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研究生適齡團員人數逐年增加,研究生團建工作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研究生團組織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實際工作體會,提出了加強研究生團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以黨建帶團建、隊伍建設、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和方式。
關鍵詞:研究生;團建;黨建;隊伍建設;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王敏(1979-),女,湖北老河口人,南京農業(yè)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員;張桂榮(1970-),男,江蘇阜寧人,南京農業(yè)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員。(江蘇#8194;南京#8194;210095)
中圖分類號:G643.1#8195;#8195;#8195;#8195;#8195;文獻標識碼: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4-0216-02
一、研究生團組織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研究生逐年擴招,在校研究生數量急劇增加,根據教育部2013年9月4日公開統(tǒng)計數據,2013年全國在校學歷教育研究生人數171.98萬人。研究生團員人數也隨之增加。以南京農業(yè)大學為例,截止到2013年底,研究生在校人數7800多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31.4%。其中,28歲以下研究生團員比例為82.5%。《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指出:共青團組織、研究生會、研究生社團等團學組織和研究生班級是發(fā)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的具體組織形式。加強研究生團建工作已經成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對應的是,許多高校在開展團工作時忽視了研究生具有的年紀較長、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較成熟、生源較復雜、學制較靈活、居住較分散等特點,簡單套用本科生團建工作模式,使研究生團建工作難以取得實效。[1]
目前研究生團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組織體系不健全,許多高校團委未將研究生團組織建設納入全校團建工作進行統(tǒng)籌考慮,院系分團委的工作也主要針對本科生開展,研究生基層團支部建設處于渙散狀態(tài);二是隊伍建設跟不上,院系研究生團建工作負責人不明確,研究院團員骨干力量不足,使研究生團組織缺乏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三是研究生團員作用發(fā)揮不足,大多數研究生團員意識淡漠,不主動繳納團費,不參加團的各項活動,甚至不少研究生團員以為自己早已不是團員,不知道退團的年齡是28歲;四是當前研究生團組織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創(chuàng)新不夠,活動數量少,內容缺乏新意,簡單照搬本科生活動模式,無法適應研究生團員的需求,缺乏吸引力,削弱了研究生參加團組織活動的積極性。[2]根據研究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強組織建設,擴大團工作的覆蓋面,使研究生團工作組織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已成為新時期研究探索加強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課題。
二、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團組織建設的途徑
1.堅持以黨建帶團建,夯實研究生團組織建設基礎
組織建設是共青團能夠根植廣大青年的基礎,也是團組織發(fā)揮力量所在。充分發(fā)揮高校研究生黨員人數較多、黨組織建設較完備的優(yōu)勢,以黨建帶團建,構建“?!骸嗉墶比壯芯可鷪F組織建設模式,是當前健全和完備研究生團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以江蘇省為例,根據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在2012年5月15日“江蘇省大學生黨員素質工程推進情況新聞通氣會”上的講話,截止到2011年底,江蘇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黨員數為19.79萬人,其中研究生黨員數占研究生總數的56.71%、研究生黨支部2573個。不少高校積極探索研究生黨建新模式,根據實際情況,研究生黨支部直接建在研究生班級、實驗室或課題組,已經初步建立起體系較為完備、組織較為健全的研究生黨建模式,具備了以研究生黨建帶研究生團建的組織領導條件。
以黨建帶團建,首先是“建”。學校層面,校團委要在校黨委領導下將研究生團的工作納入全校團建工作統(tǒng)籌考慮;學院層面,院系分團委要在學院黨委(黨總支)領導下開展研究生團的工作,有條件的院系應設立研究生團總支統(tǒng)籌協(xié)調本學院研究生團的工作;基層組織方面,充分利用研究生黨支部建在班級、課題組和實驗室的優(yōu)勢,組建研究生團支部,實現“黨、團、班”共建,協(xié)調配置各種資源,有效開展各種有利于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團學活動。其次是“帶”,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政治指導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學習借鑒黨組織建設的經驗,使基層團組織和廣大團員行有指揮、學有楷模。研究生黨組織要把加強研究生團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加以規(guī)劃和安排,要積極吸納優(yōu)秀研究生團員骨干參加研究生黨支部的各項活動,在發(fā)展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時應重視研究生團支部的推薦意見,把研究生參加團的活動的情況作為重要考評內容。共青團是黨的忠實助手和后備軍,要加強研究生黨組織對研究生團的工作的指導,利用研究生黨組織建設的優(yōu)勢促進研究生團組織建設走上正軌。
2.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研究生團組織建設人才力量
