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從垂掛在門口的白色帳幔外進來時,我一時糊涂了。努力搜刮腦海中的記憶,不管是父親這邊還是母親那邊的親戚,我都沒法從她的相貌上辨認出是否見過她。她又是誰,和故去的人是什么關(guān)系,我該怎么稱呼并給她戴上白孝?按照我們這地方的風俗,只有和故人極為近親的人才能進帳幔內(nèi)敬香火。遠親則在帳幔外的火盆里燒些紙錢就行。故去的人是我爺爺,我作為長孫,按照喪儀要給每一位進入帳幔內(nèi)敬香的親戚下跪并為其戴上白孝,親戚戴上白孝才方能在棺木前的供桌上敬香。
她進來了,矮小精瘦的身材,不到一米五的樣子,看起來像一個還沒發(fā)育的女孩子的身形。一張尖而窄的臉非常老相,膚色暗黃干枯,兩道法令紋從鼻子兩側(cè)幾乎要拖到下巴,像一對括弧把兩片黯黑的薄嘴唇圈在其中。眼角和額頭還算平整,只有在她抬眼望著什么東西時她額頭上才顯出兩道橫紋來。這使我不禁懷疑其實她年紀并不大,也許是人顯老相了。但一看她的頭發(fā)我又否定了,她小而圓的腦袋上頂著稀疏的白發(fā),短短地箍在后腦勺上,一件陳舊的藍色運動服快要拖到她的膝蓋上了,顯然不是她本人的。她朝我們走過來,手里提的白底藍花布袋臟得不像話,一塊塊可疑污漬把袋子上的藍色花朵給染得面目全非,敞開的袋口上露出一包香火。我坐在母親身邊,愣愣地看她朝我們走過來,母親用胳膊肘碰碰我,輕聲說:快給你二嬸子跪孝。
我很疑惑:二嬸子?
母親說:你羊二叔嬸子。
我感到很吃驚,但不容我多想,她就走到我面前了。我朝她雙膝跪下,叫羊二嬸子,她彎下腰身,并把右胳膊伸給我。我給她系上白孝布時,她說:是小妖吧?我點點頭。她沒再說什么,輕輕嘆了口氣。我又回到母親身邊坐下,目光始終未離開瘦小的羊二嬸子。戴上白孝后,羊二嬸子跪在棺木前的供桌上,從布袋里掏出一包香,抽出三根就著供桌上的長明燈點后插在爺爺遺像前的大米碗里,然后把那包剩余的香放回布袋里了。母親用胳膊肘碰碰我,朝我撇著嘴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無暇去猜測。我的思緒完全被羊二嬸子的變化所擾亂了。在我正準備沉浸在第一次見她的回憶里時,很突兀的,羊二嬸子突然俯在爺爺?shù)墓啄旧贤纯奁饋怼R驗樯碜影?,跪下后她的頭正好和棺木齊平,因此她筆直地跪著,把兩只胳膊盤在棺木上,埋頭在胳膊里痛哭起來。我無法想象那個瘦小的身體里能爆發(fā)出這樣高亢嘹亮的聲音。因為爺爺已經(jīng)八十四歲了,屬于喜喪,進到帳幔內(nèi)守喪的親戚都不怎么顯得悲傷,我給戴上白孝后,他們在遺像前點上香火磕了頭,然后按照男左女右在棺木兩旁的竹席上坐下,邊小聲聊天邊守喪。受過爺爺生前關(guān)照的親戚,也就多燒幾炷香火罷了。像羊二嬸子這樣哭天搶地的我還沒見到。她哭起來沒有任何過渡,仿佛按一個開關(guān)聲音就出來了。而她撩開白帳幔進來到跪在供桌前給爺爺點香火上香,我發(fā)現(xiàn)她甚至都沒看爺爺?shù)倪z像一眼。羊二嬸子哭得很專注,完全沉浸在她的悲傷中,有一刻我甚至在想,她到底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
