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jié)構(gòu)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盛行于20世紀60年代,而二元對立是結(jié)構(gòu)主義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概念。筆者旨在運用二元對立的方法,從上層資產(chǎn)階級與下層勞動人民、男人與女人、金錢與道德三個方面對《華倫夫人的職業(yè)》進行深入剖析,從而指出劇中罪惡的根源并不是以華倫夫人為代表的女性的墮落,而是殘酷的社會。
關(guān)鍵詞:二元對立 罪惡 根源 社會
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史中,盛行于20世紀60年代的結(jié)構(gòu)主義不僅傳承了俄國形式主義和英美新批評對文學作品進行客觀、科學分析的傳統(tǒng),又開啟了解構(gòu)主義和閱讀理論的新思想。結(jié)構(gòu)主義起源于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他在著名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書中提出,語言應該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看待,并且區(qū)分了語言和言語兩大范疇。結(jié)構(gòu)主義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注意,后來被應用于各個研究領(lǐng)域?!岸獙αⅰ笔墙Y(jié)構(gòu)主義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概念,也是可以運用來分析文本的最基本方法。列維·斯特勞斯解釋說,結(jié)構(gòu)主義所要研究的中心課題,就是從混亂的現(xiàn)象背后找出秩序。①他們的基本運作方式是“二元對立”,即將文化現(xiàn)象進行分解,按“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框架重新組合,得出其本質(zhì)意義和價值,即文化現(xiàn)象的深層結(jié)構(gòu)。②本文以結(jié)構(gòu)主義為理論框架,運用二元對立的方法,對蕭伯納的作品《華倫夫人的職業(yè)》進行解讀,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揭示作品的深層含義,指出社會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蕭伯納是聞名世界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劇作家。他是一位多產(chǎn)作家,在他近六十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共創(chuàng)作了五十二部劇本、五部長篇小說和大量的政論文。他的作品題材非常廣泛,觸及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各個弊端,深刻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本質(zhì)特征。
《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創(chuàng)作于1894年,與《鰥夫的房產(chǎn)》和《好逑者》共同收入《不愉快的戲劇集》,之所以被稱為“不愉快”的戲劇是因為這些作品的主題并不輕松愉快,他們反映了社會現(xiàn)狀,揭露了社會弊端。在該劇本序言中,蕭伯納提到“該劇本已經(jīng)印刷了四年了,我不遺余力地讓大家知道,我的劇本不是用來滿足感官享受的,而是激發(fā)思想興趣的,不是浪漫狂想曲,而是對于人性的思考”③??梢钥闯?,蕭伯納這部作品就是為了批判當時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不公平與黑暗,引發(fā)人們對于社會問題的關(guān)注和思考。該劇探討了英國社會妓女賣淫這一敏感話題,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受到了猛烈抨擊,被認為“有傷風化”,無任何可取之處。因此雖然在寫作時就與獨立劇院有了演出合約,由于受到檢察官刁難,直到1902年才在倫敦新歌劇院上演。
