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練習是促使學生迅速掌握動作技術的重要手段。自覺地認識和正確地運用這種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時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談談在我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運用誘導練習。
一、利用已學生已經掌握的動作技能進行誘導
利用已經掌握了的動作技能,能對新學動作產生積極的影響。這類動作在結構上與新學動作屬于同一類型,相似成份大,因而便于產生正遷移。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壘球教學時,可以用在一二年級就學過的持輕物件向有標志的方向擲遠知識,來作為誘導練習。在掌握持輕物擲遠和持輕物擲準,這兩個技術的基礎上,只要強調用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握住球,小指頂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貼球;投擲時重心前移、右臂從背后過肩,學生就很容易就能掌握壘球投擲的動作技能。實際上在體育教學中能夠運用已經掌握的動作技能進行新內容學習的例子比比皆是、舉不勝舉。只要運用得恰到好處,學生就能在己學知識的基礎上,現(xiàn)動作技能的正遷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選擇生活中熟悉的動作概念,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誘導
選擇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動作概念,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誘導,在體育教學時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動作、姿勢印象比較深刻,因而容易接受和體驗,從而就能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前滾翻,老師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拿一塊長方形木頭和一個籃球,叫一名學生用木頭進行翻滾,叫另一名學生用籃球進行滾動,叫學生觀察哪一種物體更容易進行滾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是球更能進行滾動。教師再進行誘導,如果我們的身體也團得像籃球一樣來進行翻滾,也一定很容易就會滾過去。這樣用“籃球滾動”來誘導學生學習前滾翻,學生在做動作之前,在大腦里面就己經形成了像籃球一樣來進行滾動的動作概念,在學習起來自然就容易多了。再比如要求跳遠時。起跳腿要快速地蹬離地面,一定要做到快速時,可用“赤腳踩在滾燙的鐵板上”的比喻來提示,讓學生先想象并做模仿動作,就能讓學生在大腦里面形成快速起跳的動作概念。這樣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動作概念,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誘導,在體育教學時會收到事半功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三、降低難度與要求,提高學習興趣,逐步進行誘導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大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發(fā)生興趣,才能積極地把認識活動指向和集中于學習的對象。而在一些體育教學中降低難度與要求,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增加學生完成動作的有利條件。比如在進行山羊的教學時。不妨先降低器械的高度或采用逐步拉長跳板、山羊間的距離的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把認識活動指向和集中于學習跳山羊,逐步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害怕的心理后,再進行升高難度的學習;在進行擲手榴彈的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做徒手練習,然后再持輕器械練習,最后再用標準器械做練習。這樣,既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害怕的心理,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和學習的興趣,又能加快對新技術的掌握。
四、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動作技能的迅速形成,是一連串的誘導練習的綜合效應。在若千個誘導練習的實施過程中,老師用示范、比喻等方法來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產生正確的視覺形象和動覺表象,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大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發(fā)生興趣,才能積極地把認識活動指向和集中于學習的對象。比如在后滾翻示范講解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心中的求知之火,我根據初中一年級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理,首先做了一個前滾翻動作,然后又做了一個后滾翻動作。用“新舊對比”的方法誘導學生學習,使學生的大腦皮質形成一個優(yōu)勢興奮中心,對后滾翻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再利用引導。教學過程實際上是為了讓學生的積極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做到“以趣促思,以思增趣”,我有意把頸部撥得直直的,做了一個沒有滾過去前滾翻“錯誤動作”后,又低頭含胸做了一個成功的正確動作。用“正誤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從比較中探求規(guī)律性的東西,進而認識到低頭含胸是做好后滾翻的關鍵。這樣先利用誘導再利用引導,使教學的內容循序漸進,學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動作技能。
總之,誘導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如果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誘導,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