我偷偷看了母親,發(fā)現(xiàn)母親臉色很難看,和我們坐在一起守喪的親戚們也對羊二嬸子露出滿臉厭煩。喜喪是不興這么哭的。守喪的一個女親戚實在看不下去了,站起來過去拍拍她的肩膀,說:行了他二嬸子,上了香就到后堂吃飯去吧。
羊二嬸子的哭聲又很突兀地停了。她在胳膊肘里很大聲地擼鼻子,等她抬頭時,我不禁好奇仔細打量她,能這樣收放自如地哭,到底是真哭還是假唱?我發(fā)現(xiàn)她的眼睛和鼻尖都有些紅,但并沒有流淚的痕跡,一時愕然,她抑揚頓挫的哭聲都是干嚎出來的。羊二嬸子從棺木邊站起來,拉拉運動服的下擺,紅著雙眼朝我和母親笑笑,然后就走到后堂去了。我聽見母親朝羊二嬸子背后小聲嘀咕:這回真成死賬了。母親說羊二嬸子借爺爺一千塊錢,在爺爺重病期間,母親和她提過還錢給爺爺治病,但羊二嬸子總是以種種借口推延。母親因此對她很有些成見。
關(guān)于羊二嬸子,我曾經(jīng)從母親那里知道她一些變故。羊二嬸子是爺爺大哥的二兒子,也就是羊二叔的老婆。爺爺老家在山區(qū)里,他出來參加工作后,上門到現(xiàn)在的村子里,只有我媽和我姑姑兩個女兒,我媽只好招婿上門了。爺爺兄弟依然居住在山區(qū)老家里,離我們村很遠。這位羊二嬸子,我九歲時第一次見她是在她的婚禮上,母親帶我回老家去喝羊二叔的喜酒。此后就沒見過她,時隔二十一年后,這是第二次見到她。很多年前,大概是七八年前,曾聽母親說起羊二叔在一次放羊中摔下山崖死了,羊二嬸子拉扯一個孩子日子過得頗為艱難。母親還說,羊二嬸子對親戚們不地道,親戚們都疏遠她了。那時我在外地工作,母親是在電話中對我說起這些事情的。假如我知道第二次,以及第三次相遇時見到的羊二嬸子是這個樣子,我也許會刻意回避掉那些和她再次相見的所有機會。
二
我依然清晰記得第一次見到羊二嬸子時的情景。羊二叔新婚那天晚上我其實沒見到新娘,新娘子和她的伴娘們夜晚來到羊二叔家時,被羊二叔的伙伴們轟一通鞭炮,全都躲進羊二叔新房里并關(guān)緊房門,連面都沒露一個。我因此悶悶不樂,母親卻安慰我說,第二早還可以見新娘,第二早的新娘比今晚的新娘更好看。我問為什么,母親笑瞇瞇地說,因為新娘過了新婚之夜會更漂亮。旁邊的親戚們?nèi)夹ζ饋怼?/p>
第二天一大早早起,跑到廳堂時,我便著魔一樣磁住了。我認定那就是新娘子。那是一個嬌小的側(cè)影,穿一件質(zhì)地柔軟的水紅色的長袖襯衫,灰褐色的直筒褲子,褲腳有點兒長,蓋住黑色的半跟皮鞋,只露出一小截圓圓的鞋頭。小而圓的腦袋后拖一根黑亮的長辮子,辮子繞過左側(cè)的衣領(lǐng),繞過她纖細的脖頸垂到胸前,發(fā)辮上紅色的發(fā)箍像一只蝴蝶一樣,很長一段時間里在我的記憶中翩躚起舞。她端著一盆浸泡了柚子葉的清水,正彎下腰身把銅盆放到廳堂里的八仙桌上。那是新媳婦晨起端給長輩們的凈手水。廳堂里其實還有不斷往來忙碌的人,可我的眼里卻分明只見到她。她略微彎下輕盈的腰身放下銅盆時,那條垂在胸前的麻花辮子一下子便朝前垂下來,輕輕搖晃著。我想我一定著了魔,竟然跑上前去,伸手扯了扯那條輕輕擺動的麻花辮子。我聞到她身上散發(fā)出一股若有若無的青草般的清香氣息。羊二嬸子顯然吃了一驚,直起身來看我。她的臉稍顯長了點,小巧玲瓏的五官倒很端莊,兩道淡淡的眉毛下一雙秋水般的眼睛里映出傻笑的我。母親從身后扯開我,讓我叫二嬸子。我看見羊二嬸子小巧的五官慢慢爬上一層駝紅色,顯然她還沒有適應羊二嬸子的角色。我上到初中以后,每當回憶起新婚的羊二嬸子,我總會這樣形容記憶里的她:像雨后路邊綻放的一朵小雛菊,安靜,淡雅,小巧,羞澀。