《華倫夫人的職業(yè)》主要圍繞華倫夫人和她的女兒薇薇安的關(guān)系展開。女兒薇薇安是一個智慧勇敢的“新時代”女性,剛剛從大學畢業(yè),打算成為一名律師,獨立生活。她的母親——華倫夫人,來鄉(xiāng)下看她并且介紹自己的合作伙伴克羅夫與女兒認識。薇薇安與母親從小關(guān)系冷淡,當她得知母親出于無奈才從事賣淫這一職業(yè)時,她對母親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母女的關(guān)系暫時得到了緩和,后來,在得知母親已經(jīng)有足夠的金錢卻還在繼續(xù)從事這個職業(yè)后,她表示出極大的反感和憤怒,毅然決然地和母親斷絕了關(guān)系,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劇中,華倫夫人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并希望得到女兒的認同。在她的人生歷程中,我們看到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悲苦生活、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黑暗與不公以及婦女作為弱勢群體成為社會犧牲品的悲慘命運。通過對劇本的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該劇主要包含了三對“二元對立”的結(jié)構(gòu),仔細分析這三對“二元對立”的結(jié)構(gòu),便不難看出造成悲劇的根源所在。
一、上層資產(chǎn)階級和下層勞動人民
華倫夫人曾是下層勞動人民的典型代表。她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母親是一個寡婦,帶著四個女兒靠小買賣勉強生活。在她從事賣淫之前,曾過著悲苦的生活,在做過侍者和酒吧女工諸多工作之后,她毅然選擇了與家中兩姐妹不同的工作——妓女。
家里的兩姐妹是正經(jīng)人,其中一個“在鉛粉工廠做女工,一天干十二個鐘頭活,一星期只掙九個先令,干到后來中了鉛毒,把命送掉。最初她認為至多不過得個兩手麻痹癥,沒想到后來命都保不住”④。另外一個,“嫁給了一個代福海軍軍需廠的工人,她丈夫一星期掙十八個先令,她倒也把他的家和三個孩子安頓的整整齊齊的,可是后來她丈夫喝上了酒一切全完了”⑤。而上層的資產(chǎn)階級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擁有金錢就意味著擁有享受的權(quán)力。他們在世界各地游歷欣賞,吃最講究的東西,每天都有新衣服穿,他們過著奢靡的生活,可以每天晚上看戲、跳舞,他們擁有闊綽的房子,有一大群傭人供他們使喚。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東西,想要的東西,就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就是這兩個不同的階級在一個社會里的強烈對比。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當她在柜臺里累得快睡著時,穿著雅致舒服的皮大衣、拿著許多金洋錢的利慈出現(xiàn)在她面前時,她徹底地“醒
悟”了:在酒吧里任憑她多么努力拼命地工作,都不會過上舒適體面的生活。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為了更好地生存,在利慈的“開導”下,華倫夫人才選擇了妓女這一職業(yè),但并不是因為她生性墮落。華倫夫人自己也曾表示如果有機會,自己也愿意做一位體面的女人:“你以為我小時候能像你似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嗎?你以為我干那種事是因為喜歡干,或是覺得干得對才干的嗎?你以為我要是有機會,不愿意上大學做上流女人嗎?”⑥每個人都愿意做一名上流社會的人,享受生活,但是躋身上流社會并不容易實現(xiàn)的,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的下層勞動人民只能在苦苦的勞作中自我消磨,婦女的境況更是如此。上層資產(chǎn)階級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利用那些貧困的婦女做本錢,雇傭她們?yōu)樽约簞趧樱约韩@得豐厚的利潤卻使勞動的婦女們吃不飽肚子,穿不暖衣服,在苦苦的勞作中“消磨自己的身體,糟蹋自己的臉”。
蕭伯納也曾明確的表示,他寫這個劇本的目的是要“引起人們注意一個事實,就是:賣淫之所以出現(xiàn), 不是由于女人的墮落和男人的放蕩,而只是由于給婦女的工作報酬太低,輕視婦女和虐待婦女到了無恥的程度,使比較貧苦的婦女不得不為活命而賣淫。首惡者不是個人而是社會”⑦。蕭伯納借華倫夫人之口,抨擊了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黑暗和殘酷。
二、男人與女人
該劇雖然沒有直接展示男人與女人的沖突,但是細讀文本,不難看出,正是男人與女人不公平的社會地位導致女性的悲慘生活。
