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能深入貫徹素質(zhì)教育,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筆者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提出一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做法和思考。
關(guān)鍵詞:小組合作學習;生物課堂;思考
剛剛進入初中的新生,其學習熱情還是很高漲的,課堂上舉手七年級的比八年級多,八年級的比九年級多。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積極參與、主動交流的學習氣氛就越來越淡化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問題。
在一項學生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90%的學生喜歡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式。廣東肇慶中學實施“小組合作”模式將近兩個學期以來,在八年級2班生物課堂上進行了一項調(diào)查——你是否認為小組合作是有效的學習方式?結(jié)果,65.6%的學生是認同的。筆者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對各年級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就此探討在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和思考。
一、避免形式上的“合作學習”,讓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學習和生活的方式
合作使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怎樣讓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學習和生活的方式呢?筆者認為首先要避免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必須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自主參與。
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各小組學生相互研討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wù)的一種組織形式。用合作學習代替?zhèn)€體學習,主要強調(diào)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體意識和集體觀念,旨在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要大力提倡合作,讓學生在共同參與中找到新的認同點,形成新的共識,從而有所收獲。
筆者曾在生物模型制作比賽活動中,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提交作品,利用一節(jié)生物課進行“生物模型海選”,由組長介紹作品,另請組員協(xié)助??梢钥吹剑海?)從小組的每位組員對本小組作品的非常珍惜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該小組成員還是非常認真對待的,他們集思廣益,一起解決所有問題;(2)很多小組出現(xiàn)了除了組長比較熟悉作品外,其他組員都是“袖手旁觀”和“事不關(guān)己”態(tài)度的情況,這就反映了一部分的學生間的合作是形式的,真正動手、動腦完成的任務(wù)落在小組長或者個別人身上。因此需要引導每一位學生注重參與小組內(nèi)的活動,否則“合作學習”難免流于形式,要讓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學習和生活的方式。
二、走出“組長代言人”的誤區(qū),讓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得到激發(fā)和升華
筆者與初中不同年級、不同班別的學生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感受和看法。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交往和互動要有助于激發(fā)靈感,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展所學知識,就要走出“組長代言人”的誤區(qū)。筆者觀摩了很多節(jié)成功的高效課堂的公開課,也上了“激素調(diào)節(jié)”“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和“種子植物”三節(jié)頗成功的課,加深了對“合作能夠激發(fā)和深化學生的思維”的理解。在上“激素調(diào)節(jié)”課前,筆者和學生一起探討“為什么要提問”并形成了共識,每個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問題討論,更好地驅(qū)動每個學生思考,激發(fā)思維,讓每個學生在解決問題后感受到快樂,或者在幫助別的學生解決問題后感受到成就感。
三、探索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的小組管理模式,讓每一位小組成員有所提高
筆者發(fā)現(xiàn),學習效果好的小組,基本上都是學生主動性強、興趣高的小組,成員的參與度比較好、效果好。問題是,一開始,一個小組所有成員興趣都高漲的幾率不多。多開展小組學習,形成氣氛,學生接受和適應(yīng)了這種方式以后效果會慢慢變好,所以學校要堅持和鼓勵。人總是怕“吃虧”,見其他學生在小組學習上參與多了成績上去了,自己一定會不甘心。
作為教師,要擁有團隊管理的能力,要做小組的監(jiān)督人和“經(jīng)理人”,要讓小組帶頭人從學會“經(jīng)理”技能,要讓他們懂得分配任務(wù)。教師不要期望他們一開始就懂,小組一開始,都是被趕著走的。時間長了,他們才學會主動自己走,這是實現(xiàn)“高效”的關(guān)鍵。教師必須要善于項目管理,不能“坐等其成”;選好小組長很重要,培養(yǎng)學生更重要。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史小燕.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