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化學專題復習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害怕“除雜”專題,遇到題不知如何下手,針對這一現(xiàn)象,特將初中化學中部分常見物質的除雜問題做一分析。
關鍵詞: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實踐操作首先要明白除雜的原則:(1)不引入新雜質;(2)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3)雜質便于分離。在除雜中要選擇適宜的除雜試劑,除雜試劑的狀態(tài)與要保留的物質的狀態(tài)如果相同,除雜試劑就應該是適量的,如果狀態(tài)不同,可以是過量的。常見方法如下:
一、物理方法
1.過濾法:用于可溶和不可溶的混合物類的除雜
常見于可溶物與泥沙、可溶物與酸堿鹽中的八大沉淀、MnO2等。
2.結晶法:用于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的物質的除雜
常見于受溫度影響較大的KNO3、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NaCl的混合。
3.磁鐵吸引:用于分離有磁性的和無磁性的物質的除雜
常見于鐵和其他固體。
二、化學方法
1.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常見于雜質為碳酸鹽、碳酸氫鹽,所選試劑是酸。雜質為銨鹽,所選試劑是堿。
例如,NaCl(Na2CO3)加入適量的稀鹽酸、Na2SO4(Na2CO3)加入適量的稀硫酸、KCl(NH4Cl)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鉀溶液。
2.化水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水而除去
常見的主要成分是鹽,雜質是酸或者是堿,所選試劑是堿或者是酸,使其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對應的鹽和水。
例如,KNO3(KOH)加入適量的稀硝酸、Na2SO4(NaOH)加入適量的稀硫酸、CaCl2溶液(HCl)加入適量的石灰水、NaCl(NaOH)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3.加熱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加熱分解而除去
常見于受熱易分解的雜質如氯化鈣、碳酸鈣等。
例如,CaO(CaCO3)加熱生成CaO和CO2、KCl固體(KClO3)加熱生成KCl和O2。
4.吸收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其他的物質反應而除去
常見于氣體、固體中的雜質與溶液的反應。
例如,CO(CO2)將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H2(HCl)通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中,Cu(Fe)加入足量的稀鹽酸中,Cu(CuO)加入足量的稀鹽酸中。
常見于雜質中有一種離子與保留物質中的離子相同,那所選試劑只需有一種離子與保留物質中的離子相同,另一種離子與雜質離子生成沉淀。(主要是常見的八大沉淀)
在實際操作中,一道除雜題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并不局限于某一種方法。只要肯動腦筋,多加練習,除雜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 湖北省棗陽市實驗中學)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