研究生團干部隊伍是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團工作的組織保證與人才支撐。加強研究生團干部隊伍建設,首先要配齊配強研究生團干部,明確院系專兼職研究生輔導員為學院研究生團建的首要負責人,擔任院系分團委書記或副書記,開展本院系研究生團的工作。當前,大部分高校都配備了專兼職研究生輔導員,具備了開展研究生團工作的人才條件。在選配團支部干部時,應利用“黨、團、班”共建優(yōu)勢,在團支部選舉時可提名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或委員擔任團支部書記,提名黨支部委員或班級主要學生干部擔任團支部委員,真正達到黨、團、班干部隊伍的有機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加強對研究生團干部的培訓,提高其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通過舉辦專職團干部培訓班、組織校際交流、安排外出學習和掛職鍛煉等途徑拓寬研究生團干工作視野,提高其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據團干部流動較快的特點,應周期性地對主要研究生團干部進行輪訓。最后,應建立科學可行的研究生團干部工作標準和考核體系,以考評促發(fā)展,鼓勵研究生團干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深入研究生,了解研究生,提升服務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增強研究生團組織的凝聚力
研究生科研任務較重,感興趣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科研和學術活動方面。研究生團組織要抓住研究生三觀較成熟、思想較獨立、對學術活動感興趣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富于思想性、教育性的各類活動,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為廣大研究生成長成才服務,增強團組織在研究生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1.以研究生會等學生組織為抓手,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
高校研究生會、院系研究生分會和各類研究生社團是發(fā)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的具體組織形式,各級研究生團組織要加強指導,充分發(fā)揮研究生學生組織和班級在教育、團結與聯系研究生方面的優(yōu)勢,為研究生群體順利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要選派能力突出、責任心強的同學擔任學校研究生會和研究生社團組織的主要負責人,科學構建組織架構,在學校共青團和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的領導下開展各類研究生活動,收集、整理研究生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的合理建議,并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保持溝通,保障研究生權益,切實成為溝通研究生和學校關系的橋梁紐帶。定期召開研究生代表大會,鼓勵研究生代表廣泛調研,積極提案,發(fā)揮研究生在學校發(fā)展和建設過程中的主人翁作用。
2.以學術活動為支撐,創(chuàng)新研究生團學活動內容
學術活動是提升研究生學術創(chuàng)新能力、開拓視野、增進交流的良好途徑,研究生團學組織要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充分發(fā)揮專家(名人)講壇、學術講座和學術沙龍等活動形式對研究生的吸引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文化交流活動,以此拓展研究生團組織工作的覆蓋面,提升團工作的影響力和號召力。[3]以南京農業(yè)大學為例,研究生團工委在校團委和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導下,從2004年開始開展“研究生神農科技文化節(jié)”活動,打造“校、院、學科”三級學術交流平臺,校級層面以專家講壇為支撐組織高水平有影響力的活動,院級層面以學術論壇為支撐開展專業(yè)性較強的學術講座,學科層面則組織小型學術沙龍開展學術討論和交流活動。研究生神農科技文化迄今已舉辦十屆,已經成為豐富研究生校園生活、開展學術交流的品牌活動。國內許多高校對此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學術文化節(jié)、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學術科技節(jié)、南京理工大學的研究生文化藝術節(jié)——菁華節(jié)以及河海大學的研究生科技文化節(jié)——金水節(jié)等都已經成為廣大在校研究生參加團組織活動的重要平臺。
3.以研本交流為手段,增強研究生團組織影響力
研究生思想較成熟、閱歷較豐富,對專業(yè)學習有較深的認識,和本科生在年齡上差距不大,這些特點使研究生可能成為本科生學習、生活的最佳指路人。根據《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本科生最渴望得到的指導來自研究生。高校團組織應充分利用研究生的這些特點,組織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專業(yè)學習、保研、就業(yè)等方面溝通交流,一方面研究生可以給本科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建議和意見,另一方面也為高校引留優(yōu)秀生源作出貢獻。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為吸引和留住優(yōu)秀生源,大部分高校都對本校優(yōu)秀本科生留校保送研究生推出了巨額獎學金等優(yōu)惠措施,而不少本科生對本校研究生的學習、科研情況不了解,盲目選擇保送或報考其他高校。推進研本交流能使本校優(yōu)秀本科生更進一步了解本學科專業(yè)研究生階段的發(fā)展前景、實驗條件、學習環(huán)境和就業(yè)情況等,促使更多本校優(yōu)秀生源留校,對提升高校研究型大學綜合競爭力很有幫助。許多高校也充分利用本科生希望借鑒研究生學習生活經歷的想法,選拔思想政治表現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研究生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團務助理和本科生兼職輔導員等,收效良好。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最高層次,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渠道。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高等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在團結、引領、教育、幫助和服務青年方面的優(yōu)勢,加強研究生團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實將研究生共青團工作推進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曉峰,王業(yè).高校研究生團建工作模式構建[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2]高珊.當前高校研究生團建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改革與開放,
2010,(3).
[3]董海軍,謝麗旋.高校研究生團工作模式的新探索——以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研究生團總支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3).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