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肯尼斯·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1905—1982)作為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垮掉的一代”的先驅,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美國已頗具影響,但在中國卻知者寥寥,遲欣教授及時出版了她的著作《中西合璧 古今交融——點擊肯尼斯·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該書從跨文化、跨時空的視角對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淵源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這既顯示該書作者深厚的研究實力,同時也為在國內學界重新確立肯尼斯·雷克斯羅斯的地位和價值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關鍵詞:肯尼斯·雷克斯羅斯 跨文化 跨時空
肯尼斯·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1905—1982)作為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垮掉的一代”的先驅,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美國已頗具影響,但在中國卻知者寥寥,遲欣教授的著作《中西合璧 古今交融——點擊肯尼斯·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出版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邁出了重要而堅實的一步,為眾多從事文學研究的學者及廣大詩歌愛好者接受和研究雷克斯羅斯的詩歌提供了扎實而深入的研究范例。
一、跨文化研究
遲欣教授在對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宗教淵源和哲學淵源以及藝術與文學淵源的研究中,充分地注意到了雷克斯羅斯所受到的中國文化的影響,這對一個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中國學者來說是至關重要而且也是難能可貴的。
(一)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中國宗教淵源
美國的“垮掉派”詩人幾乎無一例外地對中國的禪宗具有濃厚的興趣且將這種影響體現(xiàn)在其創(chuàng)作中,雷克斯羅斯也是如此。作為較早對雷克斯羅斯進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遲欣教授也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向了這里。遲欣教授從雷氏生平創(chuàng)作與禪宗文化的關系、雷氏詩歌中蘊涵的禪宗意境以及雷氏詩歌中的禪宗意向三個方面對雷氏詩歌的禪宗淵源做了全面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將這種研究落到了實處,而不是浮泛地、缺乏客觀依據(jù)地闡述。
本書中詳盡考察了雷氏的生平經(jīng)歷,多舛的生活際遇,研究了美國上個世紀50年代人們發(fā)生的精神危機,并詳細考證了中國的禪宗與雷氏本人的個性、創(chuàng)作的理念以及其無政府主義思想之間的契合點,指出禪宗的寧靜玄遠、隨性自在,以及禪宗“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豁達灑脫與為自己起名為“王紅公”的雷克斯羅斯的否定權威、渴望打破二元對立、對西方文明極度失望的觀念融合在一起,雷克斯羅斯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西方當時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為雷克斯羅斯接受禪宗思想做好了準備。
該著作還為廣大讀者解析了雷氏詩歌中的禪宗意境和禪宗意象?!耙饩场迸c“意象”都是中國古代文論和中國古典美學的術語,本書作者將其用在了一位美國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不可不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這種嘗試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扎實的研究基礎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否則很可能會將這種研究流于自說自話,缺乏實據(jù),這也是跨文化研究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遲欣教授很好地避免了這一問題,她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了準確的界定并明確了研究的范疇,為具體的研究夯實了根基。本書作者在雷氏詩歌中看到了禪宗的孤獨與虛靜,也讀出了禪宗的悟與空,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雷氏對生命的感悟。為了能更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遲欣教授還編選了雷克斯羅斯的詩歌創(chuàng)作,如這首《水之靜》:“孤獨將我們包圍,當我們躺下,慵懶而疲憊/孤獨用它暖暖的手柔柔地將我們抓住/一只海龜溜入水中/撲通一聲,如同爆裂的氣泡/寂靜無聲/只有那楊樹和梧桐的枝葉進行著急切而重要的交談/影影綽綽 模糊不清/單單一聲蛙鳴/充滿困惑和疑問……{1}
在雷氏的這首詩歌中,詩人與外物合二為一,達到的物我交融的境界以及詩中透露出的空靈靜寂,都讓讀者瞬間感受到這位美國詩人作品中深深的禪意。同時本書作者還在美學及哲學的層面上為讀者對該詩歌中的禪意進行了深刻的解讀。