如今,羊二嬸子像一個噩夢一樣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怎么也無法說服自己接受眼前這個滿腦稀疏白發(fā),一臉苦相,近乎撒潑般哭喪的女人就是當初那個新婚的羊二嬸子,我無法知道時光在她的身上做了些什么。羊二嬸子哭罷喪,提著她的布袋到后堂吃齋飯去了。我本來想跟著出去和她說幾句話,想到我所持的喪儀便只好作罷。羊二嬸子到后堂去吃齋飯后,她好像忘記了禮俗,沒見她再進來守喪。這使我感到非常奇怪,爺爺和羊二嬸子屬于叔侄關(guān)系,守喪是無法避免的。瞅一個空閑,我溜到后堂去了。羊二嬸子果然在后堂,但她的行為不禁使我大為驚訝。她不到廳堂里守喪,竟然在后堂幫著收拾客人們用過飯后的飯桌。她麻利地把剩飯倒進潲桶里,飯桌上的碗筷盤盞歸攏到簸箕里,一趟一趟端到伙房后的水池邊給專門洗碗的幾個女人。她一桌接一桌收拾,袖子擼到胳膊上,仿佛是來幫忙的鄰居。
我走過去,拉住她的手說:“羊二嬸,你到堂屋里去吧,這些活都有人做的?!?/p>
她緩下手里的忙活,絞著一塊抹布說:“小妖,嬸子老了,越活日子越不待見了,你不要看不起嬸子。”
她說這話時顯得有點凄楚,比剛才哭喪時帶出的悲傷更真實些。我說哪能呢羊二嬸子,我一直記著你。我想我沒撒謊,我一直都記得那個小雛菊一樣嬌小而淡雅羞澀的羊二嬸子。羊二嬸子居然被我這句話惹得淚水漣漣,她抹了把淚,朝廳堂里張望,說:“你進去吧,嬸子在這里忙,心里裝著二叔呢,活著時沒少關(guān)照你二嬸子和侄子。你侄今早賣山藥去了,下午趕來燒香。在里頭嬸子心里難受,手里有活忙,心沒那么空了?!?/p>
我不好再說什么?;氐綇d堂里守喪時,我對母親說羊二嬸子在后堂幫收拾飯桌,母親撇撇嘴,咕噥道:“不知道又打什么主意?!蹦赣H的話使我有些詫異。
這些年外出工作,回家極少,家里的里親外戚,我已經(jīng)很生疏了。不知道羊二嬸子到底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使家族人如此反感。我想多半是因為他們母子倆生計艱難家道落魄而遭族人鄙夷吧。暗暗感慨一番,心里對羊二嬸子不禁生出無限同情,對她特別留意起來。一留意,我便看出了些端倪。
如今的喪事,已經(jīng)不像舊時那么講究禮俗了。特別是在吃喝上,齋飯其實只是針對家里人,白豆腐煮青菜,外加白米飯。就是一盆白菜豆腐,也做得極為講究味道。用燉豬肉的湯水來煮。豆腐里也有名堂,不是菜市場里賣的薄片豆腐,而是家里自制的豆腐,故意制成厚約三個手指頭的大塊豆腐,然后切成許多塊火柴盒大小的小三角形,拿小湯勺剜出一個小洞,往里填塞伴了醬油香菜的肉沫,農(nóng)村叫豆腐樣。這豆腐樣放進盛了亮汪汪的燉過豬肉的湯水里煮,再撥進半框鮮嫩芥菜,在城里那是倍受歡迎的一道養(yǎng)生農(nóng)家菜了。這樣滑稽的齋飯,也僅限于守喪這兩天,出殯下葬后基本上大魚大肉了。疏遠一點的藤蔓枝椏親戚,干脆都不用吃齋,哪頓飯都有幾樣油水充足的葷菜堂而皇之擺上,而一碗燉豬腳和放了紅糖醬油燜的三角肉是必須有的。假如不是菜桌上的一盆白豆腐塊,誰都看不出這是一桌白事飯。
