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評估理論為指導,對《英語語音語調教程·第二版》首先進行外部直觀的總體評價,然后進行內部深層次的分析,最后進行綜合評價,指出教材的編排總體上符合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在練習答案的設計以及配套資源網絡課程方面有不足之處。
關鍵詞:教材評估理論;語音語調;自主學習;交際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物化,它和教師、學生共同成為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要素。系統(tǒng)性強、編排合理的教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基于其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的內容及學習策略,能作為一種資源實現(xiàn)既定的學習目標。因此,教材的評估十分重要。
二、McDonough Shaw的評估理論介紹
McDonoughShaw主張要從教師和學生雙層體驗者的角度對教材進行評估。首先是外部評價:通過封皮、封底、前言、目錄、教材內容結構等信息進行外部宏觀性的分析,以獲得教材的直觀印象,方便教師快速判斷某一教材是否適合選用;其次是內部評價。這種微觀性的分析要立足于學生的需求,關注交際法和自主學習理念在教材中的體現(xiàn)。因此,本階段主要考慮語言技能的處理和呈現(xiàn)方式,聽說材料的類型、真實性和編排方式,內容的難度階梯,測試和練習的設計與學習者的需求關系等環(huán)節(jié)。最后是綜合評價,即就教材的適用性做出總體評判,以方便評估者判斷“該教材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它聲稱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因此,教材的適用性、普遍性、可調整性以及靈活性等因素是這一階段的主要考慮內容。參見二人的評估模型:
McDonough Shaw的評估模式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對照表式的單向評價模式,簡化了評估過程。同時,它更關注教材使用者的直觀感受體驗。因此,該模式更有利于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材和教學對象之間的匹配”,提高教師對教材的適用性、可改編性的判斷力。
三、《英語語音語調教程》評價
1.外部評價
翻閱該教材的封面、封底、前言、目錄及內容概覽表,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總體的直觀性信息,見下表:
[教材外部評價對象\\內容介紹\\評價\\封皮和封底\\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編寫;學會使用正確得體的語音語調進行交際;融合多年教學經驗,倡導現(xiàn)代學習理念。\\有利于教材使用者判斷該教材的本質性特點。\\前言\\學習的內容及編排體例;教程的使用建議;修訂的重點;基于教學經驗的認識;教學指導思想。\\有利于教材使用者判斷教材的內容是否是實踐經驗和理論依據的物化。\\目錄\\學習內容:音素、重音和節(jié)奏;語調;內容編排結構:理論指導、聽說訓練、重音模式訓練、模仿訓練、交際任務。\\有利于教材使用者判斷教材編排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內容概覽表\\各單元的學習重點;各單元口頭、聽力的練習形式及其側重點。\\有利于教材使用者基于自身的水平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和練習內容。\\]
從上表可以看出,《英語語音語調教程》是基于學生語音學習常見問題的實踐總結,突出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教材的引導性、針對性、實用性有機結合,是建構主義在語音教與學實踐中的直接體現(xiàn)。
2.內部評價
內部評價是看教材內部各環(huán)節(jié)是否和外部評價中的諸多因素一致,其定位是否和“使學生用正確的語音語調進行交際”的培養(yǎng)目標一致。
(1)教材是否體現(xiàn)了針對性強、音段音位和超音段有機結合、方法新穎、練習靈活多樣的特點。教材練習設置上首先以每單元的學習重點練習項目開始,主要通過聽辨音和短句發(fā)音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辨音能力和對重音、節(jié)奏和語調的敏感度;然后以短文的形式將該單元的重點與重音、節(jié)奏模式有機結合,訓練學生在真實語音環(huán)境中對重音和語流的感知力;然后以情景對話的形式從聽力方面檢測學生捕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真實自然的語音語調模仿樣本;最后是交際任務,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語音知識,根據既定情景扮演相應的角色以對話的形式來進行。
可以看出,練習的設置有以下特點:針對學生存在語音敏感度低、語音學習連貫性差、語音知識的學與應用脫節(jié)的現(xiàn)狀,以聽入手、聽說交叉進行。這種結構編排系統(tǒng)性強,側重交際性和思想的表達,克服了傳統(tǒng)語音教學的弊端,使形式的訓練和意義的表達有機結合。
(2)教材是否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突出自主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主張要把發(fā)揮首創(chuàng)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xiàn)自我反饋作為教材或教學法是否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基本要素。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首先,該教材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學生首創(chuàng)精神的體現(xiàn),如練習中的“完成指定任務”環(huán)節(jié)和情景交際環(huán)節(jié)。前者要求學生自己查找相關信息,后者要求學生基于這些信息扮演相應的角色進行交際。其次,該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多種機會去“外化”所學的知識,如模仿情景對話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情景還是角色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學生需要學會的語言表達形式。學生須先分析對話中體現(xiàn)的語音知識,然后再跟讀模仿并進一步應用到日常交際中。最后,該教材明確提出了學習方法:錄下自己的聲音、讀給他人聽等,并在練習設置上要求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獲取反饋信息,實現(xiàn)用正確的語音語調進行有效交際的目標。
