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高年級的班主任,如何提升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養(yǎng)成并保持良好的習慣一直困擾著我。班上學生即將畢業(yè)步入社會,雖具備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但遠遠達不到適應社會的要求。近些年,學生自我管理在中小學受到高度重視,許多研究者和班主任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學生自我管理進行探索研究,認為自我管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在自我管理中進行感知判斷和認識事物,體驗成功和挫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看到這些,讓有過普校教學經驗的我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普校學生在自我管理中的成長和進步理念和方法與特殊教育結合,在班上也嘗試一下呢?于是我開始了培智學校學生的“自我管理”嘗試。
一、概念界定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學生對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進行有效地管理。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學生既是管理的主體,也是管理的客體。通過這樣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兒童認識自我,了解他人,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為培養(yǎng)“社會化”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自我管理主要有三個階段:班主任導管階段———主體性定位,師生共管階段———主體性鍛煉,學生自管階段———主體性發(fā)揮。
二、探索和嘗試
武大勇認為學生自我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學習、行為習慣、衛(wèi)生、遵紀守法等各方面的活動。我所在班級是智力部八年級,班上有14名學生,智力損傷程度為中度。根據(jù)特殊兒童的認知特點和班級學生的情況,這次的自我管理嘗試主要是在行為習慣、衛(wèi)生和遵紀守法等方面選擇一些簡單的項目進行。
自我管理排隊。排隊是學生每天在校活動中頻率最高的活動,用餐、出操、午睡后回教室、集體外出活動等都需要學生排好隊,有序出行。首先是在我的引導下選出了一名隊長,學習整隊。其次是明確排隊順序和行進時的要求:緊跟前面的同學,不聊天,不亂跑,不打鬧。再次,有學生不排隊時,示范采用 “XXX,排好隊”的方式進行提醒。最后,回到教室后,對立刻進行點評強化。由隊長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發(fā)放零食獎勵,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并號召大家共同提醒他認真排隊。經過兩周我的陪伴指導和示范后,學生午休后能從不同的宿舍集合在一起,在隊長的帶領下排好隊,安全有序回到教室。我開始是全程陪同,學生熟悉后我站在宿舍樓對面“遙看”,到最后完全由學生自主管理。每天中午,我們班的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宿舍樓走到教室,沒有老師陪伴,但安全有序。
飯前飯后自覺洗手。飯前飯后洗手是每個學生都應該養(yǎng)成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但有時候急于吃飯或者偷懶,就會不洗手,尤其是冬天天冷時更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每次都是我挨個檢查,沒有洗手的學生會被要求洗完手再取餐或排隊。
主動值日。班級每天需要安排學生課間擦黑板和倒垃圾,有時候學生并不愿意配合,教室衛(wèi)生得不到很好的保證。為了讓學生保持教室的清潔,我在尊重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了5個值日小組。每天由一個小組值日,負責擦黑板、掃地、拖地和換垃圾袋,每周評出一個優(yōu)秀值日小組進行表揚。我把值日安排表貼在教室里,最開始每天詢問并指著值日表提醒今天是哪個小組值日。兩個月后,學生完全熟悉了值日安排和值日內容,每天都知道是誰值日,而且很樂意去提醒這幾位同學擦黑板,掃地拖地和倒垃圾。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注意保持自己座位的清潔,看到垃圾要及時清理或提醒他人清理。班級的衛(wèi)生就這樣保持的干干凈凈,在學校清潔衛(wèi)生評比中班級經常獲得“衛(wèi)生標兵”稱號。
辨別是非。學生因為好奇和愛玩,有時會做出一些危險舉動,我會仔細講解危險在什么地方,在教室不能做,在什么場所是可以做的。比如在教室拋籃球,讓學生明白在教室容易傷到同學,可以去大廳和籃球場玩。學生提醒他人和自我提醒中,對安全的辨別是非能力有所增強,能判斷一些危險行為不能做。
三、總結和經驗
一學年學生自我管理在這些簡單項目的嘗試上取得了初步成功。學生參與欲望較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睂W生在監(jiān)督和管理他人的過程中也完成了自我構建,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反思其中的經驗和不足,我對自我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參與管理的欲望。在“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下,學生參與管理的欲望和歸屬感強烈,尤其是很享受充當管理者的角色。學生做管理者的前提是自己要能做對做好,這樣也就激發(fā)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提高判斷辨別能力的動機。
“項目”要小,規(guī)則要簡單具體。受認知水平和辨別是非能力的限制,特殊兒童難以接受過于復雜的事物,因此在選擇學生自我管理項目的時候,應盡量選擇細小的事情,正確與否能很容易被學生識別判斷出來的事。
一次只重點培養(yǎng)一個“項目”。普校班主任在談及學生自我管理時,提到要制定盡可能全面周詳?shù)陌嘁?guī),這與特殊兒童的自我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特殊兒童的自我管理需要一個一個理清楚,還需要教師多次引導和示范才能很好地明白規(guī)則。同時進行多個“項目”的引導反而會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混亂,阻礙學生自我管理的開展。當學生對一個自我管理項目完全掌握,甚至是自動化的時候再加入新的項目,就不會有太多干擾,甚至會有遷移學習產生,促進自我管理的實現(xiàn)。
表揚要及時,批評要公正。教師在自我管理中要扮演好引導者和法官角色。當學生在自我約束或者約束他人時表現(xiàn)好,應該不吝表揚,立刻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充分利用學?!懊恐苤恰焙土鲃蛹t旗評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于犯錯的學生,教師要公開分析“案例”,指出錯誤的地方和原因,并示范怎樣正確的幫助犯錯的學生,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學生會模仿教師的管理方法來管理同學。
親身示范到完全放手,逐漸減少支持,過程可能有反復。學生自我管理并不是放手不管,最開始需要教師示范和引導,讓學生判斷一種行為的對錯,對錯誤的行為進行舉報、提醒、制止或者批評管理,對正確的行為進行肯定和表揚。教師可以逐步減少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支持,讓學生盡快成長起來。跟普校不一樣的是,特殊兒童的自我管理有時候會出現(xiàn)倒退現(xiàn)象,需要反復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