我發(fā)現(xiàn)羊二嬸子身上的端倪,是極為偶然的。我們村里的人家一戶緊挨一戶,每一戶人家和鄰居家的房子之間通常都會留寬大約兩米的一條隔墻。這條隔墻的使用權(quán)也是約定俗成的,在誰家房子的左手邊使用權(quán)就歸誰,遵循左為尊首的風水習俗。我們家的隔墻,父親給按了一扇鐵條門,進了這門可以直接到達家里的天井和伙房。平常時候隔墻通道的鐵條門是關(guān)著的,里頭擱置家里的農(nóng)具和一些廢棄不用又不方便扔掉的舊家具。爺爺?shù)姆块g在二樓上,墻壁上開一扇窗戶,往下看可以見到我們家的隔墻通道。道公要給爺爺念超度經(jīng)文時,吩咐我去取一件爺爺穿過的衣物。我上了二樓,爺爺?shù)姆块g里已經(jīng)收拾過了,床鋪被拆掉,鋪蓋和衣物裝進兩只編織袋里,擱在小窗戶下,編織袋已經(jīng)被白布條扎了口子,不便再解開。我看見窗戶的窗條上還掛著爺爺?shù)乃{色毛巾,想想也算是一件衣物了,于是走到窗前取下來。不經(jīng)意地,往窗下瞟了一眼。我看見羊二嬸子正從后堂拐進隔墻通道,手里端著一碗三角肉。她端著肉碗小心繞過通道里的雜物,在鐵條門邊一張舊柜子蹲下來,伸手朝柜子里摸索。我驚訝地看見她從柜子里掏出她污跡斑斑的布袋,然后把肉碗放到地上,把布袋里的東西一一掏出來,一把香,一件胡亂卷成一團的灰褐色毛衣,然后是一把各種顏色的塑料袋子。羊二嬸子挑一個藍色塑料袋子,抖開口子,麻利地把那碗三角肉倒進去,然后扎好口子,把東西重新裝進她的布袋里,布袋又塞回舊柜子里,東西放妥當后端著空碗往回走,又到后堂去了。我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幕,感到很吃驚。拿著毛巾下樓給道公后,再也無心守喪了,離開廳堂來到父親的房間。他的房間外就是專供親戚們吃飯的后堂,從房間的窗戶里可以清楚看見后堂往來吃飯的親戚們。
前來吊喪的親戚們來的時辰都不一樣,時刻都有人到后堂吃飯,不管來一個還是一撥,都得上飯菜。羊二嬸子不斷忙碌著收拾用過的飯桌,我發(fā)現(xiàn)她把各個飯桌上客人們吃剩的葷菜都撥到一個碗里。這些吃剩的葷菜是該歸攏起來端回伙房里去的,作為下葬后第二天早上的回鍋肉。羊二嬸子撿滿一碗葷菜,便扔下手里的抹布端著肉碗出后堂。我一見她離開后堂,趕緊往二樓爺爺?shù)姆块g里去,果然又看見她出現(xiàn)在隔墻通道里。羊二嬸子第五次出現(xiàn)在通道里時,她的布袋已經(jīng)快滿了。我從樓上的窗口看見她蹲在地上,把那包檀香取出來放進柜子里,幾大袋肉包被她蓋在灰褐色的毛衣下了,布袋顯得脹鼓鼓的。這回她并不著急離開通道,而是坐在一只倒扣的竹筐上,掏出手機撥弄起來,卻并不打電話。一會兒我看見一個二十來歲的矮墩墩的小伙子從通道的另一端走進來,隔著鐵條門和羊二嬸子小聲說話。羊二嬸子企圖把裝滿了肉的布袋從鐵條門塞出去給他,卻塞不出去。她回頭往通道口看了看,迅速掏出所有的肉包,一袋一袋塞出鐵條門給小伙子,布袋和毛衣也塞過去了,小伙子把肉包重新裝進布袋里,毛衣蓋在布袋口上,走出通道。我趕緊下樓,在庭院的隔墻通道口看見小伙子把布袋放進一個破舊的電動車后箱后,騎電動車揚長而去了。
小伙子第三次騎電動車離開又返回來時,羊二嬸子找了個機會,把他帶到我跟前,叫他喊我堂姐。他是羊二嬸子的兒子,叫唐漢,據(jù)說在一個石場鉆炮眼,沒活干時在老家山上挖山草藥賣,運氣好時還能逮到些野物來賣個好價錢。小伙子長得并不像羊二嬸子,五官粗糙,有點兒像羊二叔。他朝我笑笑,靦腆的樣子,很聽羊二嬸子的話。
