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探討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在導入、朗讀、品味文本、課后延伸方面進行了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滲透;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課程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進行情感滲透呢?
一、注重情景導入法,“以景帶情”
營造一種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我要學”的狀態(tài)下愉悅地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以及它的特定情感的表達。當學生正要接觸作品之時,教師就應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fā),以情激情,才能叩擊心靈。那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語言、動作,會創(chuàng)設一種學習情境,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產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在教學《荷塘舊事》一課時,先播放課件,欣賞荷塘美景,然后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荷塘美,荷塘中發(fā)生的故事更美。這一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荷塘,與作者一起欣賞荷塘美景,一起回憶荷塘那讓人難以忘懷的往事吧……這樣就激起學生帶著情感去體會“我”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
二、反復朗讀,感悟文本情感信息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在朗讀中滲透感情,即把課文中無聲的語句變?yōu)橛新暤恼Z言,再現(xiàn)文中意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課文《三峽之秋》時,我就是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用情感表現(xiàn)三峽之秋的神韻;通過朗讀,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其學習情緒大大高漲起來,提出問題后都爭先恐后地回答,觸發(fā)了他們產生求知的渴望。又如,在教學《長江之歌》時,我也是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的領悟情感和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產生了共鳴。然后讓他們再次誦讀,結果激情飛揚,對作者的情思和詩的內涵進行感悟。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學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情感與思想,感悟與理解。在課堂上,讓孩子的心靈自由飛翔,會讓孩子心中的情感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三、抓情感點,品味文本情感美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寫作時勢必要精心構思、巧妙剪裁,且總是順著一定的思路布局謀篇。此時如果教師能講述、品析這種思路,引導學生探索其思路,就能解開作者的情感線索。因此,在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發(fā)時,要順勢將學生引入課文深層次的學習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此時教學的重點應落到學生對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如何讓學生介入并創(chuàng)新思辨的層面上。教師或以解詞析句為手段,或以剖析結構為依據(jù),或以時空范圍為線索等等,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與情理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多角度深思不足,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從深刻領會作品創(chuàng)造的藝術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尋文悟道的思維遷移,從而激起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審美愿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
四、注重課后延伸,進一步強化情感滲透教學
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續(xù)寫、寫讀后感一直是課后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而且也是強化學生情感、升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續(xù)寫、寫讀后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將課堂所學的消化吸收,而且還要融入個人所感、所想、所悟,可以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運用得好,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學了《一夜的工作》之后,我讓學生寫讀后感,有學生就寫道:“讀到總理認真批閱文件時,我仿佛看到了:在寂靜的夜晚,人們正在香甜的夢中遨游,藍藍的天空只有一輪圓月,為數(shù)不多的幾顆星星在一眨一眨的,漆黑的夜幕下一間屋子里斜射出一些淡淡的燈光,燈光下一位瘦瘦的老頭帶著眼鏡、微駝著背,正聚精會神地對眼前的文件圈圈點點……只有窗外的圓月、星星和屋里的燈靜靜地陪伴著總理……就這樣,一夜又一夜……”我想這位學生一定非常敬佩我們的周總理,我也能感受到他對總理的深情厚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在我看來,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學;它通過一個個匯集著祖先智慧、歷史和文化,代表民族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我以為這才是語文課的真實意義所在,也是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真正價值的體現(xiàn)。
小學生是一個有著自身獨特情感特征的群體,他們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體驗著情感,表現(xiàn)著情感。語文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盡力讓學生領悟課文中所蘊含的純真、善良和美好。因此,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營造出情感教育的濃厚氛圍,把情感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總之,情感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加強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師應注重以語文教材為基礎平臺,真正尊重、關愛學生,充分發(fā)揮情感體驗的效能,同時語文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升素養(yǎng),不斷探索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增強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魅力,真正培養(yǎng)、塑造出一批又一批人格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