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的“終身成就獎”素來競爭激烈,僅今年全國就有兩千多位超過80歲的音樂家“候選”,胡松華、于潤洋、馮文慈、何占豪、李重光、譚冰若六位老先生獲得本屆金鐘獎終身成就獎。他們對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力。
譚冰若先生把畢生心血都花在音樂教育和音樂理論研究中,主張社會主義音樂應(yīng)該“大力弘揚民族音樂,積極普及古典傳統(tǒng)音樂,嚴肅認真地引導(dǎo)通俗音樂”。幾十年來,譚冰若先生矢志不渝的精神對中國的音樂發(fā)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本次專訪圍繞譚先生獲金鐘獎的“終身成就獎”的感想以及他一生的音樂思想等問題進行采訪。
音樂思想“大愛”的形成
Q:許多新聞報道和資料顯示,主要有三個原因把獎頒給您:1、您一生致力于古典音樂在中國的傳播,從改革開放以來做了很多古典音樂普及性的工作,傳播正能量。2、您最早在中國對流行音樂做了正面鑒定,使得流行音樂在中國的傳播正常發(fā)展。3、您一生教學(xué)不求名利。那您覺得為什么要把這個獎頒給您呢?
A:我最近在寫蘭心大劇院的文章,讓一個學(xué)生幫整理文字。為什么要把蘭心作為重要題材呢?我小時候接觸古典音樂就從蘭心大劇院開始。記得有一次,譚抒真和李翠貞合作演出,邀請我過去看彩排,看過之后我激動無比。雖然這場演出最后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在蘭心而是在學(xué)校的小禮堂上演,但這次她們的彩排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對我以后對古典音樂傳播與普及的工作影響非常大。
A:什么是音樂呢?真正懂音樂的人要真正深入音樂本身。曾有位理論音樂家提出這個問題,他認為:就是靠聲音能夠想象各種事物的藝術(shù)。后來,我就繼續(xù)發(fā)展,聽音樂聽得更多,才能了解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愛”,這不是那種小愛,只有感情,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發(fā)揚這個音樂思想。
譚若冰:影響我“大愛”思想最多的三個人
梅·帕器,意大利人,在中國戰(zhàn)爭頻繁的上世紀30年代來到上海,生病了不能離開,世界非常不太平,戰(zhàn)爭、法西斯聯(lián)盟,很多猶太人逃亡來到中國,他們大多都是音樂高手,梅·帕器把這些高手組織起來組建了樂團。梅·帕器來到中國的時候,蘭心和樂團矛盾不斷、困難不斷,因此他不斷地想辦法扭轉(zhuǎn)局面甚至親自回到意大利籌集資金,請高手來到工部局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前身),千方百計把很多重要的東西帶回中國。同時他也很欣賞中國音樂,帶領(lǐng)著樂團和中國音樂家合作演出,也演奏過有關(guān)于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他們?nèi)谌肓酥袊纳鐣兔癖?,為中國的音樂和音樂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正是梅·帕器以及樂隊其他音樂家影響了中國早期從事西洋音樂工作的幾代音樂家,培育了中國最初一代交響樂聽眾,讓他們欣賞到了當時世界最高等級的音樂演出,提高了欣賞的水準。1946 年梅·帕器又回到中國,并死在中國。他熱愛中國,最后死在中國。他也是對我傳播古典音樂影響非常大的人之一。
蘇斯林,俄羅斯人,自稱為“四海為家”的藝術(shù)家,與斯柯里亞賓同是男低音,也經(jīng)常在一起演出。蘇斯林當年去了哈爾濱,在格拉茨河任教、演出。1937 年他從哈爾濱來到上海,開始在上海辦學(xué)。他在上海居住13 年之久,直到解放后才回俄羅斯。他為上海的音樂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魏登堡,德國猶太人,最初是逃亡來到中國的。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時,他逃亡中國,旅居上海,并在國立上海音樂??茖W(xué)校教授小提琴與室內(nèi)樂。對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在小時候聽到過他演奏巴赫的《雙小提協(xié)奏曲》。因為他要求很高,所以大家都稱為他為“老師的老師”,他自己長期任教、辦學(xué),為中國奉獻出一生,對中國的音樂教育和音樂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音樂思想“大愛”的詮釋
Q:您一生的音樂思想是“大愛”,能再詳細解釋一下“大愛”這個音樂思想嗎?
