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交流、訪談等方式,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張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fā)道德學習的欲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辫b于此種教學理念,我認為,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教師應采取情境教學法,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提供有效條件。結合教學實際經驗,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一系列的說明和闡述,以期給其他教學同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面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思想品德;問題式情境;直觀式情境;體驗式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引起學生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而言,實施情境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良好目的。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談談我的體會和想法。
一、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巴爾扎克也曾說:“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必須鼓勵學生從質疑開始?!钡拇_,學生只有有了疑問,才會去思考問題,去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質疑、自主探究,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促進學生認識的新發(fā)展。我個人認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環(huán)節(jié)。因為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教學活動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極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我們設計的課堂導入語精彩有趣、合理恰當,就會使學生情緒高昂、精神振奮,整節(jié)課都保持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tài);相反,如果設計得蒼白無力、抽象空洞,只會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甚至對這個學科的學習產生反感和排斥心理,致使初中思想品德課無法實現其真正的學科功能。所以,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結構,創(chuàng)設出合理、有效的問題情境,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節(jié)內容時,我就在上課剛開始為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個實例:“大人們很喜歡逛商店,但是三四歲左右的小孩子卻不愿意呆在商場里,大人們對此很不理解,他們覺得商場里有豐富的食品和琳瑯滿目的商品,卻不能吸引小孩,這是為什么呢?很多專家對這個問題也無法解釋,但是一位兒童專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你們想知道答案嗎?”學生明顯都對這個實例充滿了興趣,都睜大眼睛好奇地望著我,并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在給學生解答完這個問題之后,我又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你們的父母有沒有將他們的喜歡或者不喜歡強加于你們,當時你們的心境是怎樣的;你們有沒有將自己的喜歡或者不喜歡強加于你們的父母,你們的父母在當時做出了怎樣的反映。這兩個問題因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的積極性立馬被調動起來,他們你一言我一言的討論著,于是,我抓住這個時機,引入了本節(jié)課的課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在上課的剛開始我通過為學生講述一個實例,做到了吸引學生注意,然后又提出了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兩個問題,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動機和學習欲望,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也會滿腔熱情地投入。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直觀式教學情境,增加教學課堂趣味性
如今,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一種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的主流。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像、圖文、動畫、視頻、聲音等于一身,可以將枯燥死板的語言文字和故事情節(jié)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直觀式教學情境,這既增強了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多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使學生多渠道地獲取教學信息。而且,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將學生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及現象繪聲繪色地展現出來,以豐富教學內容,深化學生理解,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文化習俗,多姿多彩”這節(jié)內容時,我們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世界部分國家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的圖片及視頻資料等,并配以優(yōu)美動聽的解說,這樣,世界各國的名人、名吃、名勝等都以一種圖文并茂、聲像具備、動靜結合的方式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如臨其境,樂而忘返,既了解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提升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同時也因為給學生提供了視覺上的享受,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利用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毛澤東說:“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敝挥袑W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才能深刻掌握理論。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應指導學生道德行為,增強學生道德信念,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懂得如何按道德規(guī)范去行動,并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道德情操。課堂活動作為一種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其教學效果是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當然,活動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小品表演、情節(jié)表演等。而且,初中階段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特點,表現欲望強,在他們的內心中他們都樂于參與表演活動。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編排與其有關的小品或相聲,然后在班里選取幾名學生讓他們進行分角色扮演,這樣,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同時也因為營造了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互動的和諧氣氛,能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維護正義”這節(jié)內容時,我就為學生編排了一個名為“面對歹徒行兇時”的小品,并在班里選取了幾名熱情度比較高的學生扮演小品中的人物角色,如歹徒、人質、警察等,我在一旁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指導和點撥,學生在自我發(fā)揮和我的幫助下,將各自扮演的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如歹徒的窮兇極惡,警察的大義凜然,他們斗智斗勇,將故事情節(jié)表演得幽默滑稽,使得在臺下觀看的學生不時發(fā)出笑聲。這樣,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我們既促進了全班學生積極參與,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協作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深刻了解了維護公平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了公平意識和正義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是多種多樣的,身為課堂教學活動主導者的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選取恰當、合適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從而達到優(yōu)化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好教學目的。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的幾點思考和想法,在此將其拋出,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參考文獻:
[1]韓尚坤.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品課中的運用[J].學知報,2010(5).
[2]陳國文.淺議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