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文藝界的委員們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的諸多不完善環(huán)節(jié)各抒己見,主要被提出的焦點問題集中在短視行為、政績陷阱、實用主義思維等,革除這些行為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繼續(xù)深入進行的重要一環(huán)。
在科學、持續(xù)發(fā)展階段仍需做好細節(jié)工作
目前,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同時也越來越符合文化遺產保護的規(guī)律。總體上來說,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科學、持續(xù)發(fā)展的階段。但也不得不看到目前在開展這項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接受采訪時曾說:“雖然近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的‘重申報、輕保護’現(xiàn)象逐步得到了扭轉,但有些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仍舊理解得不夠。有些地方申報成功省級項目,還想申請國家級項目,國家級項目入選后,還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然這些愿望是好的,這些做法也是好的,但是在重申報的同時,必須要更加重視保護?!背酥?,他還認為,國家也需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的困難,特別是重視基層傳承人的困難,要通過一些具體措施來解決他們在傳承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困難。針對這個問題,全國政協(xié)委員馮驥才也說:“我們的藝人沒有科學支持,沒有保護,而且只有開發(fā)。開發(fā)的目的是為了經濟,不是為了精神、文化的傳承。”看得出,委員們苦惱的是中央再有決心,但工作開展到基層時還是存在諸多計劃以外的困難。
文化保護靠自覺而非喊口號
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令全世界驚嘆,但我們自己對于本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卻面臨巨大的考驗。首先,西方思想的注入讓國人“自覺”摒棄了很多本土文化行為。其次,全球一體化的到來讓我們不得不與世界接軌,接受外來文化。當然,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是促進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只是在這其中我們有些顧此失彼,利用先進科技的同時也一步步離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遠。
全國政協(xié)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說:“我想我們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之后,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丟了一些東西,有些東西丟了之后再也撿不起來了。而且也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中斷,出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從文化到精神、到民俗等各種方面的丟失現(xiàn)象。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該說是我們民族文化自覺的一個重要的標志,也是我們這個中華民族在現(xiàn)代化奔跑的過程當中必然要走的這一步,就是我們不能光往前跑,我們應該想一想,也應該回頭望一望。在這個過程中,近十年來,在全社會掀起了非遺保護的熱潮。這樣一個非遺保護的熱潮,包括非遺保護的十年的工作,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文化系統(tǒng)做得最有光彩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得到民眾擁護的一件事情?!?/p>
傳統(tǒng)文化不僅要“活”起來更需要普及、親民和延續(xù)
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總是處在不斷產生,又不斷淘汰的過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文化都可以稱之為傳統(tǒng)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續(xù)下來。而能夠具有足夠生命力的文化形態(tài)必將是得到廣泛普及的文化。故宮博物院有三項世界之最的文化資源:一是擁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二是擁有世界上收藏數(shù)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中國歷代文物;三是擁有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文化多元的觀眾群體。即便如此,觀眾也無法看到故宮藏品的整體面貌。原因是開放區(qū)域、展覽場地、社會宣傳等方面還有很多困難未能克服。面對日益增加的參觀人流和安保壓力,故宮如何應對?將故宮里的文物更多地展示給觀眾,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故宮又有何考慮和規(guī)劃?這也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平安故宮”工程的發(fā)展情況,以及故宮未來的發(fā)展藍圖。
故宮博物院的游客從2002年的713萬到2012年的1530萬,增加了一倍多,成為世界上首個游客超過千萬的博物館,這對故宮接待和安防等方面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平安故宮”工程總體方案自2013年獲得了國務院批準,目前7個方面的項目正在順利推進。這7個方面包括:故宮博物院北院區(qū)建設、地下文物庫房改造、基礎設施改造、世界文化遺產監(jiān)測、故宮安全防范新系統(tǒng)、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
“平安故宮”爭取在2015年,即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時,有效緩解目前存在的防火、防盜、防雷、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重大安全隱患,解除其中最緊迫、最危險的隱患點?!捌桨补蕦m”工程的中長期目標,是到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基本實現(xiàn)故宮博物院進入安全穩(wěn)定的健康狀態(tài),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邁進世界一流博物館行列,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