發(fā)完喪吃過晚飯后,羊二嬸子領(lǐng)著唐漢來和我告別。她拉著我的手說,第一次見我時才一個小丫頭片子,如今都成大姑娘了。下次見面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我說還可以見的,我要在家里呆些天,做完爺爺?shù)男≡略倩厝?,嬸子有空過來啊。我們又站著說了會話,羊二嬸子母子倆就離開了。
我始終沒把通道里的事情告訴母親,免得她又嘮叨。
三
爺爺?shù)男≡略诎l(fā)喪后的第十五天。那天夜幕降臨時,母親需要從家里一路點香到爺爺?shù)哪沟兀追Q引歸亡靈,爺爺?shù)幕觎`會趁著夜色沿一路香火回到家里。道公在家里設(shè)壇誦法,引渡爺爺?shù)耐鲮`回歸祖宗牌位。因此我還得在家呆半個月。家里的喪事基本忙完后,百無聊賴之際,我突然想到離家僅八公里遠的坡鎮(zhèn),決定到坡鎮(zhèn)去走走。
坡鎮(zhèn)在民國年間是我們縣域縣城所在。那個鎮(zhèn)子并不大,傍山而建,是個山區(qū)小鎮(zhèn),趕街的基本都是山里的居民,因此這個坡鎮(zhèn)三天一次的圩日被我們這些平原鄉(xiāng)鎮(zhèn)的人稱為玉米圩。山區(qū)山多田少,缺乏水源,只能種玉米,山里人長年吃玉米粥,對白米飯的渴望可想而知。玉米圩的稱呼,頗有些平原人的優(yōu)越感和對山區(qū)人的不屑飽含其中。解放后,考慮到坡鎮(zhèn)屬于山區(qū)小鎮(zhèn),無開闊之地,無法擴建,對縣城今后的發(fā)展及形象都會產(chǎn)生局限性影響,于是縣城搬遷至州鎮(zhèn)。坡鎮(zhèn)的圩日從此極少有平原鄉(xiāng)鎮(zhèn)的人來趕,成為名符其實的玉米圩了。
算起來,我也有將近二十年沒趕過坡鎮(zhèn)的圩日了。爺爺屬于坡鎮(zhèn)山區(qū)里的人,我記得小時候他倒是常常帶我來坡鎮(zhèn)趕圩。一輛二十八寸的鳳凰牌老自行車載著祖孫倆人,一路嘰嘰嘎嘎往坡鎮(zhèn)趕。爺爺在坡鎮(zhèn)上常常碰到從老家出來趕圩的村人,賣草繩的,竹篾筐的,凳子桌椅的,山草藥的,偶爾還有抓到條把吹風蛇來賣給做藥酒的人。爺爺和他們站在街邊,眉飛色舞聊著。我發(fā)現(xiàn)爺爺和他的村人說話時,語腔就變了。山區(qū)人和我們平原人說話的語調(diào)不一樣,語速比較快,喜歡在話尾加上語氣詞“哦”,比如,回家,我們平原人直說回家,而山區(qū)人則加上哦,變成回家哦,吃飯哦,趕街哦,耍哦。爺爺和他的鄉(xiāng)親們說話時,我在一旁只聽到一堆哦。哦———我拉長聲音學他們,提醒爺爺兌現(xiàn)我跟他來趕玉米圩許諾下的好處———油炸三角粽子。爺爺?shù)泥l(xiāng)親們聽到我鸚鵡學舌的怪腔調(diào),有些尷尬,爺爺更尷尬。
對于坡鎮(zhèn)的記憶,如此遙遠,又如此清晰。
