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后,我與和我搭班的年輕女數(shù)學老師兼班主任楊老師談論起我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說到班上那幾個“無藥可救的”學困生,我們都不約而同地皺起了眉頭。要知道,學習最差的那名學生,語文、數(shù)學均為8分,英語41分,三門加起來還不及格!我們都有種回天乏力的感覺。我太清楚她的語文功底了,聽寫基本0分,很難寫出一句通順的話,而且寫的字也經?!叭备觳采偻取?!
我們一一交流著各位學生的表現(xiàn),對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的進步。突然,楊老師對我說:“陳文慧(化名)、曾夢怡(化名)、陳艷紅(化名)等同學非常喜歡上你的課!”我一愣,隨之也釋然。的確,我也早就發(fā)現(xiàn)他們對我的課比較感興趣,但從未想過為什么。今天經楊老師一提醒,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拿他們的成績一對照,那些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偏科現(xiàn)象,有些明顯,有些不是那么明顯。難道是因為他們語文成績好些才喜歡上我的語文課嗎?細想又不盡然!就拿陳文慧同學來說,連我自己都感覺到了對她的偏愛:她學習認真,字寫得工整,尤其是作文寫得很合我的心意。有時雖然寫得有點瑕疵,我出于鼓勵的目的,也會給她滿分,這在我的作文批改過程中是少有的,這令不少同學羨慕。這估計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
勿庸置疑,課堂教學應該面對全體學生。但我們要承認這樣一個現(xiàn)實,無論這個班的整體水平如何,學生都是有差別的。既然有差別,從邏輯上來講,教師就很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既然無法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情感的天平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傾向于那些老實、聽話、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他們就會滋生一些寬容,多了一份熱情。反之,對于那些學困生就會多了一分冷淡。而對于這些學困生而言,他們聽課像聽天書一樣,每節(jié)課都在苦苦煎熬,怎能不厭師、厭學?
反思課堂教學,我們都知道要對學生多一些表揚與鼓勵,而實際教學中,我們又有多少耐心與細心去對待那些讓人頭疼的學困生?他們連起碼的被重視都沒有得到,又哪來的快樂感?
正如我班一位女生在她的期中考試小結中寫的一樣:“老師有時器重我,有時又不器重我。”真不能想象,四年級的學生會有這種心理體驗。
被尊重與肯定的課堂,才是學生感到快樂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