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題研究應注重實實在在的研究過程。應注重課題選擇的務實與創(chuàng)新,注重研究計劃的制訂和落實,注重研究材料的積累和提煉;應扎根于教學、服務于教學;要克服研究動機上的功利思想,克服實施過程中的華而不實。
關鍵詞:課題研究;選題;計劃;積累材料;提煉材料
課題研究作為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已為廣大教師所接受。近年來,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比較高,參與面較廣。然而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卻存在重申報輕研究、重立項輕過程的現(xiàn)象,這里除了課題選擇脫離實際、研究計劃不夠嚴謹、研究時間精力分配不當?shù)仍蛲?,更主要的是思想上對研究過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其實,課題研究的真正價值在研究過程,研究者通過材料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實地調研走訪等方式得到一手材料,經過思索探究、概括提煉用于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使教學科研相得益彰。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高度重視研究過程。
一、注重課題選擇的務實與創(chuàng)新
課題的選擇反映整個研究的價值,引導著研究的方向,也制約著研究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一線教師課題研究的基本任務是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教育實踐是課題研究的主要源泉,尤其是面對新一輪教育改革,教育理念的變革、課程資源的挖掘、教學模式的重建、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改善、教學評價的革新等都是課題選擇的源頭活水。但目前有些教師搞課題研究是為了職稱晉升或者“裝點門面”,對課題研究的意義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選題脫離教育教學實際,盲目跟從別人,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時代特征,以致許多課題并無太多差異,重復研究、低層次研究的情況比比皆是。
英國課程論專家斯坦豪斯認為:“教師是教室的負責人,而從實驗主義者的角度來看,教室正好是檢驗教育理論的理想的實驗室?!痹谒磥恚逃茖W的理想是,每一個課堂都是實驗室,每一名教師都是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我們一線教師課題研究必須從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中選題,從失敗的教育教學教訓中選題,將研究工作落實到教學行為中,使教學推動研究,研究提高教學,讓研究拓寬教學視野,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注重研究計劃的制訂和落實
課題題目一旦確定,應該著手對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依據(jù)等進行查詢,確定課題的研究目標,制定課題研究計劃,這個計劃應該經過小組討論(有條件應請專家指導)。研究計劃要做到課題名稱規(guī)范、研究意義切實、理論依據(jù)恰當、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研究步驟詳細(研究的實施過程、研究方法、時間安排及工作內容等要交代清楚,而且要求科學、詳細、完整,要交代清楚研究過程先進行哪項工作,后進行哪項工作,每項工作有何要求,每個階段的工作運用什么方法,需要多長時間,課題組成員如何分工等)、研究方法科學,還要寫明重要參考文獻。
研究計劃對課題研究具有引導和約束作用,研究過程應按計劃進行,認真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避免馬虎隨意。研究過程中需要調整或修改計劃,應根據(jù)課題研究的需要,課題組成員認真討論、論證,不能隨意補充或刪減,這關系到課題研究的實效和成敗,這也是錘煉和體現(xiàn)研究者科研品質的過程。
三、注重研究材料的積累和提煉
課題研究需要許多具體材料,無論是階段性研究還是最后的結題都離不開平時積累的材料。因此,研究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積累材料,材料主要包括記錄課題研究過程的材料(如,值得吸取經驗教訓的做法)、體現(xiàn)研究效果的材料(如,師生的作品)、研究過程中學習的理論等,這要求課題研究者做工作的有心人,把研究過程所走過的每個腳印記錄下來。積累材料還要加進自己的思考,這樣的資料在總結提煉時才有價值。
有了具體材料還要進行總結提煉,怎樣對所積累的材料進行總結提煉呢?可以通過以下形式:
1.撰寫教育案例,總結提煉短期積累的資料
課題研究中應經常撰寫教育案例,為總結提煉中長期資料奠定基礎。
2.撰寫教育論文,總結提煉中期積累的資料
資料積累了一個階段后,可以整理成階段性成果,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論文。研究過程中形成的論文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jù),也是研究者科研能力和業(yè)務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3.撰寫研究報告,總結提煉長期積累的資料
這是課題研究的最后工作,課題的研究報告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如果做好了前面的工作,形成研究報告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總之,課題研究要扎根于教學、服務于教學,要克服研究動機上的功利思想,克服實施過程中的華而不實, 注重實實在在的研究過程,才能達到科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乃至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目的。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