坡鎮(zhèn)基本上沒有什么改變,唯一一條碎石鋪就的老街貫穿首尾,一如當初坑坑洼洼。街道兩旁全是兩三層的木樓,青瓦蓋的屋頂,陳舊中透出一種嚴守傳統(tǒng)的不可侵犯的嚴肅之美。一樓的廳堂當了門面,賣的都是瑣碎東西,紙錢檀香火燭,布匹衣料鞋襪,鐮刀柴刀犁頭,種子化肥農(nóng)藥,日常用品批發(fā)零售。我甚至在一家叫藍靛草的小商店里看見有火柴賣,在一個小玻璃柜里整整齊齊碼著,我數(shù)了數(shù),有二十一盒。我不禁有些激動,火柴盒,如今這名詞只被用來當形容詞了,火柴盒大小的新聞,火柴盒大小的土坷垃。我叫老板取了兩盒,每盒五毛錢,我記得小時候是五分錢一盒的。拿了火柴盒,迫不及待推開盒蓋,里頭排列著整整齊齊的干燥的火柴棍,聞一聞,一股淡淡的火藥味道,和記憶中的味道一模一樣。取出一根,嚓一聲劃過火鐮,小小的火焰便嗤地燃起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微小的烈焰照亮了深埋于心底的一些記憶。
路過一個菜市場,音像制品店,屠宰公司,一家快餐店,還有兩家米粉店,再走過一家錄像廳,坡鎮(zhèn)唯一的街道就把我送到了一個露天交易市場。那其實就是一片空地,山民們家里產(chǎn)的豬崽,山羊,牛犢子,小馬駒,豬雞鴨狗,山貨野物全在這片空地上交易。在這里買到的雞鴨絕對不會有飼料喂養(yǎng)的,山民們也喂不起,全都是散養(yǎng),因此味道非常地道。
那塊空地還是老樣子,連十二根栓牲口的木樁都沒少一根,只是木樁長年被栓牲口的繩子纏磨,顯得更加光滑了。我是在一塊專門賣家禽的空地上看見羊二嬸子的。那里圍一圈人,憑我經(jīng)驗猜想,肯定是哪個山民逮到什么稀罕野物了,于是便湊上去。山民們看見我的穿戴,給我挪了挪,大概認為在我身上會成就一筆買賣吧。我很順利便從人群中鉆到前面去,驚喜地看見羊二嬸子,還是穿那件長長的藍色運動服,腦袋上戴一頂黑色的沾滿棉絮的毛線帽。比她高出差不過兩個頭的唐漢站在她的身后,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唐漢朝我看時,我分明看見他眼里亮了一下,看出來他認出我了。羊二嬸子懷里抱著一只五彩斑斕的野雞,正在和一個干部模樣的人討價還價,顯然她忙著做生意,顧不上看我。那真是一只漂亮的野雞啊,脖子部分是耀眼的孔雀藍,身體則有玫紅色和暗黑色的羽毛相雜。兩根長長的綠色尾羽高高挑起,彎成一個優(yōu)美的弧度。它通身的羽毛非常光亮水滑,在陽光下散發(fā)出一圈圈五光十色的耀眼光芒。野雞并不大,大概就兩斤多,不會超過三斤,安靜地匍匐在羊二嬸子懷里,一雙機警的眼睛滴溜溜轉(zhuǎn)。野雞的兩只細腳被羊二嬸子緊緊攢著,連繩子都沒綁。
羊二嬸子撫摸野雞光滑的羽毛,對干部說:“老弟,你看一看呀,這是真正的野雞,看看毛色你就知道,光滑得像抹了松香油一樣,不信你摸摸?!?/p>
干部說:“真貨倒是真貨,你這價也太離譜了,八十塊錢一斤。前兩圩我也買了一只,人家那才五十塊一斤?!?/p>
羊二嬸子說:“五十塊?我發(fā)誓,那肯行是飼養(yǎng)的野雞,野雞崽子圈養(yǎng)出來的,不僅雞毛色不一樣,吃起來也不一樣。你買回去試試,保證你不后悔?!?/p>
干部伸手摸了摸野雞,搖搖頭說,“還是太貴了?!毖蚨鹱臃路鹣铝撕菪乃频?,把野雞朝干部手里推,“老弟,七十塊一斤,行你就抱走,無論如何都不能再降了,再降對不起仔了。他在山上下套子守了整整一夜,到現(xiàn)水米未沾,說什么也得給仔一個遭罪的價呀。這雞兩斤八兩,不信我可以找人稱給你看,拿著?!?/p>
干部沒接野雞,還在猶豫。我打算幫羊二嬸子一把。
我擠上前去,說:“多少錢一斤?”
