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教學理念給“教”的責任賦予了更寬泛、更深厚、更豐富的內涵,教學任務由“教會”發(fā)展到“學會”,教學關系由“學跟著教走”發(fā)展到“教為學服務”。這就要求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研究及教學實踐中,處理好教學準備與方案設計、教學預設與有效生成、課堂教學與作業(yè)之間的關系,努力達成“教”與“學”成功對接之目標。
關鍵詞:教學準備;教學預設;課堂教學;有效練習
一、處理好教學準備與方案設計的關系
教學準備與教學方案設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編制教案,它是一個融學情調研、教學反思、教材研究、教學方案構思與創(chuàng)設為一體的教師校本研修和專業(yè)發(fā)展的綜合過程。
1.把分析學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
只有真正理清學生的學習基礎現(xiàn)狀,明白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所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排除障礙、解決問題的預期能力,才能在總結經驗、反思問題的同時,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情實際,科學地篩選素材、有效整合資源、擇優(yōu)選擇載體,構思“教”的策略與“學”的方法。
2.融校本研修和教學準備為一體
如果僅憑經驗和教材內容來制訂教學方案,這樣的教案體現(xiàn)的是固有教學思維,呈現(xiàn)的是缺乏創(chuàng)新和活力的教學過程。雖然研究教材、預設教學方案是教學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更為關鍵的是教師在實踐基礎上的反思與提煉,是在不斷學習、研究與探索中的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克服輕車熟路的思想,消除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靜心思考、潛心研究,創(chuàng)新適應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求的教學策略。
3.把反思作為教學準備的重要內容
通過反思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現(xiàn)實狀況,探索帶領學生共同進入學習情境,共同探究問題,獲得認知的有效途徑。通過反思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與困難,探索其引領突破障礙的方法。通過反思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差異,制訂分層指導的實施方案。
二、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有效生成的關系
在經驗提煉和智慧開發(fā)的過程中,教訓和問題成了創(chuàng)新教學的切入點。雖然教學方案只是一種預設方案,但它是教師智慧與能力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也是教師心中的最佳方案。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學預設方案,達成教學生成目標,應從“三個轉變”著力。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教教材”是教師的教學行為等于教材的表現(xiàn),而“用教材教”是基于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其行為是超越教材的表現(xiàn)。教學應依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組織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用驅動性和引領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與學習的興趣,用有梯度的層次性情境引領學生思維循序漸進地發(fā)展。
2.變“教師提問”為“話題推進”
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或學生評判式的互動,在教學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被問”的被動性難以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容易產生學習的厭倦情緒和畏難心理。而“話題推進”則具有情趣性、激發(fā)性、再生性。在基于話題討論的教學中,學生是自主體驗、多元建構的意識實體,其自主參與性強,思維的自由度大,容易放開心態(tài),發(fā)散思維,展示碰撞,因而課堂生活是積極的、快樂的,知識的形成和能力的生成也是自然的。
3.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神態(tài)與表情,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捕捉每一個一閃即逝的信息,迅速有效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引領和推動學生的思維沿著正確軌跡向更深層次遞進。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和不同發(fā)展狀況的學生適時進行分層指導,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能在不斷碰撞的過程中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的精神都能在思考、交流、探究、合作、釋疑的互動過程中,處在最佳的激奮狀態(tài)中。
三、處理好課堂教學與有效練習的關系
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有效練習的成功對接,關鍵在于設計有效作業(yè),核心是依據(jù)學情分層要求和落實。因此,要努力做到“四要”:一要形成科學的作業(yè)規(guī)劃觀,糾正教材習題搬遷式,以及各種教輔資料和習題集堆砌式的題海訓練方式。二要通過學情調研、課堂教學過程的學情體驗、師生互動過程中的學情感悟、教學反思過程中信息梳理和分析,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準確定位作業(yè)的設計目標。三要拓展信息資源的收集渠道,積累課程資源,構建優(yōu)質的校本學科題庫。依據(jù)學習需求,科學篩選、整合,編制目標精準、內容精要、描述精練的單元及課時作業(yè)。四要體現(xiàn)作業(yè)設計的層次性和漸進性原則。針對重點、要點內容,通過分步預設問題,創(chuàng)設有梯度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逐步深入問題的核心,達成逐步理解問題的內涵、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目標。針對難點內容,采取逐層遞進的設問方式,創(chuàng)設具有層次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沿著正確的軌跡探究、質疑,促進有效突破。
有效練習還應抓好三點:第一,分層要求和分層指導。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水平,有助于鞏固知識,形成能力,促進發(fā)展的題去做。第二,把糾錯過程作為引領學生突破障礙、形成正確認知的生成過程。允許學生做錯題,使糾錯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探索、釋疑和生成的實踐過程。第三,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開放性問題探究平臺。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獨立思考后仍存在障礙或困惑的問題,通過網絡學習、查閱書刊、同伴交流互助等途徑消除困惑和疑難,使解決作業(yè)中困惑與疑難問題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探究、合作、互助學習的發(fā)展過程。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中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