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高校中問題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比例逐年上升,如何做好高校“問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F(xiàn)從高?!皢栴}學生”的成因入手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問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校教育;問題學生;思想品德;概念界定;成因分析;應對策略
一、高校“問題學生”的概念界定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边@些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雖然不能均稱為“問題學生”,但他們至少代表了“問題學生”共有的一些特質,因此,在探討高校“問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對“問題學生”的概念進行界定。
目前由于研究的切入點不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對于高?!皢栴}學生”的概念并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定,研究者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研究需要對問題學生進行不同的定義,如,楊懷甫在《對當代問題學生個性缺漏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問題學生是指在思維模式、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方面與眾不同,他們大都不被學校、同學和社會所認同,而薛浩認為高校“問題學生”是指學業(yè)、行為、心理、生理和情緒上存在著偏差與不足,并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段勇軍則認為“問題學生”是指由于自我心理因素和外在條件的影響,造成性格不良發(fā)展,在情感意志、思維或行為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賴張青認為“問題學生”是指心理、思想、情緒和習慣行為、自我控制等方面與同齡學生的常態(tài)現(xiàn)象存在著某些偏差,并需要他人幫助或借助外界的幫助才能解決的學生。綜上所述,學者們對于問題學生的概念界定主要著眼于外在表現(xiàn)和內在心理兩個角度,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研究需要,將從外在表現(xiàn)和內在心理兩個角度對“問題學生”作如下定義:問題學生是指在外在條件和內在自我心理因素影響下,與同齡人相比在思想、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tài),需要他人幫助才能解決自身問題的學生。
二、高?!皢栴}學生”的成因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問題學生”的成因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分析,如,日本醫(yī)生佐藤郎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提出了雙因素論來解釋“問題學生”的成因。我國學者鐘啟良則從個體素質因素、個體人格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以及個體身體因素等方面來闡述“問題學生”的成因。
1.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即指“問題學生”自身的因素。大學生是科學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的社會群體,他們正處在科學文化知識積累,思想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高校學生的思想更加具有活躍性和易動性。由于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比較低,許多制度的更新和變革跟不上社會需求的變化,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以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為核心的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大肆侵入和鼓吹,新一代大學生對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產生了懷疑態(tài)度,進而導致大學生在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和身心發(fā)展等方面受到了種種不良影響,陷入迷惘的思想沼澤之中。
2.外部因素
影響“問題學生”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分別是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
首先,經濟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同時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大學生不僅要面對國際范圍內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的影響,同時也要面對日常生活中各種良莠不齊的社會現(xiàn)象的沖擊,這些影響和沖擊不斷重塑著高校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導致高校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傾斜,即集體重心向個人重心傾斜、道德絕對向道德相對傾斜、重義向重利傾斜等等,進而導致一些無視社會公德、蔑視規(guī)章制度、為人冷酷無情的“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
其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由“精英化”不斷向“大眾化”轉變,高校的招生規(guī)模日益擴大,高校擴招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升國民素質,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校師生比例偏低,師資力量不足,某些領域教育資金投入不足,比如說,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在應試而教、應試而學的思想影響下,很多科任教師只教書不育人,并且一味地認為育人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事情,同時很多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力量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過于理論化而偏離客觀生活實際,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及時的互動溝通,從而造成學生缺乏及時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xiàn)邊緣化,收效甚微,“問題學生”的狀況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得到疏導和改善。
最后,家庭是孩子出生后面對的第一個環(huán)境,也是關系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的后天環(huán)境。首先,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其次,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也有重大的影響,有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缺少甚至沒有說服教育,而代之以打罵,反之,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時則是無原則地溺愛袒護,過于滿足其物質需要,而忽視其精神層面的需要,以上這些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獨立性差、依賴心強、抗挫能力差、容易心情抑郁等等。最后,家庭的經濟因素也會助長學生的一些不良思想。
三、高?!皢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
以上我們分別從概念界定、成因等方面對高?!皢栴}學生”進行了介紹,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高?!皢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
1.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展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立體模式
(1)校園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對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三部分組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自覺按照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思想政治對象實施影響,使其掌握社會所要求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但是,目前受到我國高校多年來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過于重視“教書”而忽視了“育人”,導致學生心目中義利失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強有力的高校校園思想政治工作網絡,不斷強化認識,改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同步提升。
(2)社會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絕不僅僅是高校的事,它是一項全社會行為。高校師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的形成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絕大部分取決于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注。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的襲來,無疑為主流意識觀念認識不清的“問題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再加上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由于長期忙于經濟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問題學生”思想疏導的難度。因此,全社會必須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網絡,發(fā)動全體力量共同行動起來。
2.把握高?!皢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重點,從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學業(yè)教育三方面入手,提升“問題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1)品德教育
首先,幫助“問題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指導培養(yǎng)學生形成交流、討論、分析信息的習慣,對學生接受的信息,進行正確引導,盡量消除其負面影響。其次,培養(yǎng)健康的道德情感。針對“問題學生”,要加強情感交流,注重以情感人,引導其情感走向正確的軌道,同時注意引導“問題學生”控制自己的情感。最后,加強日常行為指導。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樹立榜樣,發(fā)揮楷模作用。
(2)心理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具體目標和內容既有區(qū)別又有相互滲透性?!皢栴}學生”由于受成長、家庭、社會、交友、師生關系等挫折的影響,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的產生。其實他們貌似堅強的外表下內心十分脆弱,在他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追求快樂,保存?zhèn)€性的要求。他們不能在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中建立自我價值,又受周圍人群的漠視和反感,因而不自覺地會通過各種反常的表現(xiàn)來宣泄不滿,表達訴求。針對這些特點,要想改善“問題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讓他們感受到同學、老師對他們真誠的關心和真誠的愛,讓他們曾受到傷害的心靈感受到教師、學校的關懷。
具體來說,在心理教育活動中要做到:第一,“有教無類”,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問題學生”?!皢栴}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應該享受平等的教育,都應該得到老師的關愛,作為教育者不能存在任何歧視行為。第二,正常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因為高校“問題學生”存在的普遍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加強。事實證明,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和輔導,能有效地幫助“問題學生”恢復心理健康,重新樹立信心,開始美好的生活。
(3)學業(yè)教育
“問題學生”普遍存在學業(yè)不佳的狀況。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大學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學習主要靠自覺、主動。許多學生沒有處理好這一關系,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形成畏學、厭學情緒和逃避學習的行為。因此,在“問題學生”的教育對策中,學習動機激發(fā)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外部動機激發(fā)可以通過獎賞、懲罰等方法給學生以適當?shù)膭恿?。內部動機激發(fā)著眼于內部的各種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興趣、自尊和自信等等。針對“問題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上都要靈活安排,以通過學業(yè)教育改善“問題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
參考文獻:
[1]楊懷甫.當代問題學生個性缺漏的若干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8.
[2]薛浩.高校問題學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蘇高等教育,2005.
作者簡介:段偉偉(1982—),女,河南平頂山人,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社科部教師;學歷:碩士;職務: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