關于雷氏詩歌中的禪宗意象,本書作者重點研讀了雷氏詩歌中“月”的意象、“鏡”的意象、“光”的意象以及“輪”的意象。在本書中,遲欣教授分別闡釋了這些意象中的禪宗涵義以及雷氏在運用這些意象中隱含的禪意佛心。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囊庀笤谝晃幻绹娙说墓P下運用自如,雷氏詩歌中的禪學淵源也就躍然紙上,本書作者嫻熟地駕馭了跨越中西文化的文學研究方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中國哲學淵源
跨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點,找到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的契合之處。遲欣教授在本書中論述了雷氏詩歌中的道家淵源,這就必須找出雷氏與道家思想之間的聯(lián)系,任何一種全新的文化進入另一個文化體系時,都必須是被接受方具有接受這種新文化的基礎和積淀,本書作者極其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雷氏無政府主義思想與中國道家思想之間的相通之處,論述了雷氏固有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形成及特征,并指出其無政府主義所激發(fā)的自由意志和道家的自由精神所產(chǎn)生的共鳴,這樣新的文化則非常自然地融入了固有的文化體系中。
本書作者接下來分別有理有據(jù)地闡述了雷氏詩歌中對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的接受。書中舉出了極為有力的例證來證明這一觀點,如在雷克斯羅斯1967年所作的《心之花園 花園之心》中就將《道德經(jīng)》的第六章直接引入了該詩:“山谷的靈魂不會死亡/被稱作黑衣女人/黑衣女人是一道/通往天地之根的門/如果能如抽絲般把她拉回/她將取之不盡/無需費力就會將其擁有?!眥2}
本書作者指出,這幾行詩實際上就是雷克斯羅斯對“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的理解。雷氏的這種直接引用甚至是翻譯,無可辯駁地向讀者證實了老子對雷克斯羅斯的影響,也證實了雷克斯羅斯是確實讀過《道德經(jīng)》的。這樣,使得這種跨文化研究具有了極強的信服力。
本書中還探討了雷克斯羅斯對莊子《逍遙游》的借鑒和吸收,書中列舉了大量的例證證明雷氏詩歌中引用或化用《逍遙游》的詩句和段落,在這里不再贅述。
(三)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中國文學淵源
遲欣教授還指出,雷氏詩歌不僅在宗教、哲學層面上吸收、借鑒了中國文化的因素,而且在文學方面也大量吸納了中國文學的精華。本書研究了以李清照為代表的中國女性詩人和杜甫的詩歌對雷克斯羅斯的巨大影響。本書作者從翻譯學理論出發(fā),研究了雷克斯羅斯創(chuàng)作翻譯中的女性主義傾向。雷克斯羅斯作為美國前沿詩人,在接受中國的文學文化時,必然會帶有其美國本土文化的特征,就如賽義德所說:“有關思想和理論由一個文化移到另一個文化,有些案例特別有趣,如在19世紀初期有些有關所謂的卓越東方思想輸入歐洲,或如19世紀后期一些有關社會的歐洲思想傳入了傳統(tǒng)的東方社會。在這種傳入新環(huán)境的轉移過程中,總是會有阻礙的。一定涉及與在原地不同的表現(xiàn)過程與不同的建立成俗過程。”{3}
因此,本書中非??陀^地闡述了雷氏在接受翻譯中國女性詩人的作品時加入的西方女權主義色彩以及雷氏女權主義思想的來源。
二、跨時空研究
遲欣教授在對雷氏詩歌淵源的研究中,不僅注意到了雷氏對中國宗教、哲學、文學的接受,而且也注意到雷氏對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和繼承以及對跨領域的繪畫理論的吸收。
(一)對西方傳統(tǒng)的接受與繼承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都不可能完全脫離他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因而本書作者不是以偏概全地只強調雷氏對異域文化的接受,同時也充分探討了雷氏對其固有的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吸納。本書作者對雷氏詩歌中體現(xiàn)出的諾斯替主義、貴格會以及古希臘生態(tài)哲學思想和海德格爾的生態(tài)哲學都進行了頗有見地的研究,展現(xiàn)了一個研究者深厚的底蘊和廣博的知識體系。
(二)對立體主義繪畫理論的借鑒
本書所進行的研究不僅跨越了文化、時間,而且跨越了文學文化的領域,深入到了繪畫領域的研究,這可以說是一次文學研究領域中的挑戰(zhàn)。書中闡釋了立體主義繪畫特征和理論,闡述了立體主義繪畫的視覺震撼對雷克斯羅斯產(chǎn)生的影響;并在理論論述的基礎上
闡明了立體主義繪畫在雷氏詩歌中產(chǎn)生的具體影響。如雷氏詩歌《十一月牢牢將蝗蟲抓住》就充分體現(xiàn)了雷氏詩歌中的立體主義繪畫特征:
十一月牢牢將蝗蟲抓住
用它僵硬的手指
抓撓著我的
窗{4}
雷氏用一個倒梯形,讓人感到秋風蕭瑟,盛夏不再,繁榮已逐漸隱退,留下的是一片稀疏與凄涼,給讀者以視覺上的震撼。這樣的例證是對理論闡釋最有效的佐證,確有實據(jù)地證明了雷氏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立體主義繪畫理論的接受。
綜上所述,遲欣教授的這部《中西合璧 古今交融——點擊肯尼斯·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貫穿古今、跨越時空,對肯尼斯·雷克斯羅斯的詩歌創(chuàng)作淵源進行了大量的、頗具建樹的研究。這既顯示本書作者深厚的研究實力,同時也為在國內學界重新確立肯尼斯·雷克斯羅斯的地位和價值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1}{2}{4} 轉引自遲欣:《中西合璧 古今交融——點擊肯尼斯·雷克斯羅斯詩歌創(chuàng)作》,外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頁,第92頁,第128頁。
{3} 鐘玲:《中國禪與美國文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7頁。
作 者:王立宏,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文學與比較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