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教學《散文詩兩首》為例,探索學生快樂主動學習模式。課堂由主動預習和快樂展示兩個部分組成,教學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jié)學法等,這種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快樂主動學習的熱情。
關(guān)鍵詞:主動;快樂;學習
一直期待著“教師幸福地教,學生快樂地學”這樣的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于是,與全組老師一起,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改進……我們校長號召全校教師樹立“打造精神樂園,實現(xiàn)快樂主動學習”的育人理念,探索學生快樂主動學習的模式,為我們鋪設(shè)了最沃實的土壤。終于,這個學期,我們逐步創(chuàng)建出了以“二力三點”為抓手的語文快樂主動學習新模式,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主動預習—快樂展示”的課堂教學模式。
2013年12月16日,區(qū)教科研節(jié)拉開了序幕。會上,鄒老師飽含熱情闡述的初中語文“二力”“三點”“四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兩位開課老師所呈現(xiàn)的本色課堂教學,再一次觸動了我們對“主動預習—快樂展示”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度思考。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又一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有了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嘗試著在每一堂課上細細體會它的優(yōu)點與不足,試圖能讓該模式呈現(xiàn)出最完美的教學效果。這其中難免會有令人沮喪的時候,但更多的是以前教學中未曾體驗到的驚喜與享受。
那一天,教學《散文詩兩首》。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動預習,第二課時快樂展示。
主動預習課上,學生先是自主閱讀,再小組合作交流。在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完成了以下活動:1.積累生字詞;2.了解散文詩、泰戈爾、冰心(可課外深度預習);3.采取多種形式朗讀詩歌;4.我的探究:(1)我的精彩點評;(2)文中如何描寫母愛?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形象?(3)詩人又是如何傾訴對母親的深情的?(4)我還有怎樣的疑問;5.我的創(chuàng)新(側(cè)重于深層感悟和個性化創(chuàng)寫,可課外延伸)。當學生靜靜地、細細地閱讀,并時不時地在文字間批注的時候,我輕輕地在學生中間走動,看看他們寫的文字、做的符號,拍拍他們略微趴著的背,有時與那些抬頭看我的學生交換一下輕輕的笑容。我覺得教室里的那種安靜,真是美極了!
差不多25分鐘之后,學生的活動形式由自主閱讀轉(zhuǎn)為小組合作探究。在組長的合理安排下,學生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討論。本環(huán)節(jié)學生應主要完成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的3、4、5活動,即探討以何種形式朗讀課文,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精彩點評和已知的問題)和探究疑問,我準備如何創(chuàng)新。課堂一下子變得異常熱鬧起來,朗讀聲、討論聲、質(zhì)疑聲、笑聲響成一片。一種叫快樂的東西,此時,在這樣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下,彌漫了整個課堂。熱烈處,有學生離開座位,組與組之間展開了交流與合作。我忍不住走到他們之間,傾聽,討論,微笑……
第二天,快樂展示的時間到了。學生爭著擠到黑板前完成了“積累生字詞”環(huán)節(jié),又是尋根究底地介紹了泰戈爾、冰心,了解了散文詩的特點。有幾個小組搶著走上講臺,以別具一格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我們采取了這樣的形式朗讀詩歌”,博得了全體學生驚羨的眼光和熱烈的掌聲。由于時間關(guān)系,雖然很多學生都想展示自己或者小組的朗讀,但是我們只能在這種躍躍欲試的不滿足中,帶著激情進入了探究成果的交流?!拔覀冃〗M已探究了這個問題”“我們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我還想補充”……學生自由地自信地闡述著對課文的解讀。不僅使事先布置的大問題迎刃而解,而且還解決了許多瑣碎的問題。然后是“我們還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把我比作金色花,“你這壞孩子”應如何理解,《荷葉·母親》中破折號的作用,《荷葉·母親》中末段的作用等。這些疑問在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和討論中又解決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學生提出,《荷葉·母親》一文貫穿著兩條線索:作者的感情變化和景物描寫,并詳加闡述。當她說完時,我不禁蹺起了大拇指,一個多有才氣和靈氣的孩子啊,她解讀文章的能力是多么強啊!
此時,下課鈴聲響了,原本打算兩節(jié)課完成教學,學生紛紛嚷著要再上一節(jié)課。
第三節(jié)課。我認為兩篇文章都應注重朗讀,所以,在“我能創(chuàng)新”之前,引領(lǐng)學生進行美讀,與學生一起,逐句逐段進行了探討與誦讀。學生真誠而甜美的聲音一次次回蕩在教室里?!拔夷軇?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展示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詩、我的感悟、精彩的朗讀等。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位學生,以PPT形式作了自己的探究創(chuàng)新。1.發(fā)現(xiàn)問題:泰戈爾寫作此詩究竟幾歲,插圖中的大胡子與文中的童真似乎矛盾。結(jié)果她查閱了資料,探究發(fā)現(xiàn):此詩大約寫于1903年,泰戈爾43歲,1902年,泰戈爾喪偶;1904年,女兒病逝;1905年,父親去世。2.泰戈爾曾受梁啟超之約訪華,當時徐志摩等人接待他,該生出示了很多幅照片。3.出示泰戈爾詩作《敬禮佛陀的人》。該生在介紹作者時曾提到,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當聽說日本侵略軍出征前去寺廟燒香念佛,乞求侵華戰(zhàn)爭勝利時,泰戈爾認為這簡直是對人類善良的絕大褻瀆和諷刺。于是他憤然提筆寫下了《敬禮佛陀的人》的長篇詩歌,鞭笞魔鬼的“善心”,內(nèi)容不記得了。我說若能把這首詩找來與學生分享,那該多好啊。沒想到她用心的找來了這首詩!她帶著全體學生朗讀此詩,并感受詩的意味。
驚嘆之余,我順勢引領(lǐng)學生感受泰戈爾年輕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小愛;關(guān)心中華民族所操守的苦難,為此而作詩——大愛。只有擁有最高尚的情感“愛”,他的文字才有了永恒的魅力。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泰戈爾,更深入地去走進他的精神世界,“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柔美,怒目金剛似的堅毅,“大愛與和平”思想……這才是我們“泰戈爾班人”最應做的事?。ㄎ野嗟膫€性化班級命名即為“泰戈爾班”)
上完課,我忍不住與很多語文老師分享了我的興奮與驚喜!并快速記下了我的教學反思和感動、收獲。
我意識到:保障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時間,把解讀文章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挖掘?qū)W生,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知識讓學生自己探索,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法讓學生自己去歸納,效果讓學生自己去評價,這樣的教學是可以讓學生快樂、讓老師幸福的!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