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計算能力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在低年段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特別重要,教師應該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水平。
關鍵詞:理解;重視;操練
“運算能力”是新課程標準增加的核心概念,新課標明確提出“重視口算”等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要求,以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心理學家認為,小學是學生計算能力形成的最重要階段。
小學生運算能力的核心內(nèi)容是基本口算,主要指:20以內(nèi)的加減法和表內(nèi)乘除法。而這些都是一、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所以在低年段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顯得特別重要。應該怎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水平呢?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理解算理算法
學生在學習口算時就是在頭腦中構建一個“數(shù)學事實庫”的過程,繼而完成從構建事實到提取事實的轉(zhuǎn)化。要做到能熟練地從事實庫中提取,就要先理解算理算法。例如,4+3=7,在一開始學習時,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數(shù)手指或擺圓片,然后再一個個數(shù)到7;也可以讓孩子們通過找出大數(shù)4接下再數(shù)3個數(shù)字,數(shù)到7,從而理解題目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就不會只停留于表面的機械化計算,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二、重視算法優(yōu)化
計算的方法多種多樣,老師要善于從學生多樣化的算法中進行提取優(yōu)化,從而提高計算效率。比如,學生在學習進位加法的計算時,9+6等于多少,學生們可能會出現(xiàn)擺圓片,先擺9個再擺6個,然后數(shù)出結果;也可能是先用10+6再減1,得出結果15;還有學生可能從9中拿出4和6湊成10,然后再得出結果15,也可以從6里面拿出1和9湊成10,最后得到15;那么在肯定了這些方法后,老師要重點讓學生學會“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利用最后一種計算方法進行“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達到快速計算的結果。
三、操練方式多變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diào):“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訓練……要注重訓練的實效性?!边\算能力的提高,離不開一定量的練習。如何開展訓練呢?如果長時間用一種方式對孩子們進行操練練,很容易讓學生疲憊。我們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采用口算卡片法、找朋友、開火車、搶答、分組比賽、口算接力等多種多樣的練習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在進行口算時,很容易犯一些低級錯誤。例如,孩子們?nèi)菀卓村e計算符號,把“+”“-”號混淆,或者感知錯誤把“13-4”看成“14-3”……這種典型的錯誤,需要進行重點呈現(xiàn)、糾正,從而提高其運算的準確率。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沉淀,如果能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加上科學的方法,那么孩子們一定能打好計算這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君霞.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J].安徽教育,2001(4).
[2]陳清容,呂世虎.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