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是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課型。通過閱讀課的教學,使學生獲得包括語法、詞匯、句型、修辭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化的鑒別能力。那針對教材特點,怎樣才能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呢?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教師可以依據(jù)閱讀素材,搜集、整理與之相關的圖片和影像資料,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新穎而自然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講授Go for it九年級英語教材Unit6 SELF CHECK 中“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時,我向學生展示目前正在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的圖片畫面,并與學生自由討論。
通過直觀的圖片背景,導入中心話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參與話題的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的閱讀教材變得趣味盎然,從而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參與,增強主體學習意識。
二、閱讀課文,訓練思維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豐富內容,以略讀和精讀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略讀課文
根據(jù)閱讀素材,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一兩個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閱讀課文,找出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在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讓學生進一步閱讀,找出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閱讀時,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讓學生在閱讀時保持清晰的思路。
(二)精讀課文
精讀課文是一個理解細節(jié)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正誤判斷、回答問題、填寫表格等方式,將文章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當學生對文章的詳細信息有了全面了解時,教師還應善于幫助他們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層含義,體會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態(tài)度。
三、運用課文,活學活用
學習語言不是背誦孤立的單詞,也不是熟記脫離語境的句子,更不是記憶枯燥無味的語法規(guī)則,而應該教會學生用恰當?shù)恼Z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教師可根據(jù)所學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設計多種有效活動。既能提高生詞的復現(xiàn)率,又能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一)復述課文內容
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表格,給出關鍵詞,爭取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方法,指導和幫助學生將關鍵詞擴展成句、成段,從而指導學生復述課文。在教學Go for it 九年級 Unit8 Section B 3a后,教師可以出示2a中的圖片,列出cheer up、run out of、put up、ask for、hand out、set up、come up with、fix up等詞匯,讓學生根據(jù)圖片和關鍵詞復述課文。
(二)扮演文章角色
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編排角色,將文章改編為對話,并在課前做好準備,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際環(huán)境,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例如在學完Go for it 九年級 Unit12 Section A 3a后,教師可以設計出情景對話,讓學生分別扮演Teresa Lopez和Mare LeBlanc。通過角色扮演,不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訓練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的認識。
(三)自由討論或辯論
教師可根據(jù)所學內容,提煉出恰當?shù)脑掝},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獨立組織語言,爭取采用分組討論、辯論的方式,進而來闡述觀點,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例如在學完Go for it 九年級Unit 13 Section B 3a后,教師在課堂總結時,提出問題:Do you agree or disgree with advertising? Why or why not?我把全班分為兩組,一組為贊成方,另一組為反對方,兩組學生分別討論贊成或反對的理由。然后各組派代表用英語發(fā)表本組的觀點并進行辯論。這樣既鞏固了課堂課堂所學內容,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導入—閱讀—運用”這一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用各種活動、方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既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閱讀課的興趣,也使學生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獲得更多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