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時中國書法史上極為繁榮的時期,楷書有初唐四家,盛唐顏真卿,晚唐柳公權,草書有張旭、懷素、孫過庭,篆書有斯翁之后直至小生的李陽冰,行書有天下第二行書之偉作,還有如象的李北海。但很少人關注過陸柬之,但是不得不說,陸柬之的行書帶著很純正的王字氣息,并且有自己的特點,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本文主要闡釋陸柬之在書法藝術上取得成就及其藝術特點。
【關鍵詞】陸柬之文賦王羲之蘭亭序傳承唐代
陸柬之,生卒年不詳,約為唐太宗、高宗時人,虞世南甥,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儀郎,崇文侍書學士。少時學書從虞世南,虞世南學書于智永,其舅書法帶有正統(tǒng)的王字用筆,虞世南以右軍嫡系,譽為書絕。當時的文人諸如楊師道、上官儀、劉伯莊、褚遂良等無不師法于他。陸柬之有著很好的家教環(huán)境。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由于唐太宗的政治的需要,被引入唐代的書壇,風靡一時。王字可以說是初唐的風氣,陸柬之后乃上溯魏晉而專攻王羲之,。
朱長文《墨池編》語:
“柬之以書專家,與歐、禇齊名,隸行入妙,草入能,隸行於今駘絕遺跡,嘗觀其草書,意古筆老,信乎名不虛得也。”
其行書雖出于虞世南,而風氣過之,筆法飄縱,妍媚動人,大有“晚擅出藍之譽”(見《書史會要》)。然而由于陸柬之不擅長碑板書和楷書,而無緣列入初唐四家之群。傳世墨跡有《陸柬之文賦》、《五言蘭亭詩》及刻本《頭陀寺碑》。
張懷瓘稱其書有
“一覽未案,沉研始精”之妙,
李嗣真《書后品》稱之:
“學虞草體,用筆則青出于藍”,
張懷瓘在《書斷》中又云:
“柬之少學舅氏,臨寫結合,亦猶張翼換羲之表奏,蔡邕為平之后身。晚習二王,猶尚其古,中年之跡猶有怯懦,總章已后,乃備筋骨,殊矝質樸,恥夫綺靡,故暴露瑕疵……雖為時所鄙,四時不愚,拙于自媒,有者達人君子。尤善運筆,或至興會,則窮理極趣矣……然工于仿效,劣于獨斷,以此為少也?!?/p>
《文賦》一文為西晉陸機撰寫,使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是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統(tǒng)地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的理論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偉作。
《文賦》前有李東陽所寫篆書“二陸文翰”,沈度所書隸書“陸機文賦,陸柬之書”。后有趙孟頫、李倜、揭傒斯、危素、宋濂、孫澤承等人的跋記。此卷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其為紙本墨跡,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
《文賦》可以說是為陸機嘔心代表作,而陸機又為陸柬之的先祖,因而陸柬之則以極為崇敬的心態(tài)書寫文賦,整體顯得嚴謹工整,充分顯示了陸柬之在書法上的投入和境界。
元代書法家揭傒斯在其跋中論之:
“右陸柬之文賦行書一卷,唐人法書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耳。雖者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也,獨于此卷為之嘆?!?/p>
趙孟頫亦在跋中評價甚高:
“右唐陸柬之行書真文賦真跡,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p>
文賦一卷,可見參之較多為《蘭亭序》,同為手卷式作品,《蘭亭序》很形象的體現(xiàn)了晉人的風度氣韻?!短m亭序》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fā)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yōu)美,書法遒健飄逸??芍^是酒后揮灑盡興后的佳作,此景此心交合之作。
前文所提,《文賦》是陸柬之先祖陸機撰寫,而以當時孝觀念在中國文人心中的地位,陸柬之是以極為崇敬嚴謹的態(tài)度書寫這篇文字。因而本文文字書寫工整,不敢有絲毫懈怠。嚴謹有法是初唐書法界在唐朝政府統(tǒng)治些需求的結果。這也注定了此卷的變化不如《蘭亭序》豐富,行距相對統(tǒng)一,而是工謹的控制著,但是陸柬之的追求的魏晉風韻,對王羲之作品有深入的臨寫和研究,因而也不拘泥也僅僅的工整方面。陸柬之《文賦》字法同樣主要是行楷,偶有草法參入,并無突兀之感。整體粗細均衡,偶有粗字數個連貫,或單個其中,能相互協(xié)應未有不美之處。
可能與陸柬之用的紙質有關,《文賦》的用筆沒有和《蘭亭序》那樣的細膩。這樣顯得更為古拙。其用筆修飾較少,尤在其捺畫和橫畫上體現(xiàn)明顯?!段馁x》起頭切的極方,顯得剛硬凝重,帶出筆畫干凈挺拔,將《蘭亭序》線條的塊面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轉折處干脆直接,使用按轉較多,顯得沉穩(wěn)渾厚扎實,陸柬之的用筆以外拓方式較多,這些體現(xiàn)都與《蘭亭序》相近。
相較《蘭亭序》,《文賦》的用筆較為含蓄,更接近于王羲之尺牘之類之作,應是受虞世南的影響。《文賦》肉感較少,骨感明顯,挺拔遒勁,可以說是得王羲之之骨。
陸柬之生活的年代是,唐繼隋后,國勢強盛。唐太宗酷愛書法,帝王染指,一方面足以助推風氣,另一方面帝權無邊,天下盡仰一人好尚。
唐人尚法,是以尊崇晉人的法度,用理性抑制情感溢放。這種體系的創(chuàng)立不僅僅只是唐太宗的原因,唐初生平盛世,上層士大夫的精神生活是雍容儒雅的,而王羲之的風范,實在也是上層士大夫的精神理想。
因而唐朝士大夫書家追求晉人的風韻,但有阻擋于當時穩(wěn)定政局文化而造就的法度之中,陸柬之也是其中的代表。
白蕉也曾在論書中提出雖然陸柬之才書寫的才情瀟灑上沒有達到像魏晉人的境界,但是《文賦》一作也是其強大功力的體現(xiàn)。唐代時期沒有收到宋體字的影響,其造型不如宋人般刻意為之,也保留有原本的古樸氣質,極大的保留了魏晉妍美而古拙的特色,這些都是《文賦》的強大所在。
陸柬之書法風格也是綜合了尚法和求韻的中庸。唐朝行書大家,李邕的險絕,顏真卿的盛唐氣概,與他們相比,陸柬之少了突破性的特色。
眾多的原因使陸柬之的影響力不大。但是書法大法,基本傳承方式,二王體系,至僧智永,至虞世南,至陸柬之,其后褚遂良大改二王之法所以不計于內,至張彥遠,至張旭,至顏真卿等等而云。所以絕對不能忽略其傳承作用。
以宋濂一句結尾:
“唐人之書,論者以其臨晉,往往少之,殊不察其變化之妙也。柬之此筆,神俊超詣,尤非諸家所能及?!?/p>
【參考文獻】
[1]《歷代書法論文選》華東師范大學估計整理研究室選編
[2]《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崔爾平選編
[3]《文賦》陸柬之
[4]《書林藻鑒》馬宗霍編