照金山,可是,她始終未能如愿,梅里雪山始終羞答答的藏起面龐。姑娘失望的走了。
第二天清晨,眾人都起了個大早,希望神山眷顧,讓我們能親自見證這一奇觀。奈何我們沒有延續(xù)昨日的好運氣,遠方的梅里十三峰被濃濃的霧氣完全籠罩,看不到一絲影子,大家只能悻悻而歸,在旅舍大廳的日照金山巨幅照片前過過眼癮。不過想到馬上能近距離目睹卡瓦格博的真容,心里剛剛產(chǎn)生的一絲遺憾一掃而光。。
從地獄走進天堂
早晨在旅舍門口包了一輛面包車,經(jīng)過2小時的顛簸旅途,9點來到正式徒步的起點——西當(dāng)溫泉,正式開始全長18公里的徒步。
初聽西當(dāng)溫泉,還以為是個美得能見到七仙女的地方,結(jié)果仙女沒見著,溫泉也沒影,就看見一片爛泥地和遍地的騾馬糞。
一開始的上坡路段,從西當(dāng)?shù)侥亲趫嚎冢?2公里的路程海拔從2608米上升到3720米,人馬驛道隱身于原始森林中,路面泥濘,坡度很大。一路走走停停,看不到終點,只有不盡的上坡路,時而有騾子從身邊經(jīng)過,時而遇上些從雨崩出來的人們,對你說?!凹佑?!扎西得勒!”足足走了4個小時,到達埡口,遠眺雪山,渾身輕松,開始6公里長的下坡路段,下午終于看見雨崩村就在前方,手機GPS顯示海拔3200米!
18公里的路程,走到最后雙腳幾無知覺,幾次想要放棄,多虧隊友間的相互扶持和沿途藏民的鼓勵,讓我走完了這段地獄到天堂之旅。
神山腳下的世外桃源
雨崩,一個神秘美麗的地方,沒有公路,沒有電纜,沒有網(wǎng)絡(luò)。只有人與自然最原始的溝通。四面群山簇?fù)?,因其地理環(huán)境獨特,所以人煙稀少,全村只有35戶人家166人,僅通過一條1-3米寬的人馬驛道與外界相通。雨崩村有上下村之分,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聯(lián)合登山大本營,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
國內(nèi)外專家們認(rèn)為,雨崩是香格里拉的縮影。雨崩村因充沛的降雨量及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植物長勢茂密,在一些老樹的主干上往往可以看到寄生著許多其他植物,這種奇特現(xiàn)象被人們稱為“五樹同根”。
在雨崩村里就可以看到U形谷和大小各異、重達千斤甚至上萬噸的“漂歷石”,形成一個獨特的“天文景觀”,在通往雨崩的路旁一塊“漂歷石”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幾個深黑色、形體紋理走向猶如藏文字母,人們稱為“石篆天書”的景觀。
由于長期與外界隔絕,雨崩村仍保留著不少純樸的藏式民俗。其中,最讓外界感到奇異的就是兄弟只娶一個妻子,不分家而立的現(xiàn)象了。驢友們在雨崩村就遇到不少這樣的例子。原來,雨崩村人主張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女主人,哥哥娶了嫂子回家后,只要兄弟不分家,弟弟大可以也將嫂子作為妻子看待,一家人永遠這么生活下去。
沉醉雨崩
雨崩就像深藏神山下雋秀的蓮花,靜謐地吸收著天地靈氣,年復(fù)一年吸引著愛慕者的前來。
清晨的雨崩,在金色的晨光中盡情地沐浴。打開客棧窗戶,神峰就在眼前。
原始森林里腐爛的千年古樹上已長滿青苔,雪山融水形成的小溪從村邊緩緩流過,小溪中央巧妙地裝了一個大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一頭騾子在溪邊草甸安靜的吃著青草,村外的白塔旁兩排高大的經(jīng)幡在冷風(fēng)中獵獵作響,路旁田地里是綠油油的青稞苗,田野、山坡到處都綻放著野桃花,艷而不妖……
卡瓦格博:未被征服的處女峰