看熱鬧的人一下子把視線集中到我身上。干部轉(zhuǎn)向我,說:“那是龍肉價,狠?!?/p>
羊二嬸子見來了新買家,朝我熱情看一眼,我看見她的笑在臉上頓了一下,仿佛認出了我。為了把戲演得更像,我沒把墨鏡摘下來,也不打算跟她打招呼。羊二嬸子猶豫了一下,說:“七十塊,不能再少了,真正的野雞,兩斤八兩。”
我看見她身后的唐漢扯了一下楊二嬸的運動服下擺,羊二嬸子反手打掉了,她說:“著急什么呀,這是好貨,怎么也得賣個遭罪的錢?!?/p>
唐漢臉上有些著急的神色,他說:“媽……”
“住嘴,沒用的東西?!毖蚨鹱幽樕嫌辛藨C怒,回頭呵斥唐漢,唐漢朝我小心翼翼看一眼,低下頭。
我朝干部望望,笑著說:“大哥,你要不要,不要我就買了?!?/p>
干部顯然挺難為情,還在打量羊二嬸子懷里的野雞,沒說買也沒說不買。我繼續(xù)笑著看他,心里卻緊張起來,萬一他不買了,我該怎么辦,難道真要掏錢買下這只野雞?
羊二嬸子看看干部,又看看我,她的目光躲躲閃閃,始終沒和我對視,我確定她肯定認出我了,也許也猜到我的用意也說不定。干部又伸手摸了一回野雞,羊二嬸子這時突然把野雞塞到我懷里,說:“妹子,給你了,看你是個成心想買的人。”
羊二嬸子也許只是想激一激干部,促使干部下決心買了野雞。但她的舉止來得太突然,眨眼一只撲棱的活物就到我的懷里,著實讓我嚇一跳。我一驚慌,雙手接與不接之間,沒綁腳的野雞便撲騰五彩斑斕的一身羽毛飛躍過人群中,馱著一身令人眩暈的色彩眨眼便鉆進大街不見了。
羊二嬸子拍著大腿,看著飛奔而去的野雞尖叫起來:“雞,雞,哎呀,快追呀!”
唐漢幾乎在同時朝街上跑去,粗壯的身子跑起來比脫兔還敏捷。我被突如其來的意外弄得一陣發(fā)懵,等清醒過來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我想摘下墨鏡,可又一想,這個時候摘下墨鏡認了羊二嬸子,是什么意思?野雞能追回來尚好,追不回來難道想讓她看在親戚的情分上就算了?
我決定不摘下我的墨鏡。
圍觀的人群興奮起來,臉上一副看好戲的神情。干部攤開雙手,朝羊二嬸子說:“怎么樣,早賣給我不就沒事了?這下好了,連五十塊都掙不到嘍。”
羊二嬸子一副要哭的樣子,但很快哭相便從她的臉上退去了,她逼視著我,抽著鼻子說:“妹子,你看起來是個面善的人,這事情,你得給大姐一個說法。三斤的野雞,不能就這么跑掉了哇?!?/p>
羊二嬸子說的是“大姐”,我知道她是不打算認出我了。我試圖為自己爭辯:“大姐,我沒打算看你的野雞,你自己塞給我的?!?/p>
羊二嬸子拍著巴掌,說:“咦,你這怎么說話的,你不說想買,我能往你手里塞嗎?大家說是不是,啊,是不是?三斤的野雞呀?!?/p>
有人附和起來,也有人戲謔羊二嬸子:“不是兩斤八兩嗎?怎么又變成三斤了,才一會野雞就長二兩肉了?”
