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的基礎上,從利用趣味化學實驗,提高學困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加強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動態(tài);對學困生實施分層教學,促進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等方面對轉(zhuǎn)化高中化學學困生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guān)鍵詞: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分析;策略研究
所謂學困生指的是智力發(fā)展正常,但是學習成績較差,其實際的學習狀況沒有達到新課標要求的一部分學生。在教學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困生是普遍存在的,這些學困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中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下面,筆者根據(jù)自身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并制定了相應的轉(zhuǎn)化策略,僅供參考。
一、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學生自身的原因——不良的學習方式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課本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依賴,所掌握的知識僅僅停留在表面,一旦題目稍加變化,學生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從而造成了化學學習的困難。
2.教學方面的原因——教學中缺乏引導互動
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仍然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完全控制著教學的節(jié)奏。學生在這樣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中幾乎完全沒有互動交流的機會,常常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tài)。
二、轉(zhuǎn)化高中化學學困生的策略研究
1.利用趣味化學實驗,提高學困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豐富化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利用實驗情境資源進行教學,學生的喜悅之情往往是難以抑制的。學生對實驗本身的心情又會遷移到相關(guān)的知識上來,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熱情。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演示趣味實驗,或者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從而大大提高學困生化學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高中化學中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時,筆者引入了兩個趣味的化學小實驗——“滴水點燈”和“吹起生火”的實驗,通過這樣兩個小實驗來和學生一起揭示出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這樣在趣味的氛圍中學習,不僅能激發(fā)學困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探究的欲望。
2.加強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動態(tài)
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參與與配合。新課程要求的是要以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教”的過程變換為學生“學”的過程,這其實就是一個主體對象的轉(zhuǎn)換。尤其是對于學困生,教師一定要強化與學困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及時地了解學困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不再是以自己的教學目標完成與否作為教學進度或教學方式的依據(jù),而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判定。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可以與教師自由地交流、探討,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質(zhì)疑。
例如,在學習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時,筆者引導學生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這個觀點正確嗎?說說你的理由。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但是卻成為學困生的“攔路虎”。通過與學困生的交流,筆者發(fā)現(xiàn)原來大部分學困生認為“酚酞能使堿溶液變紅色,但是Na2CO3是鹽溶液,鹽溶液應該顯示的是中性,怎么加入酚酞之后也會出現(xiàn)紅色呢?”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從根本上弄清楚鹽溶液呈現(xiàn)酸性、堿性以及中性的原因。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更好地轉(zhuǎn)化學困生,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教師就應該加強與學困生的交流與合作,真正弄懂學困生疑惑的根源所在并對其進行輔導、釋疑,這樣才能為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奠定基礎。
3.對學困生實施分層教學,促進學困生的轉(zhuǎn)化
學困生的基礎普遍較差,如果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對學困生和其他的學生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就會使得學困生更加感到學習的吃力,從而放棄化學的學習。因此,要想更好地完成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化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達到要求,從而增強學困生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另外,除了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之外,化學教師還應該對學困生進行課后的分層輔導,幫助學困生盡快地趕上班級的學習進度。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一步一步完成學困生的轉(zhuǎn)化,讓學困生也愛上化學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醛的知識時,筆者就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學困生不要求他們一次掌握過多的知識,只要求他們知道銀鏡反應的現(xiàn)象以及新制氫氧化銅與醛反應的現(xiàn)象,并且知道具有醛基的物質(zhì)都能發(fā)生類似的反應,產(chǎn)生類似的現(xiàn)象。對于其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我是不要求他們掌握的,以免學困生對化學學習望而生畏。
總之,在各科的學習中都存在著學困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慢慢地引導、轉(zhuǎn)化學困生,讓這部分學生也能盡快地趕上班級的教學進度。但是完成學困生的轉(zhuǎn)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這就對高中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化學教師在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加強與學困生的交流,并對學困生實施分層教學,以便更好地輔導學困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完成化學學困生的轉(zhuǎn)化。
參考文獻:
[1]張建國.淺談學困生的轉(zhuǎn)化藝術(shù)[J].中學生導報:教研周刊,2012(15).
[2]劉丹丹.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以及對策分析[J].高中數(shù)理化,2012(12).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