從上雨崩出發(fā),穿過一個難走的埡口和一段原始森林,就到了1991年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攀登梅里雪山時建造的大本營。原址只剩下幾間簡陋木屋,四周遍滿了被雪崩氣浪攔腰折斷的枯樹。
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位于橫斷山脈三江并流的腹地。在幾十年前,這座山峰并不為外界所知,作為藏區(qū)最重要的神山,當(dāng)?shù)夭孛癜醋约旱姆绞缴钪S護著世世代代所敬仰的神靈的寓所。
1987年以前,對于卡瓦格博,人們除了它的高度以外,幾乎一無所知。1987年8月,那些來自日本上越山岳會的挑戰(zhàn)者們,毫無準(zhǔn)備地闖進了梅里雪山,等待他們的是滿山的濃霧、大雪和沒完沒了的冰崩、雪崩,最后連卡瓦格博的影子也沒看見,便宣告登山失敗。
卡瓦格博難以攀登有著特殊的原因,橫斷山脈復(fù)雜的地質(zhì)構(gòu)造和低緯度雪山瞬息萬變的氣候,使它潛藏著致命的危險。
而在當(dāng)?shù)厝丝磥?,神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們甚至不用手指著梅里雪山說話。當(dāng)?shù)夭孛褡鸱Q卡瓦格博為“念青卡瓦格博”,念青藏語意為神圣、博大、包容、無所不能,又尊稱為“阿尼卡瓦格博”,阿尼在藏語中意為“爺爺”。將一座山稱為人類的爺爺,可見藏族同胞對卡瓦格博神山的敬畏。
侵犯神山就是侵犯當(dāng)?shù)厝说纳?,?dāng)?shù)巧疥爜淼臅r候,當(dāng)?shù)卮迕褚运麄兊姆绞胶葱l(wèi)神山的莊嚴(yán)。山上每個村莊人全部下山,躺在路上的,躺在瀾滄江橋上的,告訴登山隊如果要攀登卡瓦格博神山得先從他們身上踩過去。
神秘的卡瓦格博給世人留下了不盡的巧合與玄機。而1996年中日登山隊第二次登頂嘗試的失敗,更是讓世人覺得冥冥之中有某種力量在支配著一切。
2001年當(dāng)?shù)厝舜笳搅⒎?,不再允許攀登卡瓦格博神山。這不僅是出于登山危險的考慮,更是對當(dāng)?shù)匚幕托叛龅淖鹬亍?/p>
從天堂回到人間
出雨崩的路線,我們選擇了沿著雨崩河徒步到尼農(nóng),遠途風(fēng)光絕美,無處不景。
雨崩河,發(fā)源于梅里雪山的五冠峰和太子峰,微微泛著乳白色的雪峰融水,順著峽谷奔流而下,河岸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只有一條“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羊腸小道,順著河谷起伏蜿蜒。
順著雨崩河往下游走。杳無人煙,忽然出現(xiàn)了一條淡粉色的苜蓿帶、一片青蔥的玉米地和兩個原木色的木屋。
正當(dāng)我們饑腸轆轆,準(zhǔn)備啃壓縮餅干時,路旁不遠處一片長滿果子的林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走近一瞧,原來是野生桃樹!這些桃子正好充饑,酸中帶點澀,這才是大自然原始的味道!
越往下走,峽谷越加陡峭,河流亦更加湍急,遇上河谷中的巨石,則飛花濺玉,一片純白。
徒步五個小時之后,由于落差,雨崩河已經(jīng)到了我們腳下幾十米深的地方,而河邊的植被,也已經(jīng)從濃密的森林,變成了稀疏的灌木叢。
再前行一段,雨崩河就流出了雨崩河谷,匯入了褐紅色的瀾滄江。下午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直射著,讓這段旅途變得艱辛異常。下午2點,到了尼農(nóng),與雪山溪流同行的驚險刺激之旅也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走出雨崩、回望遠方的那一刻,在心中許下一個約定:有生之年一定回來重走雨崩,希望那時的雨崩能依舊保持這份純美、這份與世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