羊二嬸子朝說話的人剜一個白眼,說:“我這人實在。在家秤時兩斤八兩,秤尾直往上翹,掛不住,抹平就該三斤了,你懂什么?!?/p>
人群中有笑起來,說:“誰知道你那秤吃不吃人?你看人家姑娘面生,欺生嘛。野雞能長到三斤的,可少?!?/p>
羊二嬸子朝我瞟一眼,很快又移開目光,說:“可少,又不是沒有,我們那片山莫說野雞,連豺狼都有,就看你有沒有本事獵到了?!?/p>
搭話的人促狹地說:“嚯,你那地方,倒是好地方呀?!?/p>
圍觀的人群哄地笑起來。
干部把我拉出人群,悄聲說:“給錢,走人吧。這女人我熟,常來賣山貨,貪便宜,計較,惹急了還撒潑?!?/p>
我還沒來得急說什么,羊二嬸子看見干部把我拉出人群,尖叫著從人堆里鉆出來一把扯住我的胳膊。
“想跑?”她說,“青天白日壞了人家的貨就想跑?沒那么便宜。”
我說:“我沒想跑,這位大哥只是告訴我野雞的實價。況且,你兒子不是沒回來嘛,說不定他把野雞給捉到了?!?/p>
羊二嬸子說:“什么實價,七十塊一斤,一分也不能少。雞能捉回來你愛買不買,捉不回來就按這個價賠?!?/p>
她終于說到點子上了。干部拿胳膊肘子碰碰我,小聲說:“看,賴上了吧?!?/p>
我對羊二嬸子說:“你放心,雞追不回我賠。你說三斤我就賠三斤,四斤我賠四斤,一分都不少你。”
也許我的口氣有些硬,我在墨鏡里直視羊二嬸子,看見她有些尷尬,眼神慌亂地掠過我的臉。
羊二嬸子說:“三斤,我又不是訛人的混子,多一分我也不要?!?/p>
人群里有人戲謔羊二嬸子:“你還有見錢了不要的?!比巳河趾逍ζ饋怼?/p>
羊二嬸子離開人群,走到一邊去打電話了,很快她又返回人群,朝我說:“等著吧,我仔還在找,這東西不是家養(yǎng)的,在山里跑慣了,不容易逮?!?/p>
人群里有人說:“肯定是找不到了?!?/p>
羊二嬸子得了我承諾,不著急了,坐在幾塊磚頭上,氣定神閑地享受冬日午后暖洋洋的陽光。干部又碰碰我,說:“開錢走人吧,野雞肯定捉不回的,你沒見她剛才打電話?!?/p>
我有些疑惑,我是看見羊二嬸子打電話了,她只是問唐漢野雞追沒追到。干部見我困惑的表情,笑著搖搖頭,說:“你不信我,你等著看吧?!?/p>
干部說完轉(zhuǎn)到別處去了,圍觀的人群也覺得無趣,漸漸散去,最后只剩下我和羊二嬸子在原地等著。她依舊坐在磚頭上,我靠在一根栓牲口的木樁上。羊二嬸子并不看我,但我知道她其實一直在注視的雙腳。我看見旁邊一個山里漢子在賣竹篾背簍,背簍編得非常精致,心想買一個回去裝點圖書倒蠻不錯的。于是想走過去看看。我剛一邁開腳步,羊二嬸子就機警地抬頭看我,我只好作罷。免得她老認為我想跑。我又靠在木樁上,臉朝著她,盯住她。大概她也知道我在看她,又低下頭了。我們一直都沒說話,我在墨鏡里盯著我的羊二嬸子,眼前幻覺一樣反反復復出現(xiàn)羊二嬸子新婚時的樣子。
我和羊二嬸子等了個把鐘頭,唐漢一直沒回來。我不想再等了,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和羊二嬸子之間尷尬的氣氛使我無法再忍受了。我從包里數(shù)出二百一十塊錢,朝羊二嬸子走過,然后遞給她。羊二嬸子從磚頭上站起來,有些猶豫地接過錢,她一直都不敢和我對視。這一刻我很想摘下我的墨鏡,但最終還是沒摘下來。我突然覺得,眼前這個女人,和第一次相見的羊二嬸子,其實就是兩個人,兩個毫不相干的人。
我們在沉默中完成這筆荒唐而難堪的交易。
在坡鎮(zhèn)上的遭遇,使我郁悶一整天。我有些不死心,三天后坡鎮(zhèn)再縫圩時,我又去趕圩了。還是原來的地方,還是一群圍觀的人。還是穿著長長藍色運動服的羊二嬸子,身后的唐漢臉上依舊帶著些靦腆的神情站在她的身后。羊二嬸子懷里,連那只五彩斑斕的野雞也還如前兩天我見到的一樣,安靜地伏在羊二嬸子的懷里,機警的一雙眼睛滴溜溜看著圍觀的人群。明亮的陽光照在野雞顏色鮮亮的羽毛上,散發(fā)出一圈圈五光十色的耀眼光芒。
我在人群后看了一會羊二嬸子,然后轉(zhuǎn)身走開了。這次,我們沒有相遇,我在心里難過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