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研究小組合作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的綜合探索,總結了一些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希望能進一步完善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問題;對策
一、常規(guī)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個體優(yōu)勢,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實處
問題:
一開始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我一般都是采取就近組合或4個大組組合的方式,但在平時的教學中,由于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時,一般未考慮到合作學習的需要,隨機組合就導致了有同組不異質的可能,不能保證分組的合理性。
對策:
1.在組建學習小組前,我先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將班級學生搭配成若干“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合作小組,采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機制開展交流學習。
2.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強化小組的團隊意識,在每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
二、學生之間缺乏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缺乏成效
問題:
現在的小學生自我表現欲望強烈,沒有合作精神,就算按照學生各自的特性進行分組之后,學生之間還是不會互相合作,他們認為相互合作就是幫別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負擔,一方面覺得別人不會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如各做各的,使得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起不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對策:
1.要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就必須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我們的大花瓶》一課中,我要先請學生欣賞一些漂亮的花瓶圖片,在欣賞過后,我請了一名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從花瓶的形狀等方面進行評述,學生說完之后,我再請下面的學生針對其他作品模仿我剛才與學生的交流方法進行討論。在進行作業(yè)示范時,我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到講臺上來,與我組成一個組,對這些學生我進行了一些具體分工,完成示范作品,接下來請下面的學生模仿我與學生的合作方式進行合作,這樣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2.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過后,我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先選定一名能力較強的組長,并對小組長進行集中培訓,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小組進行交流,使組員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不到位
問題:
開展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卻容易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最初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我認為應該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僅僅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鼓勵學生彼此合作,課前布置好專題→讓學生分組收集信息→課上讓學生自己交流展示→分組制作,但在過程中,不能及時、適度地給予學生點撥,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還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小組合作是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的。
對策:
1.在收集資料階段,教師應合理引導,做足合作前的準備工作,比如說,可以告訴學生查詢相應資料的網址,引導他們查詢,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小知識,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積極參與,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討論時,走到學生中間,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成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者,而不是旁觀者,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
四、評價方式單一,缺少激勵機制,課堂管理缺乏成效
問題:
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控能力差,課堂中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中的過程性評價方式。在課堂中讓學生討論、制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難,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學生不聽指揮的情況,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策:
1.適當開展一些合作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以激發(fā)合作熱情,小組合作學習通常不以個人的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而是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成績作為評價與獎勵的標準,這種機制可以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出于達成共同目標的愿望,小組成員之間需要分工協作,互幫互學,從而促使小組內部的合作。
2.采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多用激勵性語言,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放矢地多給學生一些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手工技能技巧。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并非“萬能”的學習方式,它也需要適當的時間與“土壤”,因此,我們要深入鉆研教材,加強研究,努力探索小組合作學習,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