劇本中刻畫了四個不同形象的男人:克羅夫貪得無厭,是資產(chǎn)階級男性的典型代表,雖然他年齡比薇薇大很多,足夠做她的父親了,但他還是對薇薇表現(xiàn)出愛慕之情,希望自己的殷實家產(chǎn)和社會地位可以打動薇薇。富蘭克是一個游手好閑、整日無所事事的人,不想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一心想找一個有錢的女人養(yǎng)活自己。賽密爾牧師是一個虛偽的家伙,總是想極力保持自己的尊嚴,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當富蘭克向他提到薇薇時,他立馬擺出牧師的姿態(tài),“她來了以后我還沒看見她到過教堂”,當富蘭克反駁父親時,他又擺出長者的姿態(tài),“別這么沒規(guī)矩”⑧。當兒子和他談到自己可以和薇薇在一起,因為薇薇不僅有腦子而且有錢,他立馬擺出一副清高的姿態(tài),“我沒想到錢上頭。我說的是比錢更高貴的東西。譬如說,社會地位”⑨。他年輕的時候是個放蕩的家伙,喜歡給女孩子們寫情書,華倫夫人就是他追求的女士之一。而謙和溫婉、看似完美的普瑞德卻不敢直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借用藝術(shù)來遮掩自己的懦弱。這四個男人,沒有一個是完美的,然而他們卻可以在社會上生活得很好,擁有金錢、地位和自由,而自強自立、努力生活奮斗的女人卻只能在貧困與恥辱中生存,淪為妓女的婦女,不論自己高興不高興,舒服不舒服,都要百般取悅男人,不敢違拗他們的意志。
男人與女人的不平等不僅體現(xiàn)在社會地位上,在婚姻中亦是如此。華倫夫人向女兒薇薇安闡述自己的人生哲學時,多次提到了男女婚姻的關(guān)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當一個正經(jīng)女孩子長大了,她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去找一個有錢的男人,然后跟他結(jié)婚,從而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而對于貧苦的女孩子來說,即使找一個有錢的男人,也不能奢望婚姻。結(jié)了婚,她也不會快樂。除此之外,另一個選擇就是墮落成為一個妓女。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不屑干這個;反之,不走這條路,則是個大傻瓜。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社會里,要想生活得好,女人似乎只有兩條出路,要么嫁一個有錢人,要么成為妓女。
華倫夫人自己毅然選擇了妓女這個職業(yè):既然自己可以掙足夠的錢養(yǎng)活自己就沒有必要靠男人生活,因為她覺得靠男人生活是沒有自尊的。但是,她依然擺脫不了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婚姻觀,她想要女兒過上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她給女兒從小提供優(yōu)越的條件,送女兒上大學,就是希望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上等人,然后找一個上等人結(jié)婚,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開始,她對富蘭克和薇薇的婚事并不反對,當她得知富蘭克沒有錢、沒有工作之后,就立馬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你的愛情是很不值錢的貨色。要是你沒錢養(yǎng)活老婆,那就沒話可說了。你不用打算跟薇薇結(jié)婚。”⑩克羅夫深知華倫夫人的本性,知道自己殷實的家產(chǎn)和準男爵的身份地位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誘惑。盡管她開始反對克羅夫?qū)鞭钡那蠡?,但是當克羅夫提出巨大的物質(zhì)誘惑時她內(nèi)心還是有一些動搖了。因此當薇薇批評克羅夫時,她表示出極大的憤怒,并要求薇薇做好和克羅夫經(jīng)常見面的準備。
經(jīng)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可以看出:不管女人選擇何種出路,嫁一個有錢男人或者成為妓女,都擺脫不了依附男人的現(xiàn)狀。在男性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里,女人只能通過取悅男人來獲得生存。
三、金錢與道德
蕭伯納似乎暗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英國,金錢是萬能的,沒有錢,連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其他的一切更無從談起。本劇中,華倫夫人和她的生意伙伴克羅夫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資產(chǎn)階級唯利是圖,他們使用各種手段謀取利潤,這一點在克羅夫和薇薇的對話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你記不記得牛納女子學院的克羅夫助學金?那就是我那當國會議員的哥哥捐助的。他開著一家工廠,年息百分之二十二,廠里六百個女工,掙得工錢沒有一個夠吃飯的。家里也沒人津貼他們,你猜他們的日子是怎么過的?問你母親就知道。別人都乖巧地拼命往自己口袋里塞錢,你要我把百分之三十五的利息扔下不拿?我不那么傻!你要是拿道德標準選擇朋友,除非你跟上流社會斷絕關(guān)系,要不然就趁早離開英國?!眥11}在他們看來,這種“不道德”的職業(yè)在社會中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他們不做,也會有別人來做。這便是他們的生存邏輯。華倫夫人對于自己從事的職業(yè)也絲毫沒有羞恥之心:“我一點都不覺得害臊,我反倒覺得應該很得意,我們把事情安排得很體面,每人抱怨過我們,那些女孩子在我們手里被照顧得那么好。其中有幾個日子過得很舒服,一個嫁給了大使做太太?!眥12}資產(chǎn)階級總能找到自己的一套理論為他們的行為辯護,在華倫夫人眼中,她的職業(yè)幫助那些困境中的女孩子走出貧困、生活得更好,所以沒有什么可覺得羞恥的。從克羅夫和華倫夫人,我們可以看到資產(chǎn)階級唯利是圖、狡詐虛偽、毫無道德觀念的丑惡面目。
