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多年來,筆者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農(nóng)村學生實際出發(f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運用適當?shù)恼Z言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搖籃。作為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政治的意識,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表達思想、鍛煉語言能力的平臺。實踐證明,“想”與“說”是分不開的,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聯(lián)系的。平時的教學中,每節(jié)課前我都安排3分鐘的語言實踐活動,總之,就是要“說”。但要說好,就必須要先想,先思考,才能表達得流暢,才能有理有據(jù)。經(jīng)過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的訓練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增強了,同時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對問題的認識水平明顯上了一個臺階,思辨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思維也逐漸活躍起來了,從而能夠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習。
二、抓住案例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經(jīng)濟常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指導初三學生學習“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一課時,我抓住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嬰兒和受害家長的圖片,學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我引出責任問題:責任包括哪些?有的學生說:等我們長大了,我們有責任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說: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有責任保護祖國。有的說:當好朋友犯了錯誤時,我們有責任去了解和寬容他們。通過這樣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從身邊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責任。更能讓學生主動地認識和接受事情的本質。同時,抓住案例教學,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社會生活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在思想品德課中,如果單純地用道理向學生灌輸,學生可能會排斥;而案例比理論更直觀和明確,易于被學生接受。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經(jīng)常開展適當?shù)恼n外實踐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指導初二學生學習“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8個組,讓學生回家問父母和親戚在以往的消費過程中是否有過買到假貨、被商場強制消費、在消費中沒有得到尊重的經(jīng)歷;然后,調(diào)查自己家周圍的商場是否張貼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制度。上課時每一組都要匯報本組的調(diào)查情況,并通過幻燈片向全班同學展示。這樣的設計,使教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及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學生為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會自覺地思考身邊的事情和問題,就會把思想品德課學習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途徑,思想品德課學習就會成為學生自發(fā)和主動的行為。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外研究性學習,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了學生與人合作、與人溝通等綜合能力。
四、與各學科知識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思想品德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歷史中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語文中“刻舟求劍”“立木為信”的典故;數(shù)學方面,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數(shù)學、物理、化學的發(fā)展的歷程,是歷史;地理與思想品德課也是息息相關。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和積極性,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是我個人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雖不能說是名家之談,但這些年來由于我的持之以恒,所任教的學生成績一直名列本地區(qū)之首?;叵胱约航虒W中的點點滴滴,覺得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抓住時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