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則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一個班級學生思想覺悟的高低、組織能力的強弱、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以及學生素質(zhì)的高低,多半與班主任的工作態(tài)度、教育的藝術(shù)水平、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養(yǎng)有關(guān)。但有時即使前者都具備,只因在工作中遇到方方面面的矛盾,導(dǎo)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左右為難,甚至停滯不前,同時也可能造成教育的偏頗,最終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那么,班主任怎樣把握工作中的尺度呢?
一、樹立威信與過度威嚴
記得剛接一個新班時,師生之間還不熟悉,在我第一次同學生講話、上課時,他們的注意力是那么集中,布置的任務(wù)是那么順利地按時完成,這就說明學生都想進步,都想在教師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時,他們也在不知不覺地洞察教師的言行?;谶@一情況,我特別注意在各項活動中發(fā)揮自身特長,去“征服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感染每個學生,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與學生相處做到言而有信,實事求是。同時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性格、性別、氣質(zhì)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膽大臉厚”的可當眾批評教育,對自尊心強的則要個別談心,屬學生隱私的還要在秘密的情況下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
但是,有許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動不了學生時,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專制主義,通過高壓手段來讓學生害怕,最終屈服自己。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個居高臨下、威風凜凜的角色:在學生面前不茍言笑,不論任何場合都扳出一副嚴酷面孔。過度威嚴迫使學生處于被動和絕對服從的地位。當年諸葛亮力排眾議,七擒孟獲的故事,說明了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服其心,而非僅服其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更應(yīng)做到“一分嚴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因此,班主任既應(yīng)通過正確渠道樹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在該嚴時,愛在細微處。
二、充滿信心與過高的期望
班主任要樹立好信心,不僅對教育事業(yè)要有信心,對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要有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培養(yǎng)不好的兒童,沒有哪個兒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教師,沒有不能教的學生。”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學生的進步與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與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有極大關(guān)系,只要方法得當,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這個信心,才能認真、耐心地探索合適的方法。對學生有信心主要表現(xiàn)在要充分信任學生,特別是對后進或犯過錯誤的學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給予充分信任,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轉(zhuǎn)變。
但是,對學生充滿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過高期望。在應(yīng)試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易出現(xiàn)強求學生得高分、爭第一、考名校的心理,為此不惜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勢頭??墒?,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班主任卻按單一的目標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終事與愿違,因此完全對學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鐵不成鋼”。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完全忽視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差別,強求學生接受教師過高的期望,則是一種“偃苗助長”的行為。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既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又不能對學生有過高期望,要從實際出發(fā),靈活機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班主任才能擔負起培養(yǎng)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人才的重任。
三、悉心教育與過細指導(dǎo)
面對被喻為祖國未來的學生,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遠;教育好學生,班主任責無旁貸。而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只有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對學生悉心教育,堅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當頭,班主任才會耳聰目明,工作中才會有條不紊,層層展開,步步落實。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蛇@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為此班主任要勤觀察,勤交流,勤鼓勵,勤記錄。
在我初任班主任工作時,每天起早貪黑,嚴格盯班,班級工作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嚴密組織,毫發(fā)不爽。集會時,親自整列排隊;勞動時,指手畫腳,督戰(zhàn)到底;學校安排的文體競賽活動也都是親自擬計劃、訂措施、做部署,唯恐不周。就是這樣,班級多少獲得一些獎牌,但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卻使學生失去了鍛煉才干的機會,一個班級只有一個大腦、一雙手,久而久之,學生遇事無主見,依賴性強缺少創(chuàng)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在教師面前是一種表現(xiàn),教師背后又是一種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我本著一個原則:學生能干的事,教師絕對不干。把任務(wù)下放到班委手中,班會組織過程中也是由學生自己擬定主題、組織、排練。班級各類事項都有專人負責管理,而班主任只是個幕后導(dǎo)演者和領(lǐng)導(dǎo)決策人,出現(xiàn)問題時班主任要及時解決,對班委會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級的事情有人管理,學生遇事主動去做,積極性、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增強,同時為他們增加了鍛煉才干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為家,以教育好每個學生為已任,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同時又不能對學生加以過細指導(dǎo),使學生形成依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