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一定是很美很亮的課。或在樸實中顯露高效,或于絢麗中蘊含雋永,或縱橫捭闔氣度非凡,或一線穿珠簡單深入,或思維碰撞出火花,或幽默詼諧出愉悅,甚至一個巧妙的點撥,一句個性的回答,一個美麗的畫面,等等。總之,一定是一堂“亮閃閃”的課。這些“亮點”就是一堂課大家欣賞的熱點,玩味的重點,學習借鑒的切入點。作為一個高中語文教師,無論教課還是聽課,都渴望精彩,期盼“亮點”。怎樣“醞釀”,怎樣“制造”,怎樣呈現(xiàn)語文課的“亮點”,就成了一個語文老師自然而迫切的需求。
一、深讀細品,“讀”是亮點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眲③拇搜詫τ诟咧姓Z文教師而言,就是勸誡我們通過大量閱讀去培養(yǎng)和獲得語感,熟悉和掌握語言規(guī)律,增強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新課標倡導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要求學生能“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能在讀中“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因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鑒賞,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文課堂上,不僅要讀,而且要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以讀代講,讀中體味,讀出精彩,讀“亮”語文課堂。
大凡精彩的課堂,都會在“讀”上下足工夫。錢夢龍、魏書生、于文正、鐘鎮(zhèn)濤等語文名家都對“讀”情有獨鐘。特別是湖北教育名家余映潮,更是提倡“美讀”,讓學生在課堂充分地讀、美美地讀,讀得入境入味,學生通過讀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體味了作者情感,而且在讀中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辨析能力。
高二上冊語文教材第一、二單元是詩詞單元。在聽課中,許多教師引導學生讀了一兩遍之后,就急不可待地分析技法,講解背景,恰恰把“讀”給忽視了。有一位老師一上課,抓住“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讀出李清照想擺脫孤單而又徒增悲傷、倍感冷清、家仇國恨讓人痛得無言的情味。老師范讀,學生試讀,然后老師又教讀,直至讀得一字一頓,語輕而凄,音長而冷,讀得學生頓感渾身涼嗖嗖的,陷入李清照“凄冷悲涼”的意境中。把這句奠定全詞感情基調(diào)的名句讀好了,后面四個遞進的“悲境悲情”就很容易體味了。直至下課,學生們始終沉浸在意境之中。下課之后,我問學生有何收獲,他們用“怎一個愁字了得”回答了我。
語文教學要求“以讀為本”。注重朗讀、誦讀、默讀、略讀以及讀的評價等幾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能夠進一步提升朗讀的增量,顯示語文課堂的價值,從而讓瑯瑯書聲伴隨著理性的思考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讓“讀”閃亮我們的語文課堂,推動我們的語文教學。
二、師生合作,“動”是亮點
語文課堂本來就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老師要讓學生在多向度、多層次的交流與互動中煥發(fā)活力,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效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交流合作的方式很多,從對象上看,有生本互動(學生與教材文本的對話),有生生互動,有師生互動;從形式上看,有兩人合作、小組(4~6人)合作,集體合作(全班);從內(nèi)容上看,有問題合作,有研究合作,有小組競賽,有班級“對抗”等等。老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與課型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涣骱献鞣绞健T趯嵺`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明確的目標,并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適當?shù)目隙?,讓他們的活動有序、有度、有得。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既讓他們活躍的思維相互碰撞,也讓他們的能力(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等)有所增長,學生在老師的總體把握下真正動起來,其精彩的發(fā)言常常讓教課老師、聽課老師感覺意外又覺在情理之中,禁不住為之擊掌叫好(在錢夢龍、魏書生及其他語文教育家的公開課中,經(jīng)常會有這種情況),老師的教學智慧(體現(xiàn)在引導與點撥中)也讓學生與聽課老師感受到精彩。頻頻的“精彩”就在師生互動中閃亮,成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成為語文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巧借媒體,“美”是亮點
在新課程和教材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無疑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亮點。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動靜結(jié)合的教學圖像,能產(chǎn)生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圖文聲象并茂的特點,給學生以鮮明逼真的形象,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需要理解“語言美”,需要體會“畫面美”。在朗讀、品讀的基礎(chǔ)上,選擇時機讓學生好好欣賞一下美麗清新的“山中小屋”的圖畫,讓學生驚嘆人間竟有如此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細細品“讀”畫面,再與課文的描繪相對照,文與畫輝映,情與景交融,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亮點也就形成了。
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多媒體在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方面有其他教學工具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它完全依賴于前期的教學準備,靈活性比較差,無法隨堂記錄師生互動交流建構(gòu)起來的知識結(jié)構(gòu)。而“粉筆+黑板”在這方面則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所以要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讓二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只有合理使用教學手段,才能應對現(xiàn)代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才能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筆者尤其反對濫用多媒體,課堂上只見一張張的圖片而不見朗讀與探究,將老師與學生“淹沒”在多媒體中。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使用前要充分考慮充分準備,制作質(zhì)量優(yōu)秀的課件,選擇精美清晰的圖片,讓它美得發(fā)“亮”。