薇薇在本劇中代表了“新時代”女性:非傳統(tǒng)是她最顯著的特征,對長輩她從來不為首是從,她指責母親的職業(yè),批判克羅夫的愚蠢,她討厭男人向她獻殷勤,也不喜歡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所謂的“藝術(shù)”上,她堅決指出人生中有兩件事她都不愿意談起,一件是戀愛的青春夢,另一件就是生活的美和浪漫,如此堅決的態(tài)度甚至讓人覺得有些冷酷無情。她不愿意花母親不正當手段掙來的錢,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掙錢養(yǎng)活自己。她勇敢、有智慧、做事果斷,擁有自己的主見。她憎惡母親從事的職業(yè),因此在得知母親依然從事這個職業(yè)之后,毅然決然地與母親斷絕了關(guān)系。她痛恨資產(chǎn)階級毫無道德底線、唯利是圖,討厭無所事事沒有目標的人,在第二幕中,薇薇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點:“(非常瞧不起那幫人)要是我將來知道我是那么個廢物,一頓挨著一頓的混飯吃,沒目的,沒膽量,那我寧可割開一根血管,放血死掉,絲毫不躊躇?!眥13}當薇薇和克羅夫結(jié)束談話之后,薇薇離開去了律師事務所,劇中著重強調(diào)“她朝著和克羅夫相反的方向飛奔而去”{14}。這句話表明了以薇薇為代表的道德與以克羅夫和華倫夫人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決裂。
《華倫夫人的職業(yè)》是蕭伯納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在這部著作中,他揭露了賣淫這一丑惡的事件,實際上是抨擊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黑暗與殘酷。這是一部情節(jié)劇,而且是抗爭類情節(jié)劇的代表,不過蕭伯納沒有把人物表現(xiàn)的過于涇渭分明,用他的話說:“劇中沒有惡人,如果說有,那就是社會,我們都應該分攤些他的罪惡?!蓖ㄟ^運用“二元對立”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這個世界里,遵守所謂的道德,只能食不果腹甚至犧牲生命,而出賣色相,迎合男人卻能改變命運,生活得很好。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罪惡的根源并非是以華倫夫人為代表的女性的墮落,她們只是男性和金錢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的犧牲品,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這個殘酷的社會。
① 王先霈:《文學批評原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頁。
②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頁。
③ George Bernard Shaw. Mrs. Warren’s Profession Chatto Windus, 1922年版,第12頁。漢語為譯句。
④⑤⑥⑧⑨⑩{11}{12}{13}{14} 蕭伯納:《蕭伯納戲劇三種》,潘家洵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20頁,第21頁,第29頁,第32頁,第42頁,第43頁,第48頁,第64頁,第64頁,第68頁。
⑦ 黃嘉德:《蕭伯納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58頁。
參考文獻:
[1] 方漢泉.二元對立原則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7).
[2] 佛蘭克·赫里斯.蕭伯納傳[M].黃嘉德譯.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6.
[3] 黃文璐.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華倫夫人的職業(y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1).
[4] 張明愛.從《芭芭拉少?!放c《華倫夫人的職業(yè)》看蕭伯納的社會觀[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
作 者:李 萍,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