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構游戲是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一種,在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培養(yǎng)幼兒綜合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就“在結構游戲中提高小班幼兒的建構能力”這一問題提出膚淺的見解,希望與廣大同行交流溝通,共同進步。
關鍵詞:轉變觀念;材料投放;組織形式
所謂結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紙板、積木、彩泥、黏土等各種材料來建構物品,是幼兒觀察、思考、實踐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幼兒各項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的過程。因此,結構游戲也稱為建構游戲或智力游戲,對于幼兒智力發(fā)展和能力提高有重要影響。筆者在自身多年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個人對于如何利用結構游戲,提高小班幼兒建構能力的見解和體會,歡迎廣大同行批評指正。
一、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
1.目的性差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在結構游戲中很難確立明確的建構目標或搭建藍圖,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沒有明確的目的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游戲過程中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讓游戲順利、有效地進行。
2.選材盲目
小班幼兒在選擇材料的時候比較盲目,僅僅依靠個人對材料顏色、形狀、材質等的喜好或者熟悉程度來選擇材料,而并不關注所選材料能否幫助自身完成物品的構建。因此,教師應該多為幼兒準備顏色鮮艷、形狀可愛、材質舒服并且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3.缺少合作
小班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基本上是個體活動,很少有集體合作行為,這就要求教師有意進行引導和教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互相合作。
4.持續(xù)性差
由于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小肌肉控制能力不強,導致小班幼兒的結構游戲必然不能夠持續(xù)太長時間。因此,教師在游戲主題的選擇和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要掌握好時間和節(jié)奏。
二、在結構游戲中提高小班幼兒建構能力的策略
1.轉變觀念,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中心
首先,應該樹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游戲理念,讓幼兒在不斷觀察、學習、思考、反省和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形式,提高自身的建構能力和綜合水平。
其次,應該樹立“以提高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游戲主題的選擇、游戲流程的規(guī)劃、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還是作品成果的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為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服務,讓結構游戲成為提高幼兒能力的重要手段。
2.材料投放,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材料是結構游戲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材料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游戲中幼兒建構能力的形成,在材料投放方面,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顏色鮮艷、形狀可愛的材料無疑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也能激發(fā)他們游戲的興趣。例如,同樣都是彩筆,紅色、紫色、綠色等鮮艷的顏色一定會得到更多幼兒的喜愛。因此,教師在材料投放方面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力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其次,考慮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小班幼兒在性格、喜好、身體發(fā)展程度、建構水平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在材料投放上教師要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需求,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游戲中。例如,有的幼兒在結構游戲之前沒有接觸過類似的建構活動,連材料可能都不認識,那么教師應該盡可能給他們形狀簡單、數量較少、拼搭容易的材料,讓他們幾下就能搭建成型,培養(yǎng)他們參與游戲的自信心。
再次,盡量接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敖嬛髁x”強調讓學習者由已知的經驗入手,探索未知的知識。因此,在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的材料投放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有限、處理材料的能力不足這一特點,盡量提供貼近日常生活的材料,讓他們先從模仿開始入手,逐漸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新。例如,教師要求幼兒用積木搭建古塔,然而很多幼兒根本沒有見過古塔是什么樣子的,在游戲中難免顯得茫然、緊張甚至焦慮。如果教師能從搭建房子入手,逐漸引導幼兒搭建高樓、橋梁等較為熟悉、且搭建方法相似的建筑物。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導幼兒觀看古塔的照片或視頻,讓幼兒在掌握搭建方法的同時,了解搭建目標,這樣既符合“在體驗中進行學習”的教學規(guī)律,也容易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最后,注意材料的啟發(fā)性和適宜性。一方面,提供幼兒熟悉的材料并不代表讓幼兒僅僅滿足于對日常生活中所見事物的模仿,而是讓他們在模仿的同時學會想象與創(chuàng)新。例如,從引導幼兒利用磁力棒拼貼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基礎圖形入手,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和想象,獨立拼貼太陽、國旗、圣誕樹等簡單的圖案,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不僅要選擇適宜的材料進行投放,還要掌握材料投放的時間。