四、演繹情境,“情”是亮點
情境教學法早已為廣大教師所熟悉。結(jié)合文本,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一堂情景再現(xiàn)、入情入境的情景展示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語文社會化生活化,形成了一個廣闊的知識空間,真正達到當今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大語文教學的目標。
高中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是戲劇單元。教學時,很有必要將戲劇還原?!堕|塾》篇幅短小,又無須復雜的道具,內(nèi)容正好是“師生戲”,不妨把教室的桌子挪一挪,讓學生在表演中品味其風趣的個性化語言,演繹生動的細節(jié),琢磨鮮明的人物形象,豈不比一味地講解和分析效果要好得多!曾以為《竇娥冤》表演難度過大而學生不能表演,但兩年前一位同仁敢闖敢做,不僅要求學生表演,還讓兩個班的學生同臺競技,并把我們語文組的老師全都請來現(xiàn)場做評委。表演中,“竇娥”聲淚俱下指斥天地,與“婆婆”抱作一團痛哭,特別是“竇娥”閃閃的淚光和被“劊子手”踢得“撲騰”一聲、實實在在的那一跪,引發(fā)了師生的多少眼淚!時至今日,那一幕仍深深留在腦海中。(那兩位女主角,已于去年考入某大學專心去學表演去了。她們說,那一場戲,讓她們萌生了學表演的念頭!這恐怕是那位同仁當時絕對沒有想到的。)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習就是生活”,文章何嘗不是生活呢?好好發(fā)掘文本的生活因素,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在充分的體驗中、在逼真的情境中感悟、思考、陶冶、升華,這不正是語文教學的本真嗎?
五、旁征博引,“厚”是亮點
語文課的外延和內(nèi)含都是極廣闊的,旁征博引之于語文課,讓語文課顯得大氣,讓教學內(nèi)容豐富而深厚。語文課的旁征博引,表現(xiàn)在相關(guān)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上,讓天文地理政治哲學進入語文課堂;表現(xiàn)在相關(guān)話題的縱向富集上,讓同一類型的人物走到一起,讓同一事物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讓同一背景下的事物對比參照;表現(xiàn)在包容相異的觀點;表現(xiàn)在縱橫馳騁于湖海山川;表現(xiàn)在宇宙萬物盡入胸中……
實際上,這也是語文課的必需。講《燭之武退秦師》不講講秦國、晉國與鄭國的地理位置關(guān)系,“鄰之厚,君之薄”就無法說通;講詩詞文章名篇名作,不講講歷史背景,知人論世就無從談起;講《琵琶行》《李憑箜篌引》,不講講音樂的旋律與節(jié)奏恐怕難有效果;而高中教材里俯拾皆是的政論文,又怎能與政治脫離得了聯(lián)系?講到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則一定要講講古今中外寫愁的名句。如果上完了第四冊相關(guān)篇目把竇娥、杜十娘、鶯鶯、杜麗娘甚至祥林嫂作一個“反抗與叛逆”的比較,才是對教材編排的一種尊重。學習了《鴻門宴》,將“劉邦與項羽到底誰是英雄”的各種觀點集中到課堂上來,一個個更鮮明的人物形象才會深入學生的心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旁征博引,對老師的知識儲備是一個挑戰(zhàn),需要我們不斷學習與更新,做到與時俱進。做到了,做好了,是教師魅力的個性展示,是課堂教學的厚積薄發(fā),當然,我們的語文課就不愁沒有“亮點”了。
六、敢于探索,“新”是亮點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語文老師要自覺地尋找最適合一單元、一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只要做到心中有課標,眼中有學生,訓練有實效,課堂有生氣,所有方法皆可為我所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jié)u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重點關(guān)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過程?!辫b于此,在眾多的方法中,教師要傾向于高中語文閱讀應采用鼓勵自主探究,注重個性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探究性閱讀的主人,增強探究的興趣,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要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包括確定主題、制訂計劃、撰寫報告等。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閱讀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閱讀。讓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師的創(chuàng)新應該走在學生的前面,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強調(diào)求新多變,張揚個性風格。老是某一種教學方法(如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是四步曲:詞語解釋、分析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必然因為缺少變化而泯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的激情,也扼殺了語文教師教學的熱情與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chuàng)新是教學永不枯竭的動力。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不可能永遠適用,應不斷改進,常用常新。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能給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只要我們堅持在閱讀教學中實行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將使高中語文課堂更加新穎、更富魅力,高中語文教學也必將破繭成蝶,柳暗花“明”,一片亮色!
寧上一堂有爭議的課,不上一堂平庸的課,不上一堂沒有亮點、讓學生老師都無言的課!
運用我們的智慧,在語文課堂上閃現(xiàn)一兩個亮點吧!讓學生在期待中領(lǐng)略知識,在興趣中快樂成長,在“新鮮”中提升認知,在“刺激”中增長能力。如果每一個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教學目標的約束下,在每一堂課中都能盡量地發(fā)掘出幾個亮點,語文課堂一定能既讓學生學有所獲,又讓學生得到一種享受,還能讓教師有一種成功感、成就感,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錢夢龍.導讀的藝術(sh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1.
[2]張劍平.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理論與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