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育,強調學生對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整合和構建,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筆者認為,《英語語音語調教程》體現(xiàn)了Garner(2002)的自主學習引導模式,即在半結構化的自主學習系統(tǒng)下,學習者在和教師有限接觸的基礎上,自己選取學習素材、探索最佳的學習方法。教材在練習形式上根據學生的基礎、興趣設計了難易不等、針對性強的練習,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安排學習內容,調整學習計劃:基礎差的學生可以以單詞和單句的辨音、跟讀模仿為重點;基礎好的學生則可直接從注重語流培訓的短文著手,以段落、篇章為重點。
三、綜合性評價
上述外部和內部分析充分傳達了這樣的信息:《英語語音語調教程》立足于編者長期的語音教學實踐,針對中國學生語音學習的特點、難點而編,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靈活地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進行交際的能力。綜合性評價主要看內外部評價一致的教材是否對特定的教學對象(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有適用性。
1.教學目標評價
按遞進關系,教學目標從下到上共分五級:單元目標、階段目標、課程目標、院系教學目標和大綱教學總目標?!队⒄Z專業(yè)教學大綱》對21世紀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做了如下定位: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英語專業(yè)知識,有寬廣的人文學科和科技方面的知識面,有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的能力。
通過外部分析和內部審視,筆者認為該教材體現(xiàn)了三級目標層級結構。首先是課程目標:以語音為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的切入點,使學生“既能準確地理解以英語為母語者所發(fā)出的信息,又能正確、自然、流利地表達自己所要發(fā)出的信息”。其次是階段目標:包括音素學習目標:元音發(fā)音飽滿到位,輔音發(fā)音準確;重音、節(jié)奏學習目標:提高學生對重音模式和節(jié)奏模式的感知能力,解決朗讀生硬、平均用力的問題語調學習目標(了解語調的功能和使用規(guī)則,避免漢式朗讀中語調單一,缺乏感情的現(xiàn)象);最后是單元目標:具體到每一單元的學習重點、難點及練習活動設置的目標。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該教材注重語音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發(fā)音基本功的訓練,其課程目標是符合大綱總目標的,而各階段、各單元具體學習內容和練習活動的安排極具針對性,是總目標在知識、語音技能、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進一步建構。
2.配套資源網絡課程評價
《英語語音語調教程》適應信息時代的形勢將教材與計算機網絡進行有機整合,提供了光盤和網絡課堂兩種配套資源,從紙質平面教材過渡到了多媒體立體式教材。一方面,該網絡課程作為紙質教材練習方法和測評的延伸,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學視頻,通過網絡平臺這一直接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消化所學知識并進行語音訓練,有效彌補了課堂語音教學的不足。另一方面,網絡課堂的練習內容和紙質教材完全相同,僅僅是物理載體發(fā)生了變化。筆者認為,網絡課程應基于教學大綱對教材內容做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其練習材料既要切合紙質教材中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又要利用其“易于變更的優(yōu)勢成為每個階段主題內容的‘無限’擴張,以提高學生再學習的興趣”并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結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該教材的設計更適合語音基礎較好的高等院校的英語專業(yè)學生。
參考文獻:
[1]趙勇,鄭樹棠.幾個國外英語教材評估體系的理論分析——兼談對中國大學英語教材評估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6,27(3):39-45.
[2]楊修平.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材研究——以外教社《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修訂版)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9.
[3]張永勝,張永玲,彭一為,湯烈源.教材評估理論指導下的《開放英語》教材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1,16(9),78-81.
[4]David Gardn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王桂珍.英語語音語調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陳堅林.大學英語教材的現(xiàn)狀與改革——第五代教材研發(fā)構想[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39(5):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