例如,結構游戲的初級階段可以讓幼兒充分接觸所有的材料,讓他們熟悉和嘗試利用這些材料,半個月之后,當幼兒逐漸掌握了材料特性和游戲規(guī)則,就可以將主題材料和配件材料分開放置,讓幼兒分清材料的主次和先后,讓他們有選擇性地拿取材料。在培養(yǎng)他們游戲的目的性和條理性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組織形式,有效地提高構建能力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結構游戲的核心之一是“體驗”,而體驗的前提則是觀察。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善于觀察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順利開展游戲。例如,教師確定本課的游戲主題是“大自然”,那么,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一段有關大自然的視頻或者直接帶幼兒到野外去親近大自然,讓幼兒用自己的雙眼和雙手去感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的一切。然后再給幼兒規(guī)定題目,讓他們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跟大自然相關的物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可以通過幼兒的制作成果,了解幼兒眼中的大自然。
其次,引導幼兒合作,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昂献髂芰Α笔恰敖嬆芰Α钡囊环N,因此,在結構游戲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例如,教師組織幼兒完成游樂池的搭建,引導幼兒進行自由分組,分別完成搬擋板、運海洋球、擺放玩具、擦洗泡沫墊等各項工作。這么多項工作不僅需要大家分工,而且要有序進行,就需要大家的密切合作、統(tǒng)籌部署。在游戲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再次,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建構能力的高級表現(xiàn)形式,是讓幼兒受益終身的一種品質。因此,在結構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這兩種能力。例如,老師在帶領孩子們堆砌沙子城堡的時候,老師先做示范,讓幼兒在觀察中自己嘗試堆砌城堡。與此同時,鼓勵幼兒打破老師所給出的示范,堆砌自己心目中的城堡。這個時候,有的幼兒堆出了心形的城堡、有的幼兒給城堡安裝上了“太陽能”設備,還有的幼兒給城堡中蓋上了“游泳池”,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幼兒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最后,引導幼兒反思,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省能力。在結構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做出評價,其目的不在于評選出哪個好哪個不好,而在于讓幼兒在作品評價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省能力。例如,在主題為“動物園”的結構游戲課上,幼兒對自身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有如下評價xx制作的兔子耳朵太短了,兔子應該是長耳朵的”“xx制作的小馬很漂亮,可是少了一只腳”“我認為我制作的小鳥很可愛,但是小鳥的翅膀不應該長在頭上”……幼兒在自評和互評中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省能力。
4.加強指導,提高結構游戲的效率和質量
首先,應該明確游戲主題。很多小班的幼兒教師會誤認為游戲本身就是教學過程,導致結構游戲缺乏明確的主題規(guī)劃和教學目標,無法達到提高幼兒能力的目的。事實上,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就應該對于游戲主題、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游戲流程等有大致的掌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幼兒建構能力的目的。
其次,應該適當參與游戲。在小班幼兒結構游戲過程中,雖然要保證幼兒的中心地位,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對幼兒撒手不管。相反,教師要采取適當的形式,參與到游戲當中,掌握游戲流程,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分析、思考、實踐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利用結構游戲,提高幼兒建構能力的目的,使無組織、無目的的游戲變成有組織、有目的的游戲,有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各項能力。例如,在用紙板搭建小公園的游戲中,教師通過“你做的真棒!”這一類話語肯定幼兒的勞動成果,并激發(fā)他們的游戲熱情;通過“你再想想,這塊小空地還可以擺放一些什么東西呢?種樹好嗎?搭建個滑梯怎么樣?”這一類的話語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啟發(fā),掌控游戲流程;通過“xx自己搭這個秋千好累?。∮行∨笥言敢鈳椭龁??”這一類的話語引導幼兒進行合作與溝通;通過“我感覺這個噴泉還可以更完美,小朋友看看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引導幼兒進行思考與創(chuàng)新。
最后,應該建立游戲規(guī)則。小班幼兒的結構游戲剛開始開展的時候,一般都是以幼兒的愛好為前提,讓幼兒熟悉材料,隨意進行擺放和選取,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逐漸向幼兒滲透游戲規(guī)則,讓幼兒在玩得開心、學得踏實的同時,學會節(jié)約材料、愛護工具、團結友愛、保持衛(wèi)生、遵守秩序等基本游戲規(guī)則,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結構游戲的順利開展和幼兒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結構游戲是幼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提高幼兒的建構能力為切入點,強調在開展結構游戲的過程中,我們要從“教學觀念”“材料投放”“組織形式”“指導規(guī)范”等各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游戲的效率和質量,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林菁.幼兒園創(chuàng)造性游戲指導與實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2]羅澤林.基于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幼兒結構游戲與指導[J].課堂教學探究,2013(36).
[3]王玲.幼兒園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J].學周刊,2013(5).
[4]王曉虹.放手以后的精彩:以我園開展的結構游戲為例[J].福建教育,2014.
[5]樊碧健.指導“結構游戲”三必須.貴州教育,2005(11).
[6]吳月芳.組織結構游戲的四環(huán)節(jié).山東教育,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