A:原來的一位理論家認為音樂是一種用聲音來思考的。而我認為,音樂思想,它不只是民歌、流行歌,也包括人類各種喜怒哀樂感情。在這些感情中,我希望大家都能熱愛音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大愛”。
我之所以把梅·帕器、蘇斯林、魏登堡聯(lián)系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非常熱愛音樂。他們不論來自哪里,最后因為“大愛”,來到中國、死在中國,為中國的音樂發(fā)展做了很大貢獻,并起到推動作用。
例如,最近,我在排的一部歌劇《安德烈謝尼埃》,是意大利作曲家翁貝托·焦爾達諾于1896 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浪漫主義歌劇。它以18 世紀后半葉的巴黎為舞臺講述了著名詩人和政治家安德烈·謝尼埃的生平事跡。這個歌劇有很多版本,其中,我看過的一個電影版本,是在威尼斯的鳳凰歌劇院排的,如果從演唱來看,這個電影不是最好的版本,但是它具有深刻意義——理解人生。在故事的最后,男主角和女主角同上斷頭臺,為了愛和信仰同時死亡。在故事的最后,突然全變一個很高的山巒,兩個人在山巒向上爬,并不是擁抱,而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最后都向最高的方向爬上去。鳳凰歌劇院這樣的結(jié)尾處理方式,具有更深的含義,真正表現(xiàn)了愛的含義,表現(xiàn)了“大愛”,我當時看了非常感動。將來有一天,我也希望大家也能去看一下這個電影版本的《安德烈謝尼?!?。
我把《安德烈謝尼埃》里重要的片段拿出來排練,排出小小的歌劇,卻能真正體現(xiàn)“大愛”的音樂。
Q:那您這部歌劇什么時候演出呢?
A:我已經(jīng)排好了。準備在我下次的音樂沙龍上進行演出。
Q:你下次的音樂沙龍都有些什么節(jié)目呢?
A:《波西米亞人》中的三段,例如《冰涼的小手》等等,這些都很短小,然后是個小提琴曲目,上半場最后是我的學(xué)生劉亮演出《弄臣》的兩個主要片段。下半場是《安德烈謝尼埃》的歌劇。這樣就是一場非常豐富、充實的音樂沙龍。我非常想讓這場音樂會在蘭心大劇院演出,蘭心雖然很小,但已經(jīng)具備了演出大歌劇的實力,可以充分利用舞臺,反對現(xiàn)代舞臺的商業(yè)化。
音樂思想“大愛”的實施與推廣
Q:我看過很多關(guān)于您的一些信息和文章,包括楊燕迪老師寫的一些文章,了解到您主要通過音樂沙龍的形式來普及和推廣古典音樂的,那您對音樂沙龍有什么要求呢?
A:我的沙龍人不多,5-6 個人。但是我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來我的沙龍必須個人開過2-3 場獨唱音樂會,以聲樂為主,一般為歌劇選段。另一方面,我的鋼琴伴奏是固定的,而沙龍的人不是固定的,我希望多多益善。從2012 年8月開始到現(xiàn)在,每個月我都會出資3000 元來做這個音樂沙龍,并且會一直做下去。
Q:除了舉辦音樂沙龍來傳播古典音樂?還運用過哪些方式來傳播古典音樂呢?
A:我現(xiàn)在在病房里,每周末在這里開個小小的音樂會。不管你是什么職業(yè),都可以來這里參加。另外,我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傳播古典音樂。有一次,楊燕迪送了一套貝多芬的奏鳴曲給我,剛好我病床的對面有個95 歲的病人,他會打太極拳。我就讓他用貝多芬第一樂章慢板來打太極,后來他能夠用貝多芬的四個樂章來打太極。這表面上是打太極拳,而我的用意是傳播古典音樂。
還有一次,我拿貝多芬的cd 送給一個護士,這個護士拿回家給她的孩子,她孩子很調(diào)皮并且不喜歡古典音樂。但有一次她回家發(fā)現(xiàn)孩子同時開著古典樂和動畫片,很吵。當她讓孩子關(guān)掉一個時,孩子選擇了關(guān)掉動畫片。這些故事都是我身邊點點滴滴的事情,我就是從這些小事做起,來傳播古典音樂。
Q:您可以談?wù)勥@次的獲獎感言嗎?
A:我只希望,大家能夠更深入的理解“什么是音樂”,真正了解人類有著非